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电化教育中心
当前各地发展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进一步加快优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在资金、师资,政策上给予辖区内学校全面的支持,不断加快推进区域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但就实施效果来看,由于区域内每年的学生总量相对不变,当政府加大投入优质教育资源,仅有少数学校学生规模得到增长。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评价优质教育?
人们在优质教育的认同上存在误区。
“优质教育就是能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在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的成绩上能够达到优秀等次,并且在升学考试中考入更为理想的学校。”这是大多数学生家长所持有的观点。而对于学校方面,现在任课教师的竞争很激烈。学生的一分、两分,甚至零点几分,就会直接影响任课教师的“三率”(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也会受到影响。现在看是不是优质教育就是靠学生的成绩来说明——不少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对此表示出了焦虑的情绪。形成这种观点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全社会对升学率的片面强调,一味追求升学率在很多人的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现在教育内部也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学校不敢不抓升学率,抓升学率就用分数来衡量教师。升学率高、教学成绩好才能被评为优秀教师,在评职晋级时才会被评上高一级的职称。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错误认识和片面的激励机制,直接导致学校和教师偏离了教育方针和培养自标。
究竟什么是优质教育? “从根本上讲,优质教育就是按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带着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很多校长也认为,优质教育不单要看升学率,还要看学校建设得有多漂亮,更要看一所学校的软件建设怎么样,以及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看教师的素质高低,看学生的发展能力。可见,优质教育既是学校校舍、教育设施、现代教育技术等硬件的高水平,又是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高水平。优质教育应追求整体的优化,而不是单一的升学率。
推进实施新的评价制度仍存在偏差。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教育方针。但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是不是校长、教师不知道德育的重要性呢?显然不是。根本原因还是对教育的评价指标在作怪。虽然2021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但各地在推进落实的时候仍然存在偏差,多数地区对学校的评价指标实际还是过多地关注升学率,大学录取实际上还是看重考试分数,学生品德等其他素养并未纳入录取的因素。因此,当学校的升学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后,校长的日子不好过,教师们也抬不起头。有校长认为:由于对学生分数过于重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家特别注重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即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巧的反复训练。在实际的学生评价上,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发展性功能,过多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过于注重纸笔测试而轻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重教师“评判”而轻学生参与等,也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对教师评价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忽略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健全人格的培养及道德品质塑造等方面的教育工作,不注重教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
比如新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明确规定了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五项评价内容,但家长关注的仍是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或者好大学,社会关注的是学校考上了多少大学生。正是受这种传统评价思维模式的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往往还是以学生成绩为中心,进而导致校际间的“分数大战”和“生源大战”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优质教育的整体发展壮大。
落实新的评价办法任重道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优质教育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而传统的评价思维模式如同困扰优质教育发展的“紧箍咒”,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茫然中前进,在前进中茫然,不能真正把握发展优质教育的命脉。素质教育的瓶子里装的还是应试教育的老酒。背负着各方面压力,学校依然走不出“分数”的魔咒。
一位中学校长很无奈地说:“在城市里,每天头几班公交车上绝大多数乘客都是穿校服的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比父母上班还要辛苦。他们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其余时间全用来听课和做作业。白天时间不够,晚上还要写作业到深夜。一周五天不够用,节假日还想方设法的补课。”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首先还是要从传统评价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评价标准,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变化。同时还要从学校科目设置与学科难度要求上进行改革,不要什么科目都往基础教育‘装’,该删的就删,该降低难度的就降低。科目减少了,内容减少了,难度降低了,按照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才能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教育部正在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
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总体目标就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评价走上了新征程,必将开启各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