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覃誉

泸州老窖天府中学;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史料教学法愈来愈受到重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将其作为课堂的基本素材和达到教学目标的载体,落实“由史实、史论灌输转向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思维教育”,充分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史料运用

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理解能力的提升、文化底蕴的奠定都具有显著的作用,但由于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大多数知识都与学生目前接触到的时代环境相隔甚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有效地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也大多都是只知其然而已,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艰难,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1]。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新课标侧重于要求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使其在帮助学生辩证历史思考、正确历史思维智慧的启迪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

一、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概念

所谓“史料”,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对当时的生活或生产情况的直观的反映[2]。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和数字史料。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实物在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所留下的实物性的东西,比如历史遗迹。文字史料自从人类发明文字以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文字史料大约就是甲骨上所记载的文字。图片史料一般是包括一些名家的画或是照相技术出现后所保留下来的反映某一个时代的作品,利用图片史料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直观特征。历史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成为历史教学做到言之有据的前提。

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利用过去留下的资料来阐述人类的发展过程,教师运用大量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必须做到与授课内容的统一协调,为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提供可靠的载体,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更为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实现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有效性。

二、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路径

(一)实物史料运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实物史料顾名思义,就是以实物为信息载体的史料。它真实地反映了过去人类的实践,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实物史料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历史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其直观性特点对丰富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正确运用实物史料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推动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与问题探究能力。

如在讲“改革开放进程”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这几张粮票带入到历史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粮票并思考问题:这些粮票的具体用法是什么?它与我们现在直接用钱去购买商品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当时要用粮票去买东西[3]?”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良好情境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结合粮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谈谈自己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中应该怎样应用粮票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缩短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感,学生不仅能够发现学习历史的乐趣,还可以提升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文字史料运用

文字史料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有关人类活动的资料。文字史料是史料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很适用并且大量使用的史料表现形式。作为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以具体案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锻炼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

例如,鉴于初中已经学过鸦片战争的具体过程,教师主要对学生讲解有关战争失败以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教师采用文字史料与实物史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先利用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林则徐雕像的实物史料图片,突出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阐明虎门销烟的当代价值,接着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复印版《南京条约》部分内容与课本知识思考战败以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最后展示“马首铜像”模型,以小见大,反映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巨大破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能够在文字史料的引导和帮助下,加上自己的思考,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效果。

(三)图片史料运用

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说,认知始于直观性的经验,然后才能抽象为理性认知,进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图片史料作为一种生动的例证点缀于行文之间,可以帮助学生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产生新的观点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路[4]

例如,在教学“美国经济危机”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翻阅资料或者上网查询等方式为学生搜集一些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经济现状的史料,比如像学生展示一些“成群结队人群等待领取救济面包”、“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求职者“或者可以为学生展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等图表资料,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美国经济大危机发生的根源是什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国家制度方面的区别是什么?”让同学们学会快速阅读的同时能提炼有效的简洁的信息,把知识自然上升到到规律总结,提升其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感悟与体验。

结束语

为树立学生的史料意识,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史料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注意课堂中史料的有效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时学会分析史料的方法,告诉学生答题要遵循“论从材料出“原则,精心设计出能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目标的去阅读,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不断拓展历史知识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其知识,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提供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建冬.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细节的运用研究[J].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3):93-94.

[2] 黄先全.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1):105-106.

[3] 杨文仁.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优化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1(28):61-62.

[4] 陈常碧. 探析史料教学在提升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运用策略[J]. 考试周刊,2021(17):143-144.

作者信息:覃誉,女(1989.2-),汉族,四川泸州人,本科,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