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以人教版“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例谈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以人教版“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为例

高鹏坤

哈尔滨市香坊中学  哈尔滨市 15000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逻辑思维严谨、抽象性强的理性学科,应当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将学科课堂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以学生可理解、可吸收、感兴趣的方式展现.本研究在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论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一些策略.本文以“图形的旋转”教学为例,着重抓住问题设计、环节设计和小结设计阐述德育渗透,为数学教学落实学科德育做出了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数学;图形旋转;德育;渗透

德育是育人之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首当其冲就是要做好德育工作.学生德育工作需要所有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与培养,特别是数学学科,因为其独特的理性、严谨性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学科特色,恰如其分地将德育与数学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渗透有效德育。

1教学设计简述及德育渗透点说明

1.1感受生活中物体的旋转

教师利用PPT动画展示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旋转实例.纸风车、摩天轮的转动可以把学生带入美好的童年回忆,时钟指针的转动让学生感叹时光的飞逝———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初三了,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同时引出课题.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德育渗透点阐述如图1,以4个不同的动画呈现情境,意在让学生认识到有趣的玩乐也离不开数学,引导学生思考:指针的转动中为什么时间就一去不复返了?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到某天会不会停止?在学生的思维中埋下一颗探索科学的种子,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抽象出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在小学阶段时只要求学生形成这样的定义:像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等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这是直观几何,初中阶段应引导学生抽象现实世界中几何图形的旋转,培养抽象思维以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德育渗透点阐述通过抽象可以形成点、线段、四边形和扇形的旋转特例,进而在特殊中归纳共同点:绕着一定点转动一个角度.进一步抽象可以形成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如此的抽象推理过程,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属于理性思考的范畴.

1.3深化概念理解,明确三要素

在上述概念抽象中,笔者所给的顺序是:复杂几何图形到线段再到最简单的点图形.这也暗示学生:几何研究的微观方向还是要落实到点的研究,如此才有了“对应点”的出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不断地追问中,让学生深化概念的理解,明确旋转的三要素.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2例1如图2,△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边BC上的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请回答: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逆时针旋转了多少度?2)哪个角表示点B转动的角度?如何刻画图形中某一点转动的角呢?3)△ACE经过怎样的运动到达△ABD的位置?追问4要准确描述图形的旋转必须要交代哪几个要素?

德育渗透点阐述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借助典型例题,理解旋转概念,明晰“唯一确定性”,从而理解旋转的三要素.在追问之下,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严谨.这一过程其实也是数学学科的立德树人.

1.4实验操作,探索性质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后继研究相关内容的关键.旋转的性质是图形在变化前后要素间的不变性,是全等变换图形的通性而并非旋转的个性,为此笔者设计了追问5.

追问5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的性质是从哪些角度探究的?这样的类比让学生对“从什么角度研究‘图形的旋转’的性质”有了明确的方向.操作要求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另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开硬纸板(这些都是课前就给学生准备好的学具).追问6在三角形旋转过程中,三角形旋转前、后有什么关系?三角形旋转时,对应点有何关系?学生能在类比思想的作用下,借助宏观和微观的分类得出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形状, 多边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如图3,△CDE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C′D′E′,从而OC=OC′,OD=OD′,∠COC′=∠EOE′=∠DOD′,△CDE≌△C′D′E′.

德育渗透点阐述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思维在他们的指尖上.”动手画一画能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性质的探究积累直观思维.探究旋转的性质就是探究变化中的不变规律,这不是旋转的个性,是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共性.动手画使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也培养了学生在复杂图形中识别基本图形的能力.

2对德育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2.1精心设置问题

首先,本文课例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实物的旋转作为问题引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能识别实物的运动方式,知道两种旋转方向”,定位第一课时就是帮助学生对旋转运动进行几何抽象,带领学生对三角形的组成要素在旋转中进行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并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感悟时针旋转所反映的哲学意义;其次,让学生通过透明硬纸板动手操作画旋转三角形,亲自体验全等变换方式,引导学生借助类比思想探究旋转图形的性质;接着,以作旋转图形为问题抓手,帮助学生内化性质、应用数学.如此,整节课的“德育渗透”层次分明,把数学观念、数学审美、理性精神和数学严谨渐次渗透.

2.2精心设计环节

数学学科展示给学生的是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这注定了数学学科有属于自己的德育.张奠宙先生曾认为:培养数学兴趣是基本点,应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看到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女王”.因此设计教学环节应该站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点思考,让学生有积极探索数学课堂的动力和期待.还应有意识地显现数学研究的“套路”习惯: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抽象和严谨,旋转性质的获得离不开类比思想,更离不开数学的理性分析,这些都是数学学科渗透德育的些许心得.

2.3精心完成收官

当一节数学课接近尾声时,教师一般是借助“当堂检测”来衡量学习效果,但这衡量的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达成度.石宁中教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这样要求: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此数学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课堂收官就要用心准备“课堂小结”,因为“课堂小结”的教育价值发掘是直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文课例中的“小结反思”环节是用心的,准备的3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技能,归纳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完整建构认知体系,发展关键能力.

3结束语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之中,做到渗透无痕,水到渠成,笔者的探索也仅仅只是起步,观点和看法也不够成熟,甚至有可能不够准确,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数学教育人一起研究.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科特色并渗透德育,用多形式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生活化的情境方法、榜样人物、人格魅力等多种方式打开学生的认识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以“立德树人”为教学之根本,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思想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玉荣.论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4):44.

[2]刘震.生活化数学教学之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7(1):195-196.

[3]徐兆国.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8):101.

[4]诸隽文.谈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J].才智,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