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教育部发布文件,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但很多家长对国家的政策是不了解的而更倾向于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过多的学习小学知识超前发展。本项目通过科学设计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基于双视角,重点对(1)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情况的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期望(2)不同教育阶段类别的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提升度、满意度、综合实力、投入情况四个维度的影响程度及其相互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构建Logistic离散响应模型深入分析多种过劳影响的因素源。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化”;双视角
1绪 论
1.1 研究背景
幼小衔接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的学前班成为了幼小衔接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学前班的设立并没有解决幼小衔接的根本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渐渐被取缔。时至今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关注点从物质享受逐渐转移到了对精神追求。家长越加重视幼儿园到小学的“幼小衔接”对孩子们全方位的品质培养,这就促使教育部对幼小衔接进行再次的深化改革。因此,探究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幼小衔接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
1.2 研究目的
1.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对家长和老师对于幼小衔接评论进行文本挖掘;通过词频分析,探究对幼小衔接的热点和关注点,并依此设计调查内容;
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索幼小衔接教育当前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幼小衔接”教育总体学习生活提升度的主要因素;
3.基于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幼小衔接教育总体学习生活提升度的主要因素;
4.依据调查与分析结论,提出促进幼小衔接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
2调查方案设计
本文调查对象为杭州市十大主城区的幼小儿童家长、幼儿园老师及小学老师。
为了使调查更具代表性和科学性,要求调查结果的最大绝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取置信度为95%,抽样概率为1.96,绝对误差限度d=0.05,又由于多阶段抽样的效率比随机抽样的效率低,所以取设计效应deff=1.35,可计算得调查后得样本量为578份(考虑篇幅原因,本文不列计算过程)。
我们为使抽样更科学严谨更具代表性,采用分层抽样,等额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分四个阶段进行抽样。
第一阶段抽样:考虑到不同市辖区居民数量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且为提高估计精度,减少偏差或抽样误差,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十个城区抽样。
第二阶段抽样:首先,将各样本区所有的镇(街道)按人口数的多少由多到少依次排序编号;其次,采用随机数法从各样本区随机抽取2个样本镇(街道)。
第三阶段抽样:了解每个抽中的街道辖区幼儿园名称及幼儿园大致情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每个街道随机抽2个幼儿园,全街道共抽取40所幼儿园。
第四阶段抽样:等额抽样,偶遇抽样抽取幼儿园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杭州十大主城区各街道总人数对各街道进行抽样数量计算,确定每个街道抽样的数量。
3情感分析
3.1 可视化分析
以知乎平台为数据源。本次调查,我们使用八爪鱼数据采集器,对知乎网站进行文本采集。首先,我们打开网站,输入关键词“幼小衔接”,获取与幼小衔接有关的网页新闻,对新闻标题进行了关键词的抓取,使用当前循环项将网页地址进行逐一复制,并给抓取的数据字段取个别名,最终得到近一年有关幼小衔接教育的言论共548条,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后,最终筛选得到有效博文296条。经词云图分析得到网民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关注点及态度的核心关键词包括:“衔接”“发展”“零起点”“小学化”“推进”等,表明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关注正在不断提高。[2]
3.2基于 LDA 模型的幼小衔接文本主题挖掘
本文对爬取的有关幼小衔接教育的评论文本数据进行建模,最终得到3个主题,并选取出每个主题下生成概率排名前5的词语列表。
主题一是对幼小衔接教育整体的大致评价,可以看到例如“衔接”、“教育”、“幼小”这类在描述整体时会出现的名词,但由于未出现表达情感的词汇,所以目前无法判断其在文中的实际情感倾向。
主题二是关于家长老师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期待。例如“礼貌”、“自理能力”、“人际关系”等体现家长希望能够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主题三则体现了家长老师对于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期望,例如“品德”、“尊敬”、“价值观”等。
4基于SEM模型的幼小衔接综合评价
4.1 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对于查阅大量幼小衔接教育相关资料,并对问卷和文本挖掘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总结出影响幼小衔接教育的19个观测变量。为了找出主要因子,我们对19个观测变量进行
KMO样本充足度测度和Bartlett氏球体检验。我们通过因子分析将原始观测变量归纳成几个因子,并使用这些因子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对于这19个观测变量的因子分析,经过整理结果,即将19个观测变量提取为4个主因子:提升度、满意度、综合实力、投入情况。
4.2 幼小衔接教育综合评价
结合上述SEM模型的运行结果,结合杭州市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得到了以下结论:
1.家长对于孩子生活技能等有较为直接衡量指标的方面还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对于心理健等不好直接衡量的指标方面重视度还是不够的;
2.社交能力以及安全意识对于孩子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同时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利于孩子更好得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
3.小学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幼儿园可以替代培训结构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5基于Logistic 回归分析的幼小衔接教育满意度评价体系
5.1 模型构建
综合所调查幼小衔接的身体素质、社会发展、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的情况,以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整体满意度作为因变量,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所带来的不同方面得提升的满意度情况,从而预测出现今的幼小衔接教育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
5.2 模型结论
结合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合杭州市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1.幼小衔接教育能使得孩子热爱学习,显著减少厌学怕学情绪并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减少自卑心理与幼小衔接教育整体满意度有显著关联;
2.增强沟通能力、培养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幼小衔接教育整体满意度有显著关联;
3.能够帮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家务和能独立的洗漱、穿衣与幼小衔接教育整体满意度有显著关联;
4.能否培养科学饮食习惯和标准健康的身高体重对幼小衔接教育整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6主要结论
通过模型分析与问卷调查,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现有的教学方式与国家政策相矛盾,且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
2.学前教育衔接不流畅,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持不同看法。
3.绝大部分家长重视幼小衔接教育,但其关注重点不在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等重要方面,而是在于孩子的成绩等更易衡量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安志。幼儿教育之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2021(27)71
[2] 徐芳。浅谈幼小衔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2021,(3)136-137
本项目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