公共性问题:新时期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语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公共性问题:新时期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语境

王志伟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公共性”的概念,但是从其对资本主义虚幻公共性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构建中,可以看出马克思虽然句句没提公共性,却句句离不开公共性。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把握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发展的过程与体现。这里大体可以从公共性的存在场域,公共性思想的核心问题以及其公共性思想的终极价值追求三个点去基本了解马克思的公共性理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联系愈加密切,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新的公共性问题不断出现,这也构成了新时期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语境。

关键词:马克思公共性思想   公共性      公共性问题

一、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

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揭示人的自由的独立的自我意识开始,再到对市民社会发展中公共利益问题的关注与批判,以及《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自由人联合体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是以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国家”的虚幻性批判为逻辑起点,探讨资本主义政治国家是以共同利益的名义掩盖资产阶级私人利益的普遍性实质,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场域中审思私有制引发的公共性问题,从而找到真正的公共性社会形式“共产主义”。这里大体可以从公共性的存在场域,公共性思想的核心问题以及其公共性思想的终极价值追求三个点去基本了解马克思的公共性理论。

首先,马克思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公共性即是蕴含于社会性之中,因而人的“公共性”的现实存在场域就是社会实践,包括社会关系与生产劳动。马克思在论述人的本质时明确说道“人的本质并非个人固有的抽象物质,在现实合作的基础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还指出:“人处在社会关系中,人就是现实的人,在现实的基础上人与人的关系凝结形成了社会关系”[2]。给我们明确了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同时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正是实践使人们逐渐结成社会关系的网并将公共性蕴含其中。正如贾英健所说,社会性是公共性的基础,公共性体现了社会性的内涵[3]

其次,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公共利益”。公共活动是建立在“公共利益”或“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与恩格斯联合研究的《费尔巴哈》的文章中就大篇幅的论述了“共同利益”。马克思认为“共同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是普遍存在的东西,在观念领域中和实践领域中,都可以找到公共利益与共同体关系[4]。同时,马克思还指出“私人利益最大化,公共利益也就会最大化”的观点是过于武断的,“公共利益是建立在多方主体的基础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是对立的”[5]。也就是说只有实现公共利益个人的利益才能得以保障,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生成相互促进。

最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最终价值信仰即现实的全面的自由,非抽象的自由。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一段话,对未来的社会做了经典表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公共性的全面实现即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在全面公共性的社会里人们才是全面自由的,多元现实主体在生产活动中和交往过程中可以相互分享、互为条件。

二、公共性问题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语境

从马克思理论当代语境的出场来看,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无疑与全球化以及公共领域在今天的扩展有关。全球化是人的广泛的实践活动及其效应的产物,它源于资本与利益的全球化这一历史本质。如今的全球化与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虽然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本质上并没有超出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世界化的趋势。

首先,当今的全球化,是以通信与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科技等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的。新的科技使全球化的工业基础逐渐向后工业文明转变,如果说以前的社会是以产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那么今天的社会则依靠知识经济这一崭新的生产方式全面发展的。这一变化,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密度、高频率地连接在一起,每个人的社会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公共活动领域也获得了极大的扩展。

其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今的全球化已经不再是建立在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过度依赖之上,而是建立在多元格局之上。从主体角度而看,这种多元化的世界格局并不仅仅局限于各个国家主体之间,同时也包括各种国家组织、全球性公司以及跨国公司等主体,并且前者主体与后者并不矛盾,其间保持较大的张力,一体与多元并行不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公民比以往更加注重公共权力使用的公平正义以及效用等问题。同时交往实践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公共活动领域得到了迅速的扩展,并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内。

可以如此说,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对公共参与、公共领域以及公共空间等有着如此强烈的需求和期待。总之,在当今生活世界里,“一种正在扩展的生活维度,即公共性的生活或生活的公共性质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各个生活领域”

[7]

当今世界的公共活动领域的急速扩张和公共性问题的解决,都成为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语境。

三、新时代问题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强大解释力

现实问题始终是公共性理论研究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今,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交往的不断增强以及全球化的加深,政治问题、自然问题、经济问题、相互交织,构成了当代公共性问题的复杂图景。可以说,“公共性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属性和要求”[8]面对新的问题与难题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体现了强大的现实解释力。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解释力,就是让马克思公共性思想这一思想体系走进时代,并于当代的具体实践发生紧密的关联,同时全方位、准确且科学地指导说明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获得意义。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强大的解释力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始终扣住了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基本点、把握了“公共利益”这一核心以及实践这一根本路径。首先,马克思认清了人的社会性关系存在的必然性,实现了从现实的人对抽像的人的超越。“现实的人”不是抽象的人,是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人。正是把握住了“现实的人”这一基本点,才能实事求是的解释现实问题。其次,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把握了“公共利益”这一核心问题,在公共活动领域扩展越来越大的今天,公共利益无疑就是公共领域中指向的核心问题,公共问题的解决实际就是公共利益问题的合理分配。最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通过实践的路径解决公共性问题。首先,实践是作为人的生存方式而存在的,是一种感性的活动。其次,实践本身即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又是社会构成的元素,所以实践肯定是社会性的实践,任何实践活动都不得不具有社会属性;再次,实践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它并非静止的无主观目的的实践,而是在人的能动意识下的感性活动。最后,马克思的实践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性的、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同时它还是一种价值性的存在,即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终极关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贾英健.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郭湛.社会公共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马克思公共性理论及其现实价值研究》,项目编号为CYS20228

作者简介内容:

王志伟 1995.12.06  男  山东滨州  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401331     

邮编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6号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清风c

王志伟-17661403973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

[3] 贾英健.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6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9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7] 贾英健.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8]郭湛.社会公共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