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兴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建筑工程设计下项目管理工作能够有助于建筑设计的顺利发展,能够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文章对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设计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项目管理;建筑设计
引言
建筑行业升级发展过程中,为实现绿色发展、环保建设、节能降耗的工作预期目标。在设计施工管理时,需要摒弃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合理引进项目管理思想,建构全新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机制与模式,降低项目开发建设的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规避项目开发安全隐患、打造高品质建筑项目,为社会提供运行稳定安全的建筑工程,发挥出项目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价值。
1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概述及其意义分析
1.1设计项目管理概念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内容,即对建筑工程设计项目进行的一项组织、协调、管理、控制等工作。在管理实践中,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基于先进的思想方法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旨在管理实践达到预期目标。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高的行业要求,建筑工程项目也必须契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和要求,其中,做好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需贯穿于整个项目,其内容包括市场定位、设计进度规划、建筑方案与规划、图纸优化与审查、施工管控等,在科学合理的设计项目管理下,可以为建筑工程建设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对于现代建筑工程而言,由于其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周期较长,所以设计阶段也成为影响建筑工程造价、质量、进度最重要的环节。而开展设计项目管理工作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对建筑工程全过程设计关键点的有效预控。
1.2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项目管理的现实价值
第一,控制工程成本。在项目管理工作的落实下,建筑工程的开发建设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因为,基于精细化管理标准工作开展,可实现对各类建筑开发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利用,避免了资源闲置、建材浪费问题,实现对项目开发建造成本的科学控制,提高项目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第二,优化设计方案。建筑工程的设计建造方案可行性与经济性,对后续工程施工建设产生直接影响。为保证工程建设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则需要基于项目管理要求,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完善,客观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基于BIM技术的支持,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视化分析、碰撞检测,保证设计方案二次深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第三,提升施工质量。建筑工程开发建设阶段,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发的成败。为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则需要不断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管理人员需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建构现代化施工管理体系,如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奖惩制度、培训计划、问责机制等,细化施工人员的职责与义务,保证项目整体建设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1.3建筑设计管理主要内容
项目计划主要构建对应的目标、达成目标的规划、相应的举措等内容,从组织、管理、技术等方面入手,辅助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顺利推进,促使项目质量目标、投资目标与进度目标通过设计实现。比如: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设计管理,就是围绕主体结构建设标准、建设目标展开的。探究建筑项目的实施目标,可观的经济收益则是项目最终目标,关乎着企业能否健康长远发展,那么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具体全局管理意识,加强项目管理资源的整合与运用,为实现最终目标奠定基础。建筑项目是我国建设行业的重要支柱,需要大量资金以及较长的时间,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项目实施造成困扰及影响,对此,应从项目设计管理方面进行监督与控制,保证项目质量目标实现的同时,节省更多资金成本,赢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2现代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2.1建筑施工图设计缺乏内外有效衔接
对于建筑施工图设计而言,并非仅仅具备设计能力就能满足,需要全方位的考虑施工因素,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但是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往往存在“闭门造车”“设计单向”等不良的现象,使得建筑施工图设计脱离实际,无法和具体的建筑施工相匹配。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建筑方案设计人员沟通不足,导致建筑施工图设计出现了建筑方案设计不符合的现象,这对保证整体的建筑效果极其不利;第二,建筑施工图设计人员缺乏和施工技术人员沟通,在不懂施工技术的情况下进行盲目的设计,导致设计和具体的施工技术出现不匹配的现象,比如一些建筑预留位置不足,无法保证施工技术质量,也不能满足建筑居住需求;第三,设计人员设计经验不丰富,知识储备不足,因此,无法在建筑施工图纸中体现更为全面的设计,往往缺少细节体现,一旦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环节,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对保证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极其不利。
2.2消防设计不足
根据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物消防隐患出现引发火灾的实际案例来看,很多老旧小区的人口集中程度较高,而且老旧小区由于修建时间早,在消防方面的考虑并不充足,如没有消防通道、楼道狭窄、没有电梯或楼内结构复杂等,这些都会大大提高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不仅如此,老小区的防火条件也比较差,单元楼内很少配备灭火器,缺乏自动喷淋系统,也没有报警装置。这样一来,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火灾并进行处理,容易导致火灾范围扩大,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因此,现代建筑建设施工前,科学合理地进行防火减灾规划,结合建筑人口集中程度以及建筑周边环境分析在建筑总平面中实施消防设计,对于推动现代建筑设计质量提高有着重要价值,且有效防范了火灾事故的发生以及火灾事故的扩散。
2.3设计变更时有发生
引发设计变更外部主要因素包含业主、自然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业主因素是因业主在施工进行后,依然未明确项目目标,导致在项目施工环节存在资金不到位或要求变更等,因而要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应调整设计,降低预算完成竣工。自然环境是因不可控的自然条件变化,进而对建筑工程施工产生影响,如发生地震、洪水等灾害,又如气候条件过于恶劣,这些情况都会使得建筑场地实际地质条件产生变化。自然环境也包含在施工环节发现地下有障碍物或历史文物等,会导致设计变更。在经济体制、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下,相关的政策也会进行一定调整,致使审批要求与环节出现变化,从而导致设计变更,进而对原材料、设备等方面资源配置带来影响。引进新技术、材料等会影响项目施工,应尽量将整体施工效率与质量提高,应基于实际情况,展开调整工作,进而会导致设计变更。
2.4设计进度问题
控制设计进度的关键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其他方面的管理内容,如果不能保证设计进度,后续工作的开展更是无稽之谈,最终导致施工进度延缓。因此,要合理控制进度设计,按照规范流程展开图纸、施工计划等设计,给后续施工活动提供指导建议。此外,材料及设备选择与采购等也是进度设计的重要方面,如果这些方面落实不到位,特别容易影响施工进度。房地产项目本身是一项复杂性高的建设项目,其进度影响因素较多,设计水平高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开发商会优先选择综合能力强的设计单位,在对项目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后,选择适宜的设计单位,保障进度设计达到预期。
2.5管理质量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开展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为建筑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而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都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与价值。导致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方法落后、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完善等。
3现代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策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要做好部门对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建筑施工图设计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保证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全面性,对此应加强部门合作,加强人员交流工作。因此,对于建筑施工图设计人员而言,应做好部门对接工作,应避免“闭门造车”的不良现象,在设计中和施工技术人员、方案设计人员、建筑工程企业人员等进行交流,保证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全面性、可实施性,为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提供保障支持;其次为了避免建筑施工图设计出现后期修改的现象,建筑施工图设计人员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国家对建筑设计要求的实时动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比如规定的消防通道的位置设置、具体规格设置等;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件,在超过三层以上的楼层禁止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幼儿园设施等;安全通道的位置、具体规格等,这些都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以防后期出现设计更改,影响施工进度。此外,建筑施工图作为指导性的文件,应尽量全面化、细致化,应形成具有平面图、立体图、总设计图、设计说明等为一体的设计体系,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更好的识别,以此为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提供科学的指导。
3.2强化消防设施的设计
对于建筑物整体而言,传统的消防栓、水龙头等防火设施设备可以准确有效且及时地控制小面积火灾灾情,但却难以与现代建筑设计提出的防火需求相适应。因此,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务必充分结合建筑防火分区设计、建筑扑救面设计、建筑防火间距设计以及消防车车道和操作平面设计,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为消防设施设备设计的指导纲要,逐步将消防设施设备纳入其中。这样,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消防设施设备就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能够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设计与其他消防设计联动起来。一旦发生火灾后,现场消防工作在浓烟迷雾、火势较大的情况下也能根据建筑总平面设计图获得消防设施的信息和位置,一旦火势得到控制就能结合消防设施进行快速化消防作业。例如,建筑消防总设计图中,为有效预防火灾事故、避免火灾事故出现后的火势蔓延,消防设计要求火灾安全通道应与室外相互联系,火灾安全通道以及火灾避难所的高度也必须在消防云梯能达到的高度之内,通常控制在15层以下,这样能够及时解救被困人员。此外,设计安全避难所,能够有效隔离内部空间,并且也能避免在发生火灾后产生的巨大浓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3.3建立图纸审查机制
应对图纸审查机制进行优化,有效监督图纸合理性,进而将图纸更改次数有效减少。因而建设单位应委托第三方机构展开图纸审核,应确保所委托的机构具备相关的国家资质。在检查过程中,不仅应检查图纸标准与国家标准的符合程度,还应对图纸和工程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将施工过程中各环节产生矛盾的可能性有效降低。通过第三方机构专业审视,能够将更改图纸的次数有效减少。另外,如果在项目施工环节,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应将具体的变更内容拟定出来,参建人员通过会议形式对变更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单位还应制作设计变更报告,应含有缘由、具体内容、评估系数等参数,在会议上分发给参会人员加以探究,并得出最终结果。比如,勘察单位应重新审视勘察资料,分析其能否达到变更后实际设计需求;监理应审查变更对项目投资以及质量的实际影响等;设计人员应对设计变更给项目总体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还应考量更改后实际内容是否能够与国家要求与标准相符,最大化提高建筑质量。
3.4完善设计进度控制的有效途径
首先,设计人员要掌握房地产项目的总进度目标,以及每个阶段的控制重点及内容,制定一套完善的控制体系;其次,全面收集房地产项目的文件资料,明确设计条件,签订设计合同,维护双方利益;最后,编制设计任务书,从现实情况出发设定设计标准、设计理念,通过详细的预算编制与进度控制目标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为了保证设计进度控制的准确性,开发商先要选择高资质的设计单位来合作,防止设计过程发现设计人员能力有限而频繁调动的问题产生,给项目进度造成不良影响。签订设计合同是为了明确甲乙双方权责与服务内容的设计规定,要求设计人员在界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设计,促进项目实施活动的良好开展。在设计管理方面,要有着较强的时间观念,以合同内容为依据,合理调配进度控制资源。同时做好进度追踪,设计人员随时掌控项目设计现状,及时沟通与交流设计问题,确保各项施工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在设计管理阶段,需要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全面掌握项目的具体情况,确保在预计时间内完成项目计划。
3.5强化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以及保证其技术、工艺、质量等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建筑工程的功能和实用价值,进而促使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水平。现代建筑工程结构复杂、规模庞大,且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加强开展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通过优化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在设计项目质量管理实践中,建筑企业的设计工序控制应该遵循“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校审”的原则。具体可以按照工程及专业设计程序、要求等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内容、要点、难点。第一,就事前指导而言,需要切实做好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规划、统筹、组织、协调等工作,为后续质量控制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就事中检查而言,则需要通过对各个设计环节的严格检查来保证项目质量。第三,就事后校审而言,则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规范等对各个设计环节进行审核、校对,保证其项目质量满足相关要求。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基于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设计规章等落实各项设计工作,且所有管理环节都应该制定统一的管理监督机制,这更有利于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3.6设计施工一体化,过程精细化
通过对以往的建筑工程开发建设模式进行解析可知,设计工作与施工管理独立运行,没有使得两者工作得到有效衔接。如在具体工作开展阶段,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量施工过程的方案执行可行性、经济性,给后续施工过程埋下很多安全隐患,不利于建筑工程整体开发建设。为此,在实际设计施工管理工作开展时,应当尝试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工作方式,并对过程进行项目管理,保证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整体开展有效性与可行性。通过项目管理控制,可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开发成本,避免施工技术变更问题,提高工程的整体建设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开展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控制,可有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达到业主的既定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管理能够直接影响建筑设计质量与设计水平,影响后续的建筑工程建设与建筑物质量,这一环节对于整个工程的推进而言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设计工作过程管理。针对这中情况有关单位还要重视设计管理问题分析,强化设计项目管理意识培养,做好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降低设计变更问题,加强设计进度、质量等管理控制,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学超.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21(3):70-71.
[2]黄炜元.试析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20(12):74-76.
[3]李雷.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材,2021(7):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