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浅议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

苏敏

 温州市瓯海区娄桥第二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是教师与家长所共同面临的课题。因此,文章在分析目前幼儿爱心情感缺失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与家庭合作一致,培养幼儿园爱心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 情感 培养

爱的教育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是爱心情感培养的关键时期。所谓的爱心教育就是有效提升幼儿对正义的、善良的、美丽的、悲弱的人和事的爱心奉献程度的教育,是培育和弘扬学生的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爱心教育是由具体的感性体验达到理性思考的、逐层有效提升思想认识的教育过程。它围绕一次次具体的献爱心体验(爱自己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父母的,爱班级、学校、社会、祖国的)的具体开展。通过主动计划、积极实施、记录讨论、理性思考,并不间断周而复始的进行,促使每一位学生有效提升自身道德水准,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逐步确立正确而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名综合素质强的人。

一、幼儿爱心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爱心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中共同关注的热点认为使人懂得能得到别人的爱,亦能爱别人是爱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此,情感教育在特别是爱心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性意义同时个幼教工作者给家长都必须重视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是幼教工作者必须负起的责任。今的幼儿在家中是个小太阳,他们受到的关心多,爱护多。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长帮自己做是应该的,很少有幼儿想过去爱老人,爱老师,爱同伴和周围的人。

二、幼儿爱心情感缺失表现

在网上看到有相关的人员通过针对性的观察、访谈发现:多数幼儿在处理自己与父母、老师、小朋友的关系,解决利益冲突,满足个人需要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爱心的缺失。爱心缺失的幼儿主要表现:在家庭中,他们几乎处于中心位置,享受着家庭中最多的优待。他们认为父母爱他们是天经地义,但是却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毫无感恩之心,更别说主动关心爱护长辈;在幼儿园,幼儿眼中只有自己,稍不满意便对同伴做出攻击性行为,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和困难;在社会中,他们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不懂得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小动物。

三、幼儿爱心情感培养的途径

由于幼儿的生活基本上是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因而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主要靠幼儿园与家庭。对于幼儿园的教师来说,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等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中,及与同伴的交往中,都可以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

(一)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情感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形成爱心的关键条件。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多样、途径丰富,在儿童社会性教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师以身作则,用行动感染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懂得爱心的人,要以自己的正确行为作表率。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时关心同事,公平、善良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经常将你好谢谢挂在嘴边,时刻问孩子们:行吗?”“要我帮忙吗?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了爱心。

2.通过各种渗透式情感教学,培养幼儿的爱心

在五大领域的课程教学中渗透幼儿爱心教育的内容。如社会主题活动关爱残疾人,在活动前老师可带领幼儿拜访各种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以唤起幼儿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再如在进行某些需要玩具或者材料辅助的活动之前,要告诫幼儿分发玩具或者材料时按着顺序一个一个来,不能和其他同伴抢,遇到问题及时告诉老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爱护玩具和材料,活动结束后把材料放回原处。

(二)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情感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老师是孩子最崇拜的人,对孩子的爱心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单纯、幼稚,喜欢模仿。所以家长应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幼儿树立楷模。

1.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关心、爱护家庭成员。

如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的关心多,爱护多。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应该爱自己的,吃饭、穿衣等事情,家长帮自己做是应该的,很少有幼儿想过去爱老人,爱老师,爱同伴和周围的人。因此,家长要从培养孩子关心身边的人做起,让他们懂得尊敬爱戴长辈,珍惜父母的劳动,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快乐幸福来之不易,从而努力给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从而关心、体贴大人。

2.淡化以自我为中心

的观念。

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习惯往往是由于处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所以,父母的要在思想上深深地铭记这一点,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

3.坚持教育一致性的原则

谓教育的一致性就是要求家长对孩子在教育的要求上要同唱一台戏,不要各唱各的调。即使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了分歧也不要紧,但绝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而应该在私底下交换相互的意见,从而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只要教师与家长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向幼儿渗透爱的精神教育,充分调动各种教育力量,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影响,增强教育的力度,不仅让孩子们得到了别人的关爱,也能做到关爱他人,因为爱与被爱都是一种教育,一种快乐,一种财富。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方格. 儿童的心理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3] 延红.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J】.当代学前教育,2001(10)

[4] 徐燕.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5]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J】.国家指导性文件,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