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彭俊波

广东建远建筑装配工业有限公司

摘  要: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的节能、绿色建筑。其预制构件包括梁、柱、板及外墙均由工厂一次性加工成型,运输到建筑工地组装。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具有占地小、省工、省料、省时等特点,代表着机构若干年来建筑发展的方向。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的“一带一路”路线,国内建筑产能过剩,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对外输出产能。既有利于国内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又能让我国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为世界服务。本文通过对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要点的分析,从标准化设计、精益化生产、合理化运输、精细化组装四个方面提出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控制的步骤与措施,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引  言:对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应从设计-生产-运输中监控检查,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模具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布料、成品堆场、运输管理等操作规程的质量控制。工厂生产从采购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生产过程监督检查都应有相应的质量监督检查,坚持对施工过程的动态调整,及时发现并消除质量隐患,最大限度的保证预制构件的整体质量,本文将着重论述生产-运输过程监督控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引言

一、 构件生产技术要点

钢筋绑扎流程技术要点

1.1技术要点

对钢筋质量进行检查是生产构件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完成支模安装之后,要依据图纸中所列明的相关构件所对应的钢筋运动至构件位置进行绑扎工作。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钢筋骨架的变形或者松动,所以在开展具体施工前应当对钢筋骨架进行重新绑扎和固定。完成钢筋骨架的设置工作时需要放置相应的垫块。钢筋就位之后对钢筋进行再次检查,检查内容钢筋保护层、钢筋伸出长度是否符合要求,保证钢筋保护层能够发挥作用,钢筋出头长度要符合要求。完成钢筋绑扎安装之后需要由组长进行审核签字,完成工厂自检后,通知项目驻场监理进行隐蔽验收确认后。

1.2严格管控各环节质量

开工前进行工作交底,交底应该包含设备使用,质量控制要点、施工难点,常出现问题点,以及如何避免等措施。严格执行三检制的同时还要依照各项标准和规范开展生产作业。

2混凝土操作技术要点

2.1布料和振捣

首先,检查设备工作状态以及清洁程度。对布料机运动区域内进行管理避免有设备和人员处于运动范围内。检查合格后,需要将布料机停放至接料区等待混凝土送料。对台模上叠合板进行纠正检查,质检员对梁构件三检制表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后签字确认。保证混凝土浇筑要求符合规定之后才能进行布料操作。完成布料及基料之后,将布料机运送至浇筑构件上方,保证布料机下料口不会超出模板边缘,此时可以打开布料机下料阀门,在进行布料时要对下料速度进行必要的控制,控制过程参考叠合板厚度来保证布料的均匀性。完成布料之后需要用振捣工具进行振捣,振捣过程中要依据快插慢拔的原则,保证振捣点的设置足够均匀。振捣时间不应当低于30秒,振捣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同时出现泛出灰浆状态为振捣结束时间。

2.2压光和拉毛

首先要做好压光工作,压光工作所涉及的建筑结构包含楼梯,预制梁,压光工作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混凝土表面呈现出了较为平整的状态同时出现了水泥砂浆则可以停止压光作业。考虑到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当混凝土呈现初凝状态时需要用铁板来进行首次压光,压光顺序应当依照从一边到另外一边,从前到后的顺序开展作业。完成终凝之后,还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一次阳光操作,操作方法与首次亚光保持一致。其次是拉毛处理。拉毛深度保证在4mm深度,拉毛面达到80%以上。保证现浇节点和预制墙板都存在较好的拉毛效果,保证构件和混凝土实现较好的贴合。

二、预制构件质控措施

影响构件的质量会受到设计因素生产运输因素以及施工过程等4个流程的影响,要依据质量控制要求在这4个阶段开展质量控制管理,保证构件质量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1.设计过程的标准化

构件的科学设计以及合理性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安装过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构件图纸的质量进行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构件的质量水平。在设计方案构件过程中,做好构件的设计标准率,考虑到设计对于生产过程难易度的影响,运输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阻碍,以及施工现场吊装构件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影响。

在进行预制构件配筋的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专业图纸应当起到互相配合的作用,防止出现不同的设计要素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矛盾和交集,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碰撞和阻碍。在进行预留键的设置过程中尤其要对构件降板,电箱,洞口,梁槽以及线盒依照施工图纸进行正确的预留。考虑到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设计内容的影响。对钢筋排布和预留位置进行科学的布置,避免出现碰撞问题。通过BIM技术来进行模型生成,通过模型来对预制构件的位置进行确定。通过4D模型开展碰撞模拟工作,对于构件的安装顺序进行必要的模拟。

2.遵循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原则,推动构件质量的提升

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满足生产工艺的设备要求,建立相应的生产流程规范,使得构件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良好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构件质量的前提条件,一、安装过程中对施工图纸的熟悉程度,对于构件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二、对构件生产设备进行检测,保证其能够生产出符合条件的产品,确保配套设施的辅助作用。在构件进行保养时要保证保养的周期符合要求,完成设计强度检验后才能进行脱模工作。需要用到蒸汽养护的构件,应当做好相应的环境温度控制系统,保证养护质量,做好养护记录。生产构件的时候应当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生产,保证构件的预埋预留位置正确无误。脱模时,要做好锈蚀模台的处理工作,保持其基本的清洁程度,完成脱模剂涂刷之后,要避免钢筋绑扎以及预埋过程中在模台上的移动。做好构件生产的规范执行以及拉接件和保温板的安装工作,保证混凝土锚固过程中的牢固度,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性保证得到加强。

3.堆场及运输过程中的构件质量保障措施

满足转运条件的情况下,构件场地进行堆场存放,小型构件不宜超过6层,结合理论的建议及工厂多年实践的经验,在合理的堆放要求下(堆放木方在同一直线上,并经验算受力合理),实际一垛小型构件可在10-12层不等也可以保证质量,对于堆场的场地应满足场地平整,地面硬化,有适当的排水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场地应足够货车进出装车,装车前后应进行出厂前质量检查,确保出厂前质量,装车完成后,检查构件绑扎情况,并与物流班组进行交底,要求运输过程中行驶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切忌急刹车。对于类型不同的构件进行运输和堆放的过程中,要避免构件出现位移和变形问题。如果构件中存在窗洞构件,则需要在运输过程中对窗洞构件进行临时加固,避免运输过程出现裂缝。对于构件的边缘部分,要加强保护措施,防止边缘的破损。

结束语:近年来,作为节能、绿色建筑的装配式建筑异军突起并很快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由于其采取预制构件工厂生产,然后运输到建筑工地一次性组装成型。这种占用施工场地小、噪声污染低、设计灵便、功能多样化的建筑,正适应了城市建设多样化、住宅建设绿色化、居民居住舒适化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建筑设计单位必须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合理确定建筑模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景定式,推动城市建设向现代化、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照, 占鑫奎, 张星.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应用[J]. 图学学报, 2018, 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