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现状分析,寻找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浅谈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现状分析,寻找解决策略

钟能智,陆春央

浙江省慈溪市崇寿镇教育办公室

摘要: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家校合作共育是教师和家长一直在追求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和家长积极合作,合力共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然而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往往因为家长与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上的差异,造成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效率不高,甚至造成很多矛盾的产生,导致家校合作共育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结合学生管理工作中当前教师和家长家校合作共育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家校合作共育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字:中小学管理,家校合作共育,问题和策略

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及时发现问题,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咨询、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改善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家校合作共育教育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效教育模式,值得所有的教师和家长去研究和学习。

一、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教育模式现状

(一)、家校沟通形式单一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交流基础上的,师生双方需要在交流中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早介入。但是,在这一进程中,由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方式相对单一,使得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质量不高。首先,在与学生父母的交流中,老师们常常借助家长会来进行,而在家长会中,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向学生的父母报告最近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的父母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但这些建议都是针对学生的,并不能真正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其次,许多老师在组织家长会时,都会主动地向同学们的家长提问,但是因为"面子"的关系,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去问问题,这就造成了问题本身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而且老师们也无法解答问题的具体对策。

(二)、家庭教育指导意见针对性不强

家校合作共育的核心是家与校协同合作,也就是说,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是决定家校合作实际成效的关键。目前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普及,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有能力使用这款产品,不少家长都会通过这种设备,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书籍和视频,以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然而学生之间家庭经济基础的差异以及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或者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家庭教育的方法不能与学校教育的方法相适应和促进,甚至在有些家庭会产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冲突的相反效果。中小学教师在给学生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包括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这些内容和形式要满足中小学生的基本需求,同时要满足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从而使家庭在有限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教育模式执行策略

(一)、积极应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小程序"功能

微信是目前最流行的一款手机通讯软件,它的用户界面非常的友好,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父母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这个软件的基本用法,但是由于微信群的开放性,很多家长都很难在微信群里交流。尽管许多家长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班主任进行了直接的交流,但是由于工作、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不同,往往造成了短信、电话不能及时、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耽误了最好的解决时间。因此,在中小学教师中,可以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的作用。首先,老师要让班级学生的父母注意本公众号;第二,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的考试进度、作业、班级问题学生的处理等信息及时更新到学校的公共账号上。

(二)、细化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分析工作

在给学生父母提出具体的家庭教育建议时,应该根据学生父母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具体分析的内容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家庭教育情况,家庭成员的教育情况,家庭的赡养制度,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学生的家庭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提高家庭教育的可行性。针对这一问题,中小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对学生进行“餐桌礼仪故事”、“家庭碎片化教育”等教学方法指导;对于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帮助家长学会使用微视频、小短文等碎片化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使用碎片化的家庭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促使家庭教育获得较好的效果。

(三)、适时开展家访活动

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之外,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要求班主任要将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那么班主任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对学生的家访工作。通过对学生的家庭访问,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视和关注。而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能在家访过程中,了解到学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模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氛围,进而根据学生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联系家长构建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也能对自身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出调整。

总之,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中仍有许多问题,如班级群体成为"工具群",无法充分发挥家校之间的交流作用,导致家长感到难以配合教师的要求进行家庭教育工作,进而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率,甚至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不利的影响。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教师、学生父母能正确地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并能灵活变通,真正改变目前家校沟通方式单一,家庭教育指导意见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俞国良.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

  [2]田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指南[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汪堂慧.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2):53-55.

  [4]姜文英.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学周刊,2018(3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