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图片的选用原则-以部编本八下历史教科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浅谈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图片的选用原则-以部编本八下历史教科书为例

林强

唐山市海港中学,河北 唐山  063611

摘要:目前,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实现全国统一使用。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作为统编教材,使用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容小觑。教科书中出现的任何不规范、不严谨的地方都可能影响深远,并且消除不良影响的过程也是缓慢而长期的。鉴于此,本文就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图片的选用原则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在以后的教材修订中,使历史图片的选用更具有科学性与严谨性,更符合历史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图片;历史教科书;原则 

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类型多样,信息量丰富,是教科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对教科内容的理解,同时一定程度上促成历史情境的形成。

根据历史图片的性质,可以把历史图片分为原生性历史图片和再生性历史图片。所谓原生性历史图片指的是较真实还原历史原貌,诸如历史人物、历史场景等。随着照相技术的兴起,反映近现代史的原生性历史图片较为常见。古代的遗址、文物等也可以用照相技术呈现,这些都属于原生性历史图片。再生性历史图片,指的是经过加工,有限还原历史的图片,诸如漫画、绘画、复原图等。在未使用照相技术时,之前的很多历史图片属于再生性历史图片。虽然不能百分百反映历史,但是其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研人员对于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作用多有论述。目前针对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图片的选取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多。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要确保历史图片经得起推敲,尤其是以“真实”面貌示人的历史图片。

教材图片选取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原则。哪些原则最为重要,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历史图片属于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应遵循真实性原则

1、图片本身的真实性。

原生性历史图片属于第一手历史资料,应是实物、人物、历史场景的真实再现。如非第一现场还原的,应给学生提示,防止把想象图、复原图或者绘画、漫画等材料让学生误以为是原生性历史图片。带有歧义的图片,甚至存有谬误或者有争议,或者来源可疑,或者臆造的图片都不应该选用。部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八下,在图片注释中,有意识地注意了这一点。

2、图片所示内容的真实性

遗址类地址选取或标注不够严谨。由于历史的变迁,很多历史事件发生的遗址都存在模糊或者其他的不严谨,教材在选取遗址图片时,应有标注,当时的遗址照片可信度较高,而有些遗址或许不是原址复建,或者只是纪念馆性质的,应该图片下面注明,以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如: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依图片即可看到建筑很新,明显是近年修建的建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改革开放后也有两次维修,教材选用图片明显也是近年的照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表大会上海会址所示内容,实为1950年根据中央指示新建。而遗址应符合原地原貌的特征,但受各种条件制约,以及历史的变迁,很多都是后世新建或复建,复原原貌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遗址照片在使用时,也应遵循一定的使用原则。而遗址当时留下的照片与今天重新拍摄的照片,还原度是有差别的。

二、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1、选图的科学性

 材选取的历史图片应具有科学性。八下历史教科书第6课《戊戌变法》的历史图片《谭嗣同殉难图》,想象了谭嗣同就义时的场景,图片突出了谭嗣同为维新慷慨赴死的高大形象,民众也做倾听或悲伤状。但在当时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就义时,民众唾面谴责者不在少数。“‘戊戌六君子’问斩时,京城不少人旁观叫好。那几位支持变法的官员,在发配途中经常遭到百姓殴打,愚昧的农民认为他们是奸臣。”这样的图片选取,忽略了真实的历史背景或历史情况。当时民主对维新的不理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戊戌变法缺乏民众基础尴尬。

2、注释的科学性

图片注释不可少,并且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历史图片有还原历史人物或者历史现场的,如人物照片或者历史遗迹遗址的照片等,也有想象的一些图片,诸如绘画作品或者漫画、还原图等,这些在选入历史教材时应有甄别与区分,有些绘画作品的常和历史照片易混淆,因此在图片后面标注“绘画”字样,是符合历史学科特点和要求的。

历史人物图片与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图片应该有明确的区分。按教材图片选用的原则,一般纯人物类图片,以半身头像为主,注释一般是人物名加生卒年。部分人物照片如非照片,应注明“画像”字样,如教材采用的李秀成肖像图,注明画像更为严谨,即使画像的还原度很高,仍与照片形式的图片略有出入。

三、应遵循功能的充分性

作为历史课堂教与学最重要的文本,历史教科书在历史图片选取中,自然应该坚持图片与文字的有效融合,图片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是让有限的图片发挥更为充分的作用,自然能够起到更好、更充分的作用,并不是任何一幅图摆在那里,就生成我们期待的某种理想状态。

1.图片自身质量确保功能充分发挥

教材选取: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黄兴绝命书的三幅图片,其中清帝退位诏书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既有条约内容部分模糊不清,如果仅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个诏书或约法,历史图片的功能发挥的显然不足,尤其是清帝退位诏书,学生通过图片可知的仅有“袁世凯”一个比较熟悉的字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有法律文件封面书影,辨识度略高,但是条文内容亦模糊不清,如在正文部分或知识拓展部分,补充图上条文内容,也算一个较好的补充。黄兴绝命书亦存在这个弊端,图片内容几不可辩,图片价值发挥不充分。

教材部分图片的选取,诸如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红一方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红军走过的水草地。根据图片注释,并不能判断这些图片的拍摄时间,因为是黑白图片,图片内容模糊不清,辨识度不高,选用于教材,显然失去了图片的基本作用。

2.图片的呈现方式影响功能的发挥

部分历史图片如以历史图表的形式呈现,更具有逻辑性,表达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例如第6课《戊戌变法》,选用的历史图表: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采用了历史图表的形式,而同一页的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则采用了历史图片的形式,选用了当时的《时务报》《知新报》《湘学报》《国闻报》《直报》5种报纸的图片,这种选取具有直观性,但是与历史图表相比,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维新运动期间的各地重要报纸采用图表的形式,可以补上报纸出版地、主编或主笔,比单纯的呈现报刊书影更具有思维的空间。

3.功能的呈现应体现层次性原则

不同的图片发挥的作用不同,八下历史教科书中有30余幅纯人物图片,在140余幅图片中,比重不可谓不大,这样的历史图片,对学生的要求更多停留在认知的层次。另外,以地图形势呈现的示意图共13幅,这些示意图发挥的作用显然更大,并且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也有文章提出,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没有一幅地图出现,也是教材编写时的一个缺憾。

总之,为了更好地发挥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作用,教材在历史图片的选取中,应该坚持真实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功能的充分性原则,这样才能让历史图片求真、求实,又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云龙.浅谈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J].中学历史教学,2018,(1):1.

[2任世江.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3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