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保护壮族武术文化的理性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继承与保护壮族武术文化的理性思考

黄双

凤山县高级中学     547600

摘要:壮族武术在广西地区分布广泛,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壮族文化的关键内容。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在强势文化的深入渗透下,我国文化生态发生很大变化,再加上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壮族武术文化出现严重流失现象,不利于民族文化的长久发展。因此,加强对壮族武术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词:壮族武术文化;继承;保护

引言:壮族武术拥有多年历史,但诸如“壮拳”这种具有壮族特色的运动项目,虽然其文化内涵和锻炼价值不亚于别的体育项目,但是其受众度和传播广度相对于“抛绣球”、“板鞋竞技”等少数民族体育项弱很多,导致壮族武术出现流失问题,文化特性逐渐消失。为保证壮族武术文化能得到长久发展,必须从不同角度出发,大力保护与继承壮族武术文化。

一、继承与保护壮族武术文化的必要性

壮族武术作为壮族的优秀文化结晶,并不是单纯的搏击术,而是壮族人民民族信仰文化形成的基础。但与少数民族文化相比,壮族武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多,诸如宣传力度不足;社会各界对民族武术的关注度和推广力度较小,不能正确认识到武术文化的价值和作用;针对“壮拳”这种小众武术项目重视程度偏低,缺少有一定基础水平的基层教练;缺少基层的群众基础和校园武术文化基础建设等。这些音因素的存在,为壮族武术文化的长久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继承与保护壮族武术文化,从不同角度制定保护对策,不仅能满足文化安全需求,还可以维护民族精神信仰,有助于和谐民族社会关系的科学建立。可以说,加强对壮族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无论是从哪个方面考量,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

二、继承与保护壮族武术文化的对策

在壮族武术文化发展中,由于关注度偏低、宣传力度不大等因素的限制,为壮族武术的传承造成较大影响,为改变现状,应该合理制定壮族武术文化保护措施。

(一)将壮族武术文化渗透到校园中

为实现壮族武术文化保护与继承的目标,可以将其引入到学校中。学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不仅分布范围广,教育优势和传播资源也非常独特,是壮族武术文化继承与保护的绝佳途径。因此从底层提高壮族武术的整体水平,以学校作为一个点,由点辐射到社会层面,可以让小众而又古老且具实用价值的壮族武术得到不断发展。在以往教育中,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指导少之又少,特别是少数民族武术项目的推广,指导几乎是空白,在常规教学大纲中武术部分很少提及,阻碍了壮族武术文化的深入发展。对此,各地中小学要将地方特色作为基础,将壮族武术中具有的外表性的拳种,诸如“壮拳”等,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同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让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认识和认可壮族武术,为壮族武术文化在校园中的深入引入打下基础。在特色教学大纲里,可以加入“壮拳”等内容教学,将“壮拳”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课堂中,为壮族武术文化的渗透提供依据。学生大课间、延时时间增设壮族武术的指导。协助学生会组织成立武术社团,老师教授学生社员壮族武术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培养他们成为骨干。集中培训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整体提高教师队伍壮拳的技术水平,能更好地指导学生[2]

(二)全面拓宽壮族武术文化表现形式和生存空间

在竞技武术的全面发展下,人们对武术技击性的看法发生很大改变,再加上专业人士缺乏,无法进行正确的指导,导致壮族武术文化特色不能被充分展现。所以在对壮族武术文化继承与保护期间,应该对壮族武术适当改变,不仅要将原本的风格特点保留下来,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壮族武术技击动作的挖掘,对壮族武术的对抗形式不断丰富,让壮族武术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直观呈现在大众视野中。从发展角度考量,组织一些表演形式和竞技形式的壮族武术比赛,将壮族武术文化与活动紧密结合,帮助更多人了解壮族武术,扩大壮族武术的传播范围,增大壮族武术的影响力,为壮族武术的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三)对壮族武术文化规范化管理

在对壮族武术文化继承与保护过程中,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依照壮族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构建完善的保护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壮族武术文化传承期间遇到的问题与困境。同时将壮族武术的认定和指导工作做好,正确认识壮族武术现状,强化与各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壮族武术文化保护中,提高壮族武术文化的影响力。

结束语:

综合而言,壮族武术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占据重要地位,还可以体现壮族人民的文化特色,也能彰显壮族的文化个性特点。但因为受到方面因素局限,导致壮族武术文化面临较大困境,遇到的问题颇多。所以社会各界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强化重视,充分认识到保护与继承壮族武术文化的意义,合理制定保护措施,保证壮族武术文化能朝着跟长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传洋,杭海,李玉.壮族武术文化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思考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9(3):5.

[2]杨尚春,李胜恒.继承与保护壮族武术文化的理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