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第一小学 110011
摘要:随着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运用,作为新媒体新技术的一种,已经不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恰当使用微课,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效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建构信息技术有效课堂。
关键词:微课 有效课堂 自主学习
微课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随着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使用微课开展教学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课堂教学形式,因其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炼生动、教学手段先进等特点,普遍受到老师与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在立德树人的理念指导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适时使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助力有效课堂的建构。在教学中,笔者开发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微课上百节,并将其运用到了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之中。在开发和使用微课过程中,总结了些许感悟与经验,接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使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的形式新颖、画面生动形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这些生动直观的视频画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有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汽车转向灯设计》一课中,课前,教师下载多张汽车转向灯的图片或视频,并将这些素材进行了整合,添加了画外音,制作成了有动感的微课,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后续设计提供了设计灵感。
(二)有效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结构。
运用带有动画效果和解说的知识点讲解微课,可以有效辅助教师将教学重难点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如:在以“身边的算法”为主题的图形化编程教学中,“变量”一词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神秘,初接触“变量”的学生非常容易迷惑,更不清楚怎样运用。课前,笔者查阅多种有关“变量”的资料,发现内容均过于抽象,不易于学生理解,皆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讲解使用。基于此,笔者设计并录制了有关“变量”的知识点讲解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中教师运用存钱罐举例的讲解,明确了“变量”的真正含义,再配合在图形化编程软件中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如何使用变量,促进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编程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信息素养的提升,加速了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建构。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和智慧课堂的有效建构。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促使他们向多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微课具有可以反复播放、随时暂停等特性,因此,使用微课教学,能很好的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取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其再次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智慧课堂。学生可以依据微课视频中教师的引导性问题,或者上机操作的视频演示,开展自主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暂停或者反复播放,借助教师提供的与微课配套的教学资源(如:任务锦囊、图文素材、课后训练题等),完成自主学习与课后延伸性的练习。
以校本教材《让角色旋转起来》一课为例,教师运用不同类型的微课,在不同环节加以使用,打造信息技术智慧课堂。课前,引导学生观看图形化编程软件中主要积木的使用方法的微课视频进行预习,根据视频中的提示,在课堂上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借助资源包中的答疑微课,解决问题,还可以根据微课中提供的网站,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通过资源包中的课后练习题完成拓展练习,内化知识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任务提示中的进阶任务,进一步提高难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帮助教师形成教学资源库。
课堂上使用自学微课、讲解微课或者答疑微课,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面对本学科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通过不断学习,专研业务,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好一系列微课,可以反复应用,从而减轻了教师负担。教师还可以将设计制作的微课加以整理,形成教学资源库,为未来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教师的负担减轻了,教学能力增强了,从另一层面上加速了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建构。
二、开发设计与使用微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设计和使用微课。
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是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上应用的一种手段和辅助方式,它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有形的互动学习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课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需要设计开发微课,让其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只为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盲目的炫技。
(二)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充分发挥制作软件的作用,使其“小而精。”
微课的“小”指微课的文件大小最好不超过100M,时间根据需要调整,以实用为原则,小学阶段通常不宜超过10分钟,方便教师将微课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方式传播,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方便教师课上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向学生发送。文件过大,很容易受网络传输的限制,进而出现错误,影响教学效果。
微课的“精”指微课的画面要精美,风格要统一,画质要清晰。生成视频文件时,尽可能选用高清格式。另外,画面中不宜出现过多的大篇幅文字内容,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在设计微课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使用微课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完成整体学习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应注意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词,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从而使学生学习有了抓手和方向,方便学生进一步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在设计《网络查找与下载图片》的微课时,在画面中,我适时的加入了一些简短的提示词,配合画外音,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操作提示,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请学生先暂停视频,独立思考,然后再查看参考答案,在编辑视频时,可以有意识的延迟答案出示的时间,给学生留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播放完网页上查找与下载图片的操作视频后,可以提示学生没看明白或者没记住的地方可以返回再次观看。这些提示词的使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恰当的使用微课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效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助力课堂教学的有效建构。
参考文献:
[1]聂凯《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 年 1 月 第 36 卷第 1 期
[2]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 :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