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近三年来,课题组成员以《指南》《纲要》为依据,在“自然教育”、“生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积极有序地开展了专题实验和研究工作。本课题与幼儿园南通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生态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相互助力,一起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断改造与优化,试图让幼儿园每个角落都焕发出生命力,蒲公英运动场、蒲公英生态园、蒲公英嬉乐区三大块十几个户外生态游戏区域(骑行区、攀爬区、拓展区、足球区;种植园、饲养园、小果园;白色沙滩、沙水造型、涂鸦幕墙、木工小屋等),为沙水游戏创设了丰富、适宜、挑战性十足的生态环境。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沙水游戏场地,力求把环境、资源与课题有机融合,对幼儿沙水游戏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卷入游戏,发现问题
课题初期,我们决定采用“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幼儿园沙水活动和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实际问题。课题开题以来,动员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级十五班的老师和小朋友都参与到沙水游戏的实践研究中来。幼儿园有2000平米的户外生态游戏场,新增了水池、水渠、沙池、草坪、土坡、凉亭等,种植了20多种花草树木,饲养了鸡鸭鹅兔等多种动物,其中水池、水渠、沙池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玩沙、玩水的需要。我们对全园户外沙水游戏场地、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并形成表格发放到老师手上,确保每个班级每周都有足够参与沙水游戏的机会。合理的安排让现有硬件发挥了更大作用,让幼儿的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潜能得到充分展现,也为开展沙水游戏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沙水游戏在全园展开,当幼儿与沙水、玩具、环境充分互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一一浮出水面,如:游戏形式单一、游戏材料投放随意、教师指导盲目,幼儿游戏水平雷同、原有水平得不到提升等等。我们把“收集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头等大事来做,对沙水游戏完成了“预诊”后,我们开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通过实践步步落实。
(二)幼儿为本,师生共研
成尚荣教授在《儿童立场》一书中多次提到“让儿童站在教室的中央”,近年来各地专家学者也纷纷呼吁,要让儿童站在课程的中央、学校的中央。的确,所有教育教学的改革都应该以儿童的经验、儿童的需要和动机、儿童的兴趣及心理特征为原点,最终的目标指向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幼儿为本”是每一个研究环节的核心理念。我们致力于更新教师的观念,引导课题组老师有意识地把幼儿推到课题研究的前沿,让他们也成为“课题组的重要成员”。
课题研究中,老师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根据当下的活动主题自己或小组合作制定沙水游戏计划,并鼓励幼儿每一次游戏后都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中大班的幼儿通过图画、小班的幼儿通过录音等方式,把“玩的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想要得到什么帮助”等问题一一表征出来,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样,在接下去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环节,也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让幼儿自己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专题研讨制定支持策略。有不少班级,老师和幼儿一起商讨,把问题和预设的解决方案制作成思维导图,使之成为班级环境布置的一部分,孩子们则根据自己的解决方案寻找材料去实践,并随时根据实践结果进行修改和调整,使整个沙水游戏的实践研究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既有趣又有效。在这里,幼儿是沙水游戏真正的主人,他们根据当下的活动主题,按照自己的兴趣、经验计划游戏内容,对游戏方式、工具材料随时进行调整,老师则及时捕捉问题,与幼儿一起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从而挖掘问题的价值,引发幼儿更多的好奇和探索。
(三)有效观察,因人施教
教师对幼儿行为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继而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以便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幼儿沙水游戏的支持策略研究是重点内容之一,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沙水游戏中需要怎样的支持、哪些支持是有效的,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形成案例群,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支架,如:用典型行为描述的方式,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应年龄段目标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提出支持策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幼儿沙水游戏的探究历程、教师支持策略、幼儿的发展等,形成每日课程记录和学习故事;运用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及时、生动而鲜活地记录幼儿的成长过程,为客观评估幼儿发展水平提供依据。三年来,共积累沙水游戏观察记录200多篇,学习故事40多篇,以文字、作品、照片和影像等形式真实呈现了幼儿的发展状态,记录了幼儿在沙水游戏中成长的美好瞬间和精彩趣事。同时,教师在观察、解读、支持、评价中实践研究
,提高了专业能力;幼儿也因为游戏得到有效支持,玩得更投入,在轻松参与、个性互动、尽情展现中操作探究,获得了健康成长。
(四)创意材料,鹰架游戏
沙水属于结构性极低的材料,正是结构低、形态多变、可塑性强的特点,备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喜爱。但也因此,幼儿在游戏时容易低水平重复,在沙地挖坑、把沙子堆成小山、沙水装在不同容器中倒来倒去……,玩来玩去玩不出新花样,更无法体现通过沙水游戏促进幼儿多元发展的教育意义。在沙水游戏过程中,投放辅助材料以引发幼儿新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支持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促进其更多元发展,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到目前为止,我们总结并形成不同年龄段幼儿沙水游戏的辅助材料清单,大致分为五类:一是购买的现成材料。如以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沙水游戏套装为主的基础性材料、亿童沙水区游戏材料、各种水车等。二是师生自制沙水游戏材料。如Pvc水管、竹制品、木制品等。三是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的废旧材料。如锅碗瓢盆等废旧的日常生活用品,小汽车、机器人等废旧玩具。四是临时创意材料。这类材料是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游戏计划,从班上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带进沙水区,游戏结束后还带回班级的材料,如中一班第一组的幼儿想开展生日派对的角色游戏,她们就从班上角色区找来了皇冠,在沙池中做好双层蛋糕后,瑞瑞还从生态园摘来了鲜花装饰,果果还捡来树枝插在蛋糕上做蜡烛……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用这四类不同的游戏材料来鹰架幼儿的沙水游戏,当现有材料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时,教师及时拓展游戏材料或引发幼儿自发寻找创意材料。当材料逐渐丰富起来,具有了更多组合多变的可能性,为幼儿创设出更丰富、更适宜、更具挑战性的沙水游戏环境时,对幼儿的多元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课程思维,提升内涵
游戏的本质是自由,但幼儿不可能自发地认识凝聚在环境、材料中的经验,这时候,成人给予的支持对幼儿“自我”的发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用课程思维模式来鹰架沙水游戏,能让教师用更立体、更多元、更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幼儿与沙水之间的互动,引发教师深度思考、幼儿深度学习,沙水游戏的趣味向更深处漫溯。
以大班“我们的乐园”为例,当班上孩子不再满足于在户外平地上建乐园,提出在沙池建乐园时,老师引导孩子用“课程思维”展开“沙水游戏”。你想建怎样的乐园?希望有哪些新的玩法?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遇到什么难题,如何解决……孩子们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讨论,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大胆探索,挖泳池、找水源、引水……教师一遍观察,一遍拍下孩子的游戏视频。下午,老师播放了孩子沙地游戏的照片、视频等,师幼间关于“沙地乐园”的谈话活动热烈展开,孩子们分享着成功经验,大胆猜想着未知经验。老师则耐心地倾听、适时地发问:“为什么会想到用塑料纸?”“沙子到底要吸多少水?”“运水有哪些好办法?”……孩子们精彩的回答让老师感到欣喜,“用了很多材料,只有塑料纸不吸水”“沙子吃饱了,到处是湿的”“用水管运水最方便”“喷泉没有成功,我们要做做实验” ……就这样,班上科学区域活动“有趣的喷泉实验”就此展开,区域中教师投放了多本关于喷泉的绘本……运用课程思维来建构沙水游戏课程,成为我们课题研究中的一大亮点,通过系统的课程来支撑幼儿沙水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沙水游戏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内涵。
一把金黄的沙子、一捧剔透的水流,是大自然赐给幼儿最好的礼物,玩沙玩水的游戏更是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看到他们对游戏的投入与忘我,游戏过程中的兴奋与惊奇、体验与思考,我们大人也无不被感染与感动,并越发坚信沙水游戏实践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将努力通过本研究构建“三位一体”框架,力求让幼儿、教师、家长都能有收获、有成长、有幸福!
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沙水游戏的实践研究 》(立项编号:GH201806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