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东洲国际 江苏南通 226100
摘要:课外阅渎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由内向外延伸的重要途径。生本课堂下,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本文基于课外阅读的教育价值,阐述了生本课堂下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本课堂;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生本课堂下开展课外阅读,能改变学生的认知,能让新知识进入学生的领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活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的自主学习,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生本课堂下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一、生本课堂的概念
生本课堂”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它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最早是来自于郭思乐教授等人的教育思想。该教育理念注重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为课堂营造更加民主的环境和氛围,从而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中获取自主学习的快乐。在本研究中,生本课堂是指班级以小组为组织单元进行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活动。
二、课外阅读的教育价值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是终身教育,21世纪的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学习,而每个人自觉地学习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热爱阅读。可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小而言之,课外阅读是顺利完成中学语文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改交流会上曾说过:“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事实也表明,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只有既立足于课堂教学,又注目于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试卷,也可以看出阅读与语言的应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生本课堂下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阅读园地。图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著、时文美文。
例如,利用读报课、班会课推介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散文》等。在取得图书室的支持后,开放次数由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二次,特别增加双休日的开放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特别是阅读需求强的学生,图书老师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允许他们随时都可去图书馆借书。并有目的地去寻找书籍。根据现有图书室资料中整理出适合本学段看的书。学生可根据这些书目有的放矢地去图书室借书读。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实施课外阅读策略。
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例如,定期把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表扬。仔细发现每个学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我们老师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定期评比阅读标兵,并将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
(四)组成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五)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
由于汉字思维的多层次性,汉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和多解性,最能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同时,来自文本、他人的信息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所吸收,并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经验、发现、创造和感悟。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本课堂下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合作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兰友.浅谈生本课堂下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教育学,2012-03.
[2]李慧敏.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文化科学,2019-09.
[3]罗华.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教育学,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