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的《高级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基于产出导向的《高级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赵黎

衡水学院 外语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高级英语》课程中有畏难情绪,学前任务较多、学中过程艰难,学后效果欠佳。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提出“学用一体”理念,主张边学边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文秋芳, 550)。因此尝试采用产出导向法,通过情境创设,有针对性促成,最终产出既定场景所需任务,对《高级英语》课程进行实践,以解决“学用分离”的状况,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动力。本文主要基于《高级英语》课程实践,展示第一单元的课程设计,重点介绍教学流程部分。

关键词:《高级英语》; 产出导向法;  学用一体

一、引言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必修课程,因其课程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讲授为主,课堂活动较为单一,不能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有畏难情绪,学前需要查阅大量的词汇,很难进行记忆。学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积极性欠佳,被动接受知识,接受程度差。学习周期长,学后不容易抓住重、难点,没有框架性、结构性输出,且学后应用较差,只是停留于单纯的会做题,而不会主动运用词汇或是写作技巧等,出现“学用分离”的情况。针对此,笔者尝试使用产出导向法对课程进行新的尝试,以解决以上问题。

二、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1》,选取第一单元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为案例进行分析。在产出导向法“学用一体”教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教学流程中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步骤,对本单元进行教学设计。

1、驱动:

(1)呈现交际场景:产出导向法的场景设置要向学生呈现未来学习或是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交际场景和讨论话题(文秋芳, 553)。教师呈现交际场景:你的外教去了你的家乡广东旅行,遇到了台风,她在网上聊天说到此,你对她讲述了2019年你碰到台风利奇马的场景经历。在场景设置时,要综合考量学生学情,以及学习程度良莠不齐的情况,以便确保每位同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恰当的情境设置,不仅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期待和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在遇到相似场景,能够应对自如。

  (2)学生尝试:在两个班级的尝试中,学生词汇量匮乏,说到灾难就会想到terrible、frightened、bad、horrible,大部分拘泥于对灾难的感受,引导学生对场景描述仍然以这些词为主,会说一些简单的房屋破坏,树倒下之类的表面化且没有太多技巧及逻辑的句子。对于细腻的描述或是细节的描述学生感到吃力。

   通过尝试,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够产生学习动机或是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学习。这时教师展示教学目标以及最终任务,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有更清楚的认识,对重、难点把握更加明确。

(3)产出任务

本课最终的产出任务: Write an article based on your experience or research of an earthquake (or a flood, or a typhoon, or a bad accident, etc.), 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记叙文,其中要包含描述灾难场景的描述,体现所学词汇的运用情况。

设定这一最终任务,符合学情、学生接受的程度,最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该任务不仅要达成语言目标同时也要达成情感目标,符合产出导向法中,话题是能够促进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文秋芳, 551)。在产出任务过程中,会涉及灾难降临时的应对等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遇到灾难时临危不乱,能够稳步有序的进行抗灾、救灾的行为,遇事积极、果敢的情感态度。

2.促成:

“促成”环节是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贯彻“用中学,学中用”最重要的一环(张文娟, 13)。“成功完成一项产出任务,至少需要内容(ideas)、语言形式(language)和用语言表达内容的话语结构(discourse structure)。(文秋芳, 555) 学生最终产出任务需要三方面的准备:首先是内容方面,学生要有一定的材料输入,有话可说。其次是解决语言上的问题,如何有效使用词汇,组织好语言。最后是结构的促成,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灾难,写出一篇记叙文。

(1)在内容促成方面,教师要精心选择为产出任务服务的输入材料(文秋芳,551),教师挑选视频Young Sheldon中的龙卷风袭击片段以及《纽约时报》Stalled Over Gulf, Harvey Deepens Texans’ Soggy Misery节选两段相关材料。同时对于灾后情况,对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也符合产出导向的“全人教育说”理念,结合学生所学的《综合英语》课程中Man in the Water一课结合抗疫时事以及《英语文摘》中关于航天英雄及袁隆平等相关文章感受英雄的力量。视频让学生有视觉上的冲击,有更多感触,同时输入阅读材料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力量。

(2)语言促成从词、句、篇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学生首先阅读课文,独自找出在产出最终任务时可以用到的词。然后进行对子结组,将词汇分类,形成思维脑图,拓展词汇。最终教师比对,选出词汇最多的组奖励。学生只有集中、仔细阅读课文才能找到主题相关词,在结组后不仅能够补充所学,而且能够相互拓展词汇,为下一步成句奠定了基础。

根据词汇分类,其中有描述灾难破坏性的各类词(飓风来袭的迅猛,破坏房屋、进水等情况)、有人物相关描述的词(人物行为以及心理)。教师对重点词汇,有针对性给出练习题,巩固使用方法,增强记忆。学生通过上述给出的词,尝试造句,落实到纸上,发现问题。在完成句子后尝试段落写作。从词到句到段落最终形成一篇文章,学生们每一步都需要开动脑筋,需要及时将所学的知识通过不断尝试输出。

(3)结构促成时,学生首先尝试文章写作,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问题,对薄弱环节进行讲解。该课结构相对简单,文体学生比较了解,相对来说学生学习情况良好。

3.评价:

在评价环节,教师主要通过“做中评,评中改”的方式进行。评价环节,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增加趣味性,同时让简单的打分量表评价变成多元、多层次的评价,使课堂更加活跃。比如让学生首先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学生首先进行组内互评,学生手中有评价量表以及评语。然后组间评价,补充更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加入小组,了解学生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疑惑。生生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完成后,学生总结问题。教师同时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讲解,最后教师给出一些范围,让学生有更深体会,课下将持续改进文章。

三、总结

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畏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在教学中重教材,重知识,忽略输出,出现“学用分离”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因课容量有限,尝试过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学生理解会出现偏差或理解不深,不能整体把握文章。尝试增加趣味性,将课堂活动多样性,但组织不够严密、目标不够明确出现了“学用分离”的状况。在尝试产出导向法时,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在情境设置时,还需增加更多的真实案例。在促成方面还需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目标,目标更加明晰且易实现。但产出导向法在实践中,通过学生成绩达成度的情况看,学生有了提升且学生评价教高。通过驱动、促成、评价这三个步骤,最终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最终完成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4):547-558+640.

[2]文秋芳,孙曙光.“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02):4-11+90.

[3]孙磊,田忠山.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程设计案例研究——以《高级英语》一单元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03):91-94.

[4]张锦红.POA理论框架下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增设“单元任务”的实践研究——以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一课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5):36-43.

[5]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5,8(04):10-1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