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市场准入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3

国外市场准入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王理

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摘要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市场准入制度。这些市场准入制度是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证出口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理由出现的,成为阻碍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该国市场。国外市场准入的频频使用,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产品出口新的利器。本文分析了国外市场准入的两面性及其发展趋势,剖析了它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有关对策思考。

关键词国外市场准入   发展趋势   影响   对策思考

虽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20多年,我国经济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融入了世界经济,各种商品(包括服务)、技术、资金  、劳动力将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我国的企业将直接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对手开展的激烈竞争。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特定招标等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逐步弱化,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市场准入制度。这些市场准入制度是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证出口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理由出现的,它在对本国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商品进行管理时,采取一些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和合格评定程序等限制措施,从而阻碍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该国市场。国外市场准入的频频使用,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产品出口新的利器。

一、市场准入的两面性及发展趋势

市场准入有法理上的合法性、产生的背景都是国家的经济利益,有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它的动态性和内涵上的歧视性,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市场准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满足自身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它对环境与贸易的良性互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安全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利用他们科技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和法律法规健全的优势,通过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使发展中国家的有关优势产品无法或很难进入该国市场,有效地保护了他们的国家利益,从而事实上阻碍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市场准入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其影响和作用已远远超出一般贸易措施。

1、市场准入以极快的速度蔓延。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相对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断抬头。由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比例进一步上升,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贸易领域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国家感到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的余地越来越小,于是以环保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市场准入也就应运而生。该制度严格限制甚至直接禁止进口,它的直接有效性,使之从一个国家扩展到众多国家,从一个产品扩展到相关的所有产品,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发展迅速、影响日益严重的限制性措施。

2、市场准入的表现形式极其多样。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国技术政策差异明显。而发达国家往往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制定了复杂多变的技术标准、名目繁多的技术法规、烦琐苛刻的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多种类型的认证制度和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并且层出不穷,愈来愈苛刻。它的表现形式也极其多样化,既可以表现为国际或区域性协议、国家法律、法令、规定、要求、指南、准则等强制的措施,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等制定的自愿性措施等。

3、市场准入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加剧,市场准入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从产品角度看,不仅涉及到初级产品,而且牵涉到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过程来看,涵盖了研究、开发、加工、生产、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以及处置等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涉及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知识产权和环保等各个领域。

4、市场准入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正性日益加强。在国际贸易技术市场上,目前发达国家处于垄断地位,这些国家在保护本国消费者利益的名义下,凭借其经济、技术和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等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由于这些标准和环保要求等主要是根据发达国家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环保现状制定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往往是难以达到的。这些貌似公正实则不公的市场准入制度,势必使发达国家的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则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因此,市场准入的这种特性更容易成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直接替身,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武器。

二、国外市场准入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企业出口产品结构和档次较为落后及国内没有建立有效的、强有力的技术性防范措施体系等因素,我国企业产品出口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市场准入的挑战,市场准入目前已成为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1、限制我国企业产品出口,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达国家和国际世界组织的市场准入制度,客观上为本国和其成员国市场罩上了一张巨大的贸易保护网。如欧盟制定的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明确规定自1996年1月1日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相关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的UL标志,它可用以证明进口商品经过检验并符合安全标准,没有UL标志的产品是难以进入美国市场的;日本的工业标准化法规定,获得JIS标志的产品可在日本市场上销售,但对申请其标志和认证要求非常严格。另外的国家也纷纷效仿,这样一来使更多的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间或国际经济组织成员国内部,进而影响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市场的范围与经济增长。据国家商务部最新调查统计,国外市场准入以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等为主要手段,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损失,呈逐年递增之势。

2、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与企业受冲击不断加大。分行业调查表明,我国纺织服装、轻工、五矿化工、食品土畜、机电、医药保健等企业的外贸出口均受到国外市场准入的限制。其中食品土畜、纺织服装等是我国的优势行业,近年来出口份额也较大,但由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与贸易对象国的利益有冲突的原因,受限制的程度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有79%的食品土畜、79%纺织服装企业受到来自国外市场准入的影响,给国家外汇收入带来巨大的损失。具体来看,今年日本又通过改制、修法、强检等手段,进一步强化食品卫生管理,限制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此外,欧盟对中国禽肉等动物源性产品的进口尚未完全解禁;美国以反恐为名,开始执行食品注册通报制度;;加拿大、墨西哥、匈牙利等国均采取了各种市场准入来限制我国的出口。

3、企业产品的出口成本升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发达国家通过设置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形色色的门槛,增加对我国产品的检验、测试、购买设备、认证和标志使用等中间费用或附加费用的成本构成。我国的外贸企业为了能进入国外市场,一方面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另外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这样导致我国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削弱了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竞争力,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为应对欧盟国家的禁令,我国一些主要的纺织印染企业全部被要求使用进口染料,这些进口染料的价格比一般国产染料高出3-5倍左右;我国目前在出口产品包装物除害处理中一般要求采用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剂处理,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国内50%以上的企业认为国外市场准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失去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

4、对我国企业产品的环保要求层出不穷。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表明环境恶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某种程度的环境恶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收入的不断增加会产生一种提高环境质量的内生动力,为此,发达国家制定了大量的环保标准,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由于我国环保立法相对滞后,少数国家针对我国个别企业、个别产品实施的疫病、药残限制措施,易引发其他国家整体封杀中国动植物产品出口。例如,欧盟理事会以中国舟山地区的冻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决定暂停进口中国动物源性产品,此后匈牙利、俄罗斯、沙特、日本、墨西哥、阿联酋迪拜酋长国纷纷以此为由,对中国内地的禽肉和蜂蜜实施限制进口措施。受此影响,近年来,中国禽肉产品出口下降32.9%,畜产品下降4.1%,蜂蜜下降16.7%,对欧盟动物源性产品出口下降46.2%。由于发达国家与世贸组织对进口产品的环保要求经常变化,又过于笼统,缺乏具体量化标准,让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三、有关的对策思考

面对国际贸易交往中形形色色的市场准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对策,积极应对,采取能够全面反映市场竞争性的策略。

1、建立企业、行业、科研、政府等多方合作的信息技术网络。这是冲破国外市场准入制度维护我国利益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咨询服务体系,形成一个纵横结合、互通有无、相互协作的情报信息网。外贸、海关、商检、动植物检验、卫生防疫、环保、经济综合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利用网络技术,发布国外最新的市场准入信息,沟通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关系,掌握出口地区的商业情报,为企业牵线搭桥;行业协会、科技、知识产权、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及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标准研究、产品诊断、产品销售地的风险、国外商标、专利注册等方面的服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洋为我用,增强科技开发能力。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农业标准化的开发与研究,针对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受到国外

市场准入的严重约束这一现状,我们要尽快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为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有利条件。企业更要高度重视标准计量情报工作,加快产品的采标步伐、加速质量体系认证、积极采用条码技术,尽快熟悉国外市场准入规则,尽早让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

2、巧妙合法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性防范措施体系。由于我们没有建立完整的防范体系,国外一些不合格产品也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对我国人民和动植物健康和安全、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还有一些外企特别是跨国公司,以各种形式不断抢占某些行业、关键产品和潜力产品的市场,使我们的企业步履艰难、甚至被挤垮。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我们须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做法,建立自己的市场准入保护体系,统盘考虑我国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以及检验检疫制度、包装和标签制度的完整性、协调性与保护作用。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上要有利于体现我国的国家利益,重点应放在强制性的产品安全规定,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坚决禁止进口;制定并颁布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目录,把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进口商品纳入许可制度的监管范围内。在包装与标签要求上满足国内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禁止使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材料,建立绿色技术性措施体系,保护广大老百姓的各项利益和经济安全。要借鉴欧、美、日等国家的成功经验,采取技术壁垒保护措施。有些国家对我国出口的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实行卫生注册管理制度,如美国对进口食品实行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评估制度等,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是发达国家占领和保护本国市场的共同做法。目前,美国和欧盟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采用率已高达80%,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而在我国已制定的19774项国家标准中,截止2001年12月31日,共有8621项采用了国际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不利于外贸的发展,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跟着采用,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使国际标准尽量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特别是争取把具有我国国情特点的文化、传统工艺品、名品等纳入国际标准;将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及重大的技术发明及时转为技术标准,并推荐制定为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

4、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环保产业(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作为一种朝阳工业,已构成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热点,也形成了制约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绿色屏障。针对这种状况,我国要本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眼光,把环保产业融入我国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目标中去;进行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把绿色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纳入到国家的外贸发展战略中去;加大绿色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力度,在企业中推进ISO14000及ISO9000等系列国际标准认证,建立绿色标志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春洁、李小东:《中国入世问题报告——影响政府、企业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唐小芬主编:《走进WTO后的质量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版

3、余良军、于建东编:《入世后行业走势及命运》,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4、温珊林:《从标准走入WTO》,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版

5、顾尚荣:《WTO法律法规与非关税壁垒约束机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吴国平:《澳大利亚、新西兰电器产品准入与合格评定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版

7、陈志田、叶柏林:《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出口》,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版

8、宋明顺:《WTO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规则、实践及对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版

9、张小蒂、李小钟:《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10、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农业出口的长期表现具有影响的主要政策问题和市场因素》粮食组织商品问题委员会第六十四届会议,2003年3月18~21日,罗马

作者简介:王理, 1969年1月,女,汉,江苏南通, 单位: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 质量管理、标准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