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研究

李明,卢苇

广检检测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对环保领域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不断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至关重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非常重要,它能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问题,对社会环境保护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环境监测过程当中,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法宝。要想使环境监测实验数据的精准性得到有效保障,只有做好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才能从本质上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对环境保护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效果,必须保证实验室管理的正常发展。实验室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环境监测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来监测环境中的大气、水、噪声和土壤等一系列因素,得出可靠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为环境保护提出可靠的管理和治理措施依据。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又是质量保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通过提高质量控制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1 研究意义

在进行环境监测实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为确保监测结果在合理范围内,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必须严格控制和保证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的质量,并按照相关要求和步骤进行环境监测,它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危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通过对环境监测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更直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的相关数据,便于工作人员充分了解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监管,有助于促进环境监测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措施,确保严格控制实验室分析的质量。

2 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管理体系因素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培训计划和质量监督计划方面没有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无法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在质量监督方面,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由于缺乏具体的监督管理方法,使得实验室监测活动和现场抽样的标准化不够。所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未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影响了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发展。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管理形式化,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信息的质量。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方面,既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操作计划和管理办法,提高质量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强化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2.2 设施设备因素

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影响和制约着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因此,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有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中,由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制约,生态环境监测设备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监测时限,延长了生态环境监测的时间,降低生态环境监测的效率,也使生态环境监测和修复的效果不明显。

2.3 人员因素

虽然环境监测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但一些地方环境监测的整体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尤其是相关监测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导致监测质量缺乏保障。随着我国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监测人员缺乏培训,使其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充分掌握现代化的监测技术,不能满足环境监测的任务要求,对于环境监测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3.1 优化调整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新时期的任务和要求,对现有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明确了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内容,提高了环境监测机构的运行效率。结合本岗位的特点和职责,进行了详细的分解,通过对工作流程实施情况的分析,形成了具体的标准化流程和标准。此外,还设置了定量评价和结果评价指标,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支持,全面完善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量化、评价和分析环境质量管理的合规性,实现质量管理的规范化。通过建立切实可行、完善的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系统化推进项目质量管理,实现多层次和全方位发展。编制完善的监测质量监督工作管理制度,明确任命程序和任职条件以及岗位职责,围绕质量管理全方位做好管理工作。实施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统一化,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工作报告制度。

3.2 强化设备配置管理

为了更好地完成环境监测,有必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根据实验室资金、实验室能力和区域监测项目配置合理的监测设备,加强仓库出入管理和监测设备出库的定期验证。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专人管理,岗位培训,完善仪器使用、维护、维修记录。维护后校准或验证仪器,检定校准后对设备的参数进行再确认,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多措并举以实现仪器的利用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仪器的维修率,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同时实现监测设备的准确度。

3.3 专业化技术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对环境监测管理的建设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专业的环境监测管理技术人员是构建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促进环境监测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技术创新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通过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体系、考核体系和选拔体系,与高校对接,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高校应根据相应岗位培养人才需求和专业技能。此外,在任职过程前、任职过程中都需要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且在培训过后需要及时对培训成果进行考核,通过此方法来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环境监测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3.4 搭建信息化监测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监测数据必须更加准确、高效。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建立更先进的监测平台,为环境监测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数据。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首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环境监测发展的技术支撑,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环境监测网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后,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建立更加规范、权威的环境监测平台,注重信息监测和系统集成分析,为环境活动提供更加强大的信息。其次,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功能方面,要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采购计划,充分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用公共财政支持采购,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从而发挥设备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监测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实验室的命脉。领导层应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加强日常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工作,加强监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向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钟少芬.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J].能源与环境,2020(4):58+61.

[2] 石瑛.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