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冕宁早春枇杷技术产业园建设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现代冕宁早春枇杷技术产业园建设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

吴凯

锦屏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615613

摘要:冕宁县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枇杷的种植。在政府引导,农科院技术支持以及农户的主观努力下,通过控时成熟技术种植早春枇杷,克服了攀西地区的早花问题,同时推动枇杷种植逐步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农业+旅游”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农户技术经验不足以及新冠疫情冲击等问题,目前仍存在需要解决的技术瓶颈和产业转型问题。

关键词:早春枇杷;现代农业;控时成熟

冕宁县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阻隔与外界交流不便,但是通过早春枇杷的产业化种植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增收致富,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地区。目前冕宁县早春枇杷的种植技术对于其他枇杷种植区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其产业发展模式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典型。

一、冕宁枇杷种植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化发展过程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攀西大裂谷,境内有安宁河,楠桠河和雅砻江。冕宁县自古以来便有种植枇杷的传统,山地优势,热量优势和水源优势使得冕宁县具有优越的种植条件。南方的良好的热量条件下,作物生长周期较短,从种植到收获的回报周期短,并且攀西大裂谷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当地气候偏于凉爽,加之山地排水条件好,也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和霜冻灾害,种植风险比较低,多条河流流经也提供了灌溉优势,种植成本比较低。

在此背景之下,原本冕宁县可以依托枇杷种植形成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优势, 但是因为冕宁县隶属于彝族自治区,中国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影响深厚,加之山地环境较为封闭,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较少,交通不便,冕宁县的枇杷种植始终保持零散化和小规模的特征,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方式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经济效益不高。

直到2004年乐跃镇的部分农户引进农科院研发的优良品种并且聘请技术顾问改善种植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枇杷的产量和品质,农户的经济收益得到提高,种植积极性也因此高涨,开始产业化地大规模种植枇杷,并在2014年成为了第一批产业园建设示范区,得到了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2019年冕宁县在自身产业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提高知名度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渠道,被政府认定为首批州级现代农业区。

目前冕宁县技术产业园模式以枇杷种植为基础,依靠农科院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指导,产业化、规模化、精品化的生产高质量枇杷,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和自媒体逐步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和文化优势,作为长征过程中重要的途径地,冕宁具有丰富红色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相结合,在提高观光游客数量的同时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容量,当地居民通过参与枇杷种植和观光的产业链解决了就业问题,不仅掌握了新的劳动技能,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枇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真正构建了良性的正反馈循环。

二、技术产园关键技术分析

冕宁县处于亚热带地区,属于干热河谷气候,全年的热量充足,并且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冕宁县具有明显的干湿分季,11月到次年五月是干旱季节,这一时期光照强,热量充足,但是降水比较少,但是冕宁县有三条河流流经,具有天然的灌溉优势,形成了自然条件的优劣互补。而1-4月属于湿季,日照时间比较短,恰好与枇杷喜爱温暖潮湿的习性相符合,适合枇杷的生长和结果。

冕宁县在这一自然背景之下改良了原本的枇杷种植技术,这带来了四大优势:

(一)早熟,枇杷作为常绿乔木,原本花期在10-12月,挂果期在5-6月,但是因为冕宁县位于裂谷地带,地势落差大,并且受寒流、暖流影响较少,加之配套的相应技术,从而将枇杷的成熟期提前到了1-4月,延长的收获期使得收益期变长,并且错峰上市既能够在降低竞争压力的同时保证产品的销量,同时也通过稀缺性和独特性带来了价格的优势;

(二)早结,因为管理水平和种植技术的提高,冕宁县的枇杷结果较早,这使得最终的果实饱满,直径较大;

(三)优质,因为冕宁县的气候条件适合枇杷生长,所以其枇杷品质明显优于其他种植区;

(四)耐贮,因为在湿季成熟挂果,温度较低,冕宁县的枇杷相较于其他产地的枇杷,贮存期较长,这为运输和储存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枇杷的销售范围扩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折损成本降低。

除此之外,冕宁县在枇杷种植技术还有许多改进。第一、优良枇杷品种的培育和选择,通过从其他地区引进良种,进而通过杂交选育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的优良品种,例如红灯笼,大五星早钟六号等,5;第二、克服早花,因为冕宁县干湿季分明的气候,在5月气温升高后,枇杷花芽容易分化,并在7-8月盛开,但是此时温度过高,不适合花粉受精,否则会带来结果率低,果实直径小、品质差、味道酸涩等问题,因而冕宁县枇杷种植需要控制枇杷成熟的时期,通过减少早花达到枇杷在2-3月集中成熟的目的,例如适用于早钟六号的冬剪,抹芽,短截,舒芽,壮梢,停梢促花六项步骤;第三、防止病虫害,在攀西地区芽枯病是枇杷的重点病害,因为旱季降水较少,土壤板结,灌溉水分难以触及根部,停留在表面的水引导枇杷的根茎向上生长,从而因为在高温下暴露而死亡,这在影响枇杷产量的同时对农户的收益带来极大的冲击,并且此前选育主推的优良品种主要从产量和品质出发,对于芽枯病并没有抵抗能力,冕宁县对此主要采取及时抹芽,深耕改土,引根深扎,适时短截的方法,从而进行了有效的防治,另外红灯笼等枇杷品种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引进这些抗病良种也是解决病虫害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1.1停梢促花技术仍需改进提升

冕宁县早春枇杷的控时成熟技术虽然解决了早花问题,但是控时成熟技术下枇杷的母枝在7-8月温度较高时,因为花粉受精问题应当停梢并进入分芽阶段,而7-8月处于攀西地区的雨季,光照少,气温相对偏低,这虽然有利于枇杷养分的积累,但是枇杷树成花困难,尽管已经有断根,覆膜断水等多种措施应对,但是总体来讲,停梢促花仍然需要改进。

1.2树体衰老快

攀西地区干湿季分明的气候和热量充足的自然条件使得枇杷生长周期缩短,每年的收获次数增加,但是相应地,树体的衰老速度也会加快,从而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并且树体衰老后需要移除树体并且重新种植,枇杷树生长期内不仅会造成收益的空档期,同时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收益降低成本增加会挫伤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1.3产业发展不均衡

尽管冕宁县已经将早春枇杷进行产业化发展,但是不同农户种植经验的差异、对先进经验的接受程度以及土地所处位置的不同均存在差异,因而在进行枇杷种植技术普及时,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最终的收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1.4疫情冲击下旅游+农业模式受到冲击

冕宁县产业园建设以种植业为基础,结合第三产业进行多渠道增收,但是由于疫情的发展,线下旅游业受到冲击,农户经济来源减少。此外,传统种植业在产品运输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收到各种阻碍,整体的经济效益降低,农户和消费者之间因为疫情防控产生消费屏障。对此,冕宁县应当充分利用线上经济和电商产业的发展,政府积极引导农户做好线上宣传,并于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运输平台达成合作,创造新的收益渠道,同时也需要提升冷藏保鲜技术以应对因为疫情而可能产生的延误。

四、结束语

冕宁县依托政府支持和技术创新,通过早春枇杷产业化实现脱贫致富,其产业模式值得和种植技术值得其他种植区借鉴。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目前仍存在的种植技术瓶颈和产业转型难关,冕宁县县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户做好线上经济,保农户收入来源。

参考文献:

[1]马联祥,谢红江,毛万敏,杨文渊,陶炼.攀西地区早春枇杷结果母枝的培养及采果后栽培管理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4(04):23-24.

[2]刘一民,李忠,唐太平,冯永兵,陈高友.早春枇杷及其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7(02):24-28.

[3]刘一民,陈高友,潘备战.早春枇杷成熟期调节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4(02):44-45.

[4]李冬梅.攀西地区早春枇杷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