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小学
摘要:语文教学在教育领域占据一定地位,语文阅读能力高低与其他学科学习存在不容忽视的联系。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略有不同,中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写作水平等,而小学阶段阅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话中意思,以此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任何学科知识都基于书本文字表达,那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水平不断提高,既能促进听读写能力的进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语文教学有很多目的,但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学习,也是达到其他学习目标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多元性色彩,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内容和特征,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致,使学生的思维消耗,在诵读中与书写中形成对思想感情的强烈冲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口语学习能力。所以,在小学的语文课程中,教师也应加强课堂阅读教学,并通过合作,积极引导学习者参加课堂,从而使他们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阅读在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小学阶段学生正在经历系统性学习,此阶段学生认知水平逐渐形成。对于事物以及事情本身理解存在一定定义。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学习第一个转折点。不同于其他时期阶段,注重基本汉字认识培养。每一阶段学习过程都在为下一阶段学习奠定基础。不仅如此,阅读能力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也存在一定价值。比如结束教育生活,走向社会,初入职场。因此,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值得思考的课题,想要提升阅读水平就要依托传统教学方法,创新传统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之上开展更有效学习策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短板及现状
(一)阅读过程不可控,阅读成果难把握
在中国传统的国语班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基本上都是在默读或朗诵文字。而对于学习者们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活动与发现,教师们也往往很难捕捉与追踪。因为每一千个人心中就会产生一千个思想。即使阅读同一篇文章,学生的思想理解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学生能够同时阅读和思考,因为阅读一个文章就可以获得很多目的和成果;但是,一些学生的思维过于狭窄或过分急躁。学生在读书时没有把握重点,在阅读时忘记重点,这大大降低阅读的效果。
(二)学生认知理解能力差,阅读效率低
阅读能力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们缺乏成长经验和心灵体验所导致的。同时他们还不能脱离童年习性,对很多事物和现象都没有经历过和认识。不可避免的是,文章的内容他们不能透过阅读理解的。所以,在学生们阅读和鉴赏文章、诗等文学作品时,他们极易产生理解错误,缺乏深厚的感情。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背诵内化,沉淀语感
背诵是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和吸收的过程,通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背诵活动,可以有效积累语感,提高阅读内容的时效性。语文的教学,是训练学生背诵内容质量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课程教育与基本素质的引导下,使学生在进行阅读练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了背诵的好习惯,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学习者语言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在学习唐代文人贺知章的《咏柳》等文章时,在诗中用比喻和微妙地相互联系,将对柳的歌咏,引向对春天的歌咏。并通过诵读和内化吸收,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指导学员进行发散思考:“如果在诗人的眼光里,二月的春风就象剪刀一样,那么在你的眼里,春风又是什么样的呢?”就是由于学生们在平时的诵读练习过程中通过诵读而实现积累的目的,才能够在发散练习中加以利用,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在体会汉语的奇妙之处的同时提高语文核心素质的水平形成。
(二)以问带思,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问题是课堂的牵引力,也是师生共同面对的一个个小关卡。一般说来,以问题来带动思考,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全方位的引导作用。要教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提升思维深度与高度。例如:《爱莲说》与《陋室铭》这两篇课文都是属于浅近的抒怀式文言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在写作手法与内容上有哪些不同呢?学生们可以自己结合书本内容以及课后提示,既可以借题发挥,又可以就事论理,也可以直书已见,这就达到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进行纵横比较研究,这样才能做到以问带思,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与立体思维品质。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在语文读写等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对于提高读书质量,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建立与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在拓展或阅读《花的勇气》文章时,教师可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给学生介绍一个很娇嫩的花朵,并抛出问题:“这么娇嫩的花儿,为什么题目说是花的勇气呢?勇气从何而来?”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并提出质疑,调动学生探究阅读的好奇心与浓厚兴趣,在文中进行寻找回答。当学生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作者情绪转变过程这一条线索出发,采用不同的解读方法,感受作家情绪的转变过程,并从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在于勇气。”并通过阅读文章内容入手,将主要教学内容拓展至课外读物中,在学生积极参与朗读的过程中拓展作者思想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从学生核心素质方面反思中国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是当前学校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坚守的基本方向。在面对着当前在小学读书与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时,教师们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问题,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地从当前环境和自身的学科水平出发,进一步地探讨全新的教学方法,这样让小学生的阅读素质逐步地形成与发展。这样,学生的读书才更有意义,经过读书训练的素质才会在他们素养发展时作为基本要求,不断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文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 语文课内外,2020(26):251.
[2] 谭珍.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J]. 文渊(中学版),2019(5):469.
[3] 刘晨锋.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教师,2021(21):23-24.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1.21.012.
[4] 简金花.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2020(2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