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教体局教研室
“家风”顾名思义,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也是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惠泽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支撑着家庭的发展与进步。家风与社会风气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可见家风确实是个大课题,值得认真研讨并高度重视。
我出生在教师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是良好家风的受益者。父辈们的言传身教,是最贴身、最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我记得父母退休后共同撰写的“人生五字经”,从品德、学习、事业、观世、家庭、保健等六个方面总结了做人做事的规矩和人生经验,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体会到家风传承的重要性。我家家风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感恩。感恩是做人的首选标准。懂得并实践感恩,才是个真正的人。被感恩的对象是谁呢?是国家、是家人、是亲友,是所有对社会有益的人。人是社会的人,安定而祥和的社会是由于国家的强大和对国民的维护与珍爱,才会有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一个贫弱、战乱的国家,不顾民众疾苦的国家,是一个苦难重重、民不聊生的国家,幸福又从何谈起?因此,要感恩祖国、建设祖国,让祖国永远富强地屹立于世界之林。感恩父母和亲友乃是分内之责,责无旁贷。这也是对一个人品质的最起码、最直接、最根本的评价和检验。如果只顾自己的“前途”、“地位”、“享乐”而不顾家人的“处境”甚至“死活”,这就完全背离了做人之道,所以倡导要有“家国情怀”。父母亲至今保存着我工作后用第一月的工资给他们买的鞋,他们认为这是子女孝顺珍品,是感恩的纪念品。由于感恩,才能加深亲朋好友的亲情和厚爱。所有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我们也应怀有感恩之心,因为他们,这个社会才会如此温暖,因为他们,这个社会才会蓬勃发展。有感恩之心,才会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二是要努力学习。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品德高尚的人;还要做一个有文化、有技能、能做事的人。只有如此,才能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兴趣。要想学得好,就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做好“人”是做好“事”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在学习的内容上应即广又专。博学方能多才、触类旁通。样样精通不现实,应在广的基础上有选择的专攻一项或两项,能专攻一项而成才就不易。三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下功夫,方有真才学。四是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学习可以强国,学习可以兴家。记得我上高中时,英语成绩一度欠佳,爸爸为了帮助我,重拾已丢掉了多年的英语和我一起学习,共同提高,让我得以在高考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到现在八十多岁的父母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写日记,电脑、智能手机的使用一点也不亚于我们,他们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三是要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石,有了这个坚固的基石,才能收获信赖,赢得亲情友情,才能不惧风吹浪打,让事业不断发展,正所谓“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实守信是父母一直在践行并要求我们遵守的家规,在一些小事上都能有所体现,比如看望亲友的礼品他们都特别注意生产期和保质期,让礼品也能体现人的诚心。从父母身上我看到了诚信的魅力和光芒,他们赢得了亲朋好友及同事发自心底的尊重、信赖和喜爱。
四是要谨慎。谦虚谨慎是传统美德,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道理浅显,人人皆晓,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这要看一个人的自觉、自律能力。也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的显现。要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要做到对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有节制,以符合天理大道,使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都符合中正、中和之道。
五是要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家庭,只有团结,才有力量。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五彩缤纷,大千世界,才富有生机活力。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瑕疵,应该相互宽容,相互帮助,方能家和万事兴。
六是有“底线”。做人要有“底线”。底线有两个:一个是道德底线,一个是法律底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道德的事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不能做,否则就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而遗憾终生。我的家人们都坚守了这两个底线,因而心胸坦荡,无愧无憾。
七是要乐观。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要十分珍惜,乐颐天年。要坚信世界是美好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真善美是主流,假恶丑也有,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用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让精神振作起来,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才不会错过人生旅途中每一个曼妙的风景。
八是要贡献。正如歌德所说:“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人活一世总是要留下些有益的东西,才不枉世上来一遭。贡献是祖国的需要,应该用自己的学识建设国家,国富才能民强,国强也才能民富;贡献是家庭的需要,每个父母都想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绩,那是对父母、亲友、家庭最好的回报;贡献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要证明自己,要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在践行和感悟上述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这只是我家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全部,我需要继续努力践行和完善。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他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他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他尤其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1]多么生动、形象、深刻啊。总书记此类发人深省的言谈都是学习、笃行的好资料,愿大家共享共勉之。
总之,“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它是一个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后人的人格和品味。良好的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进家庭成员在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增长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家风创新性的来源,新时代更加注重家风建设,要突出用大众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生活化,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良好的家风文明建设,就是倡导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给下一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家风,完成传承,引导家庭成员积极向上,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作者简介:陈明 女 中学高级教师 1990年河南大学毕业 学士学位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教体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