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职称评审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新时代民办高校职称评审优化研究

孙鹏,孙桂媛,张璐

大连科技学院 人事处;辽宁 大连 116052

摘要:职称评审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抓手,在新时代职称评审在吸引、稳定和激励教师,同时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上更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民办高校在新时代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探索民办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做出更高层次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新时代 职称评审 队伍建设 规划设计

职称评审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不仅体现了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工作实绩,综合能力与贡献值,还与教师的实绩利益息息相关。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更加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因此如何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牢牢把握这个抓手,调动教师队伍的自主动力,激发教师队伍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将成为民办高校亟需面对的关键性问题。职称评审做为撬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支点,有效利用好这个支点,就可以让高校教师队伍源头的活水涌动起来。

一、民办高校职称评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高校职称评审现状

民办高校存在着师生比的配置问题,教师的数量相对比较少,年轻教师比例占比较多,而拥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比较少,甚至很多高级职称的教师是退休返聘或者兼职,这样导致了教师团队职称水平较低。我国民办高校占到全国高等院校的 25%,在校生人数占到普通高校总人数的 20%,职称评选下放到民办高校之后,民办高校通过自主评聘,自主办学增加了灵活性,减少了对社会发展的桎梏。民办高校要合理实施职称评审权利,就需要有效的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能力,找准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这个过程需要民办高校制定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使各组织机构日趋完善,职责日渐清晰明确[1] 。新时代民办高校要打造好职称评审这个有力抓手,调整规划各学科专业结构,师资结构和规模,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2.民办高校职称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称是体现教师资历、能力、水平层次和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是一名教师职业身份的象征,实际中更与工资挂钩,直接牵涉到教师的经济利益和教学积极性、创造性[2] 。这关系到民办高校的长期发展与进步,职称评审尚有一些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实绩而轻德育

现有的职称评审体系从教学、科研业绩再到公共服务业绩,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评审定量评审标准,能够根据不同系列、类型、层级的岗位在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等方面都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但这些只关注在教师的工作实绩方面,只有对工作量化的评判,没有制定定性评价的标准。教师的师德评审应该作为职称评审的首要评判因素,先立德后治学,师德评判应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考核项,但现有评价指标不明确,没有科学、合理、公平的可量化指标体系,无法有效客观评判教师的师德。

(2)重科研而轻教学

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职称评审更偏重科研业绩考核,而轻于教学业绩考核。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体现,科研成果可以更好的通过论文期刊体现教师科研工作的业绩成果,而教学业绩成果可以体现的形式和范围则更加有限,对教学成果的奖励也更少于对科研成果的奖励。这种职称评审的考核方式也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科研上,而轻视了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上的深入研究。

(3)重数量而轻质量

民办高校职称评审中存在只注重教师科研和教学成果数量,而不注重成果质量的现象。只重量而轻质,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团队整体的创造力和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民办高校职称评审应其引导教师的“指挥棒”作用,激励教师勇于创新,深入钻研,为民办高校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智力基础。

(4)重评审而轻考核

尽管民办高校有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但这些考核并没有发挥其激励与监督的实际作用,只停留在表格填报,形式上的民主投票。民办高校职称制度的评聘相结合造成了聘任终身制,一方面导致了青年教师争抢高级职称指标,另一方面已经获得了高级职称的教师失去了工作积极性,不再做深入科研,创新研究。这种考核制度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技术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阻碍了学校事业发展。

(5)评价体系不健全

职称评审过程中,评审委员会家只对于某个专业某个分支精通,对于其他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这就容易导致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失真的弊端,这也影响了职称评审的公正有效。其次,职称评审的过程比较有限,评委会专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材料的审阅,专家没有充足时间去详细翻阅参评教师的资料,这也影响了最终的综合评分,评委会专家更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最终导致职称评审无法体现其客观性。

二、民办高校职称评审优化措施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的为了适应社会所需而进行改革,原有的评审标准已经不能高校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根据民办高校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区别制定相应的评审制度,评审的重点也要随着学校需求发生变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3] 。

1.以德为本,建立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独特的职业性质要求教师应当以德立身,以德治学。高尚的道德品质是衡量教师的核心标准,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老师的首要职责,职称评审要将教学成果作为首要的评审重点,而不仅在考核教师的科研成果上。在进行教师职称评审时,师德师风更应该作为评审的重中之重,对老师的道德品质进行全方位检查。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对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提出一票否决制度。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评审标准,更加公平、多元、高效的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的评价。

2.回归教育,重视教育教学水平评审权重

民办高校要回归教育本质,注重教师团队教学水平的考核评价标准。在职称评审制度中,将学生学业辅导、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等教学工作业绩也纳入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内,加大教学业绩评价权重比。对获得突出教学业绩成就的教师可直接聘任。加强督导评价,并可以进行社会广泛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水平质量进行全方面考核评价。

3.破除五维,推广职称评审多元评审方式

民办高校应当破除职称评审中“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自主评审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的高水平、多元化发展。随着新时代发展,职称评审也要体现出其创新性和多元化,扩充评聘类别与学科专业,进一步拓宽可认定代表性成果形式,引导教师产出多元化的高水平成果,如学术成果、技术成果、教学成果、著作、论文、专利、标准规范、创作作品等。

4.拓宽渠道,细化多种专业职称评审标准

民办高校应根据专业设置的特点,根据不同学院的教学特点、不同专业、不同教师专业性等建立各自的评审标准,分门别类的进行职称评审,建立职称评审多元化评价体系。高校要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依据学校的战略发展方向,专业打造目标,制定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的教师的独特多元化的职称评审标准。同时,高校也尊重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合理考核老师工作能力,对其工作进行适当分配,保证工作时间合理。

5.适应时代,健全民办高校职称评审体系

民办高校可根据学校情况与需求,对岗位评聘制度进行探索式的改革,最终达到人才集聚效应与典型示范作用,落实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加大对青年人才引育力度,全过程、全方位培养与评价,完善晋升与流动机制。民办高校自主评审要按需设岗、人尽其才,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晋升和发展通道。高校要用好自主评审的政策支持,结合时代发展和人才差异化培养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设置职称岗位类型。

三、结语

高校职称评审制度作为引导教师教学科研行为的“指挥棒”,保障了教师能够尽职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激励了教师在科学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并在多年的实施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职称评审的重点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变。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应当致力于建设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明白职称评审体制改革的目的。针对民办高校的专业性不同、教师的特性以及职位职责的不同,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需求以及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出符合时代的教师职称评审改革方案,让职称评审可以发挥其公平、有效的激励作用,为民办高校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宝 , 武毅英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科研业绩条件的弹性设置 [J].中国高教研究 ,2017(2):82-86.

[2] 赵华香 , 袁宪宇 . 浅谈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矛盾 [J]. 科教文汇 ( 下旬刊 ),2019(10):18-19.

[3] 王小梅,吴英策,黄晓,等.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成绩、问题与省思[J]. 中国高教研究,2021(6):72-77.

作者简介:

孙鹏(1987.06-),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工商管理硕士,大连科技学院科员。

孙桂媛(1983.0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文学学士,大连科技学院科员。

张璐(1980.05-),女,汉族,辽宁抚顺人,工学硕士,大连科技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