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国心  擦亮全球眼 “艺”动四海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坚守中国心  擦亮全球眼 “艺”动四海情

刘建周,王隽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

摘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东区)作为”锦江区首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和“第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实施学校”秉承“和乐”育人理念,以“艺术课程”、“艺术学科融合课程”和“文化浸润”为主题板块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体系”,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健体、以艺促劳,以此培养具有“中国心”、“全球眼”和“四海情”的少年儿童

一、目标定位:

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全时空”育人体系为保障,培养具有“中国心”、“全球眼”和“四海情”的少年儿童。作为锦江区首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和“锦江区第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实施学校”,基于学校“和乐”办学理念,我们对学校的人文交流培育目标再次梳理,确立了学校“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全时空育人体系为保障”的“培养具有‘中国心’、‘全球眼’和‘四海情’的少年儿童”的人文交流培育目标。

二、实施路径

(一)学科课程

整合学校的“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和学校的“全时空育人体系”,我校在原有的“国际理解课程”基础上进行了课程体系的重构和完善,将学校的一切人文交流活动纳入“课程”的范畴,使之成为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课程统整及其运作机制,建立了“以我为主 兼收并蓄”的“蜀风川韵 异域拾贝”双向人文交流课程体系,以“人文交流”学科课程的“统整”和建立相应的人文交流课程机制来推进学校的人文交流工作,彻底改变了学校人文交流工作的“碎片化”。

(二)跨学科融合

加强人文交流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的有效路径。如我校积极推进实施的“动感智能机器人”人文交流课程就是围绕特定主题,将科学、工程、数学、技术和艺术这些学科内容进行整合的创意实践,很好地实现了艺术与科学、人文与技术、思维与操作的整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设计的“人文交流创客系列课程”就是集合了科技、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的整合课程;我校的语文教师设计的“汉服文化”系列课程就是集美术、茶艺、服装设计、汉语文化等多学科的整合性人文交流课程,我校在泰国展示的“唱脸谱”人文交流课程就是集“戏曲”、“美术”、“舞蹈”、“音乐”的跨学科融合的人文交流课程。

(三)文化浸润:

    盐小东区以“艺术学科”、“艺术学科融合”为主题,进行了涵盖“艺术、科技、文化、体育、环保”等多个领域的“人文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科技空间站”人文交流课程成果展示区打造、“黑白对弈”人文交流课程基地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主题校园文化打造以及“人文交流主题艺术展示区打造等,学校通过“优化时空”、创造性地对废弃地下室进行改造,建成了盐小东区“天府剪纸趣”地下纸艺博物馆和地下管乐训练基地,一并成为学校的“中外人文交流课程基地”。

(四)研学旅行

自我校与国际友校建立友好关系以来,每年都以研学旅行的形式进行交流互访,在区级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过程中,国际友校双方共同统整了所有的研学旅行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形成课程化的运作机制,通过优化时间和空间,打造了双方的研学旅行课程基地,同时整合校外场馆资源,共构了与国际友校之间的“双向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课程的方式实施研学旅行。进入后疫情时代,国际友校双方创新交流的方式,借助“云端”推动双方的“务实合作”,线上同程同步体验“云端人文交流课程”和云端交流互动。

三、课程建设体现的新特征

1.从“单向课程”走向“双向课程”

    2017年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丰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内涵和领域,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发力”,我校在原有的“人文交流课程”实施基础上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化互鉴”为宗旨,创新拓展高级别人文交流课程的实施路径,从原来的“单一输出课程”完善优化为“双向共构课程”,与国际友校找到双方文化交流的“共情点”共同研讨“课程的教学实施”,从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真正地进行“共建共享”。

2.从“单一”走向“多元”

  盐小东区在人文交流课程建设过程中突破“时空难题”,以“嵌入”和“嵌合”的方式打破学科壁垒、融通五育把中外人文交流活动融入到学科学习中,通过“时空优化”,从单一的“校内课程”建设拓展到“校内+校外”的“多元场馆课程”,课程“主体”由单一的“学生”拓展到“学生+教师+家长”的多元形式,课程建设参与由原来的“学校”整合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三元构成”,课程主体和课程建设主体同程同步由“单一”走向“多元”,实现了“课程主体多元驱动”、“课程建设主体多元联动”,促进以培育“中国心”、“全球眼”和“四海情”的人文交流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3.从“线下”走向“云端”

后疫情时代,与国际友校之间的人文交流双向互访活动呈现非常态停滞状态,疫情前的“零距离、强关系”变为“远距离、弱关系”,人文交流互访活动呈现弱关系危机,盐小东区创造性地借助“云端”进行同程同步的课程体验活动,而线上人文交流课程体验是疫情中的应急策略,折射出常态与非常态下的人文交流课程体验的特点,这场变革中的创新型人文交流课程建构与体验会为后续人文交流双向课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愿景

盐小东区作为锦江区首批国际化窗口学校和首批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实施学校将继续探索创新学校人文交流工作的内涵和形式,特别是需要在后疫情时代依托课题研究和信息技术的提升来实现“远程数字教育最佳效果”,努力与国际友校和区域内的兄弟学校在云端交流的技术与实践方面做进一步提升,实现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理解教育、人文交流的“零距离 强关系”,加强与世界的“信息共享”和“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