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6

探究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陈政珏

温州市灵霓建工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的内涝和旱灾等事态越来越严重,中国的天源性水资源已不能被很好地利用,城市雨水在无需管理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由城市下水道管网进行排放,但同时,中国目前的城市下水道管网设计标准却较低,在一般情况下已无法应付由极端气候和强降雨所引起的排放要求。对于治理城市排水问题,国家明确提出了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把城市建设为海绵体,在下雨时吸纳雨水、贮存雨水、净化雨水,在需要时候再把储存净化的雨水排放使用。在海绵城市建造过程中,传统的普通水泥被新兴的高透水水泥混凝土所取代。透水水泥混凝土,是由粗集料与混凝土胶浆结合后拌和组成的带有一些空隙构造的混凝土,它区别于普通的混凝土,能够渗入地面降雨和路面径流水。目前,在中国的上海等城市修建过程中,透水水泥混凝土多用作人行道、露天停机场、自行车道等对水强度需要不高的场地的面层,被称之为高透水能力路面。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国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而渗漏水道路工程是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流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分项性工程项目,而目前关于透水砂浆混凝土结构搭配比的工程设计方式仍不完善,因此对于推进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我们必须对透水水泥混凝土结构展开更深入的探究,因此本文章将关于透水砂浆混凝土结构原料的选择、搭配和工程设计、施工强度、渗透系数、海绵城市功能、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展开论述与探究。

1绪论

1.1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海绵城市"即城市可以像海绵一般,在适应环境变迁和应付天然灾难等工作方面具备较好的"柔韧性",降雨时吸湿、蓄水、渗透、争水,必要时将蓄存的水"放出"并予以使用。[1]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用和避免城市洪水的产生。随后国务院政府办公室发布"有关推动海绵建设的指示若干意见"提出,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办法,使城市百分之七十的雨水就地吸收到合理使用。而海绵城市的构建工作大致上包括了三部分,其主要核心工作为低影响情况下开发雨水体系的建设,重点分成了海绵城市与生态化文明体系的构建、可进行城市良性水循环的绿色之道、以及雨水体系的综合整治。主要是以水为重点进行建筑的现代化城市结构体系,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和贮存。

本论文以常德地区为实例进行分析。由于我国城镇化建造进度的加速,大中城市总人口越来越稠密、城市工业生产和汽车产生的热能增加、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能也随之的提高,城市"热岛效应"也开始变得更加突出。由于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需要,导致原来暴露的天然土壤,被人工的水泥道路所硬化,从而阻隔了原来可以顺利流入土壤的降雨流入大气循环,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原来地面接受光照的形式,而根据有关统计表明常德市热岛效应约为3.39摄氏度,属于热岛现象的严重区域。针对以上常德市海绵城路实际修建过程中的需求,综合考虑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出了透水性路面的研究。透水能力道路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方面:一是降雨渗漏功能,自由落下的降雨可以直接流入地下,从而降低了城市对排水的压力;二是降低热岛效应,由于雨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在雨水的蒸发吸收地面热能的情形下,会带走道路表面的热能,在夏季高温时期,渗漏水路面相对于传统的普通水泥路面、沥青路面气温都要下降了不少;三是减少道路径流污染,径流水经过透水路面和附属的海绵生态植草沟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路面径流污染,并增强了水体的纳污能力。

1.2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透水性路面具有高度透水性,能够较快减少路面、广场上的积水现象;当集中雨水时能够减少对城市内排水设备的负荷,从而避免了河水泛滥和对水体的环境污染。[2]高透水能力道路是指一条内部具有孔隙的水泥道路,当雨水降落后就可以很快进入土壤层,并利用雨水的蒸发效应吸收了路面表层热量,从而减少温度的一种功能性路面。渗漏水混凝土按照组成物料的不同来加以划分,人们一般将透水能力道路分成砂浆类透水性混凝土材料道路、小分子透水能力混凝土材料道路、烧结工艺透水性制品道路等。而砂浆类透水混凝土则是指:以硅酸盐类砂浆为胶凝材料、使用单一粒级的粗骨材,与不用或少用细骨材混合的无砂、余孔砂浆,该水泥混凝土的拌和物质通常比较干硬,因此必须通过加压振动继续加热成形,形成一种带有连通空隙构造的砂浆。[3]高分子透水能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为:使用单级配粒级的粗骨料,而胶结材料则是以沥青混凝土及高分子材料等树脂材料组成,然后再混合而构成的高透水能力混凝土结构。烧结空心砖型透水能力制品,主要是指:利用废弃了的黏土、长石、瓷砖、高岭土等矿石的小颗粒物质与浆体进行拌和,再加热挤压成坯体后,经高温焙烧生成带有多孔状构造的块体建筑材料。透水性路面的研发与使用在国内与海外均开始开展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国外的海绵城市工程最初开始于二十世纪末[4],目前在美国、瑞士、德国等一些发达的地方和发展中国家,已基本建立了一个相对健全的绿色城市水循环生态系统,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谓的海绵城市建筑制度。而外国海绵城市的建造取得成功,主要得归功于完备的城市给排水体系、一家一户都有蓄水池,以及较为严密的城市水资源监督体系。而成功建立了海绵城市的发达地方和发展中国家大多都是利用混流制城市的排水系统,将降雨和污泥来共同管理;或者使用较小规模的蓄洪池构造系统,将雨水加以汇集,而在地理要求相对比较好的如瑞士等北欧地区各国,由于胍沙比较低,所以雨水通常都较为清洁,而他们可以在自己家的蓄洪池完成雨水收集之后,即可使用浇花、清洗卫生间等。更有甚者可以通过清洗衣物等,让自家的水资源利用达到有效循环,进而促进自然资源被很好地使用下去。在海绵城市尚未被定具体概念之前,不少外国专家就早已做过有关"海绵体"概念的实验。

[5]

国内对于高渗漏水混凝土方面的研究开始相对较晚,于一九五零年左右对无砂大孔水泥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建筑内墙非承重材料的应用较多,但作为路面建筑材料使用尚不普遍,一九七零年以后才将其作为地坪建筑材料进行广泛使用。一九九零年以后,开始将无砂大孔水泥当作一个具有绿色、生态型的建筑材料展开研究,并逐步地使用于道路建设工程上。在这一时间阶段,建设科技研究所又进行了对于透水能力砼和透水率砼路面砖展开研究,随着后期科研的逐步开展,获得了相当好的成绩。郑木莲[6]使用均匀系数以及有效粒径对集料级配进行描述,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经验公式法;彦坤[7]等在进行透水水泥混凝士配合比设计时选取了球模型包裹法。

1.3项目内容和方案

1.3.1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依托于常德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并开展了如下若干方面的研究:

(1)比较不同的配合比设计方案,根据结果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式为本文的配合比计算分析法,并同时采用实验证明其可行性。

(2)依据常德市海洋城市建设工程的实际状况,及其有关技术规范等文件的规定,经过综合考量后,在材料经济性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用而的原材料,并确定了透水性混凝土胶浆原材料配比范围。

(3)分析高透水性路面结构强度产生机制及其透水原理。

1.3.2研究方案

(1)按照常德市海绵城市规划原则和目前国内的透水混凝土研发状况及其现有标准,确定了透水水泥混凝土原料、集料、水泥外加剂。

(2)根据《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明确了透水原材与外加剂之间的掺和定量范围,并开展了正交实验,筛选出符合透水性、抗拉强度、和难易度条件的配比方法。

(3)根据《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法规》的有关条款,来明确了粒料等级。

(4)按照所选定的最优设计方案来进行计算,并将搅拌成形的透水砂浆混凝土,养护至二十八天,以检测其相关特性。

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分析

2.1透水性材料的要求

根据透水水泥砼的路面技术规程,透水水泥砼主要由砂浆、砼外加剂、增强料、集材料、水构成。各种级别、厂牌、种类、出厂编号及口期的砂浆不能混存、混合。砂浆外加剂须满足现有国标《砌筑混凝土施工外加剂》的规定[8]。透水水泥混凝土应用的集料,应当选用质量坚固、耐久、洁净、密实的碎石颗粒料,碎石颗粒的特性技术指标应满足现有国标《砌筑用卵石、碎砖》中的二级规定。

聚合物乳液

含固量(%)

延伸率(%)

极限拉伸强度(Mpa)

40・50

>150

>1.0

活性SiO2

SiO2含量应大于85%

1 增强料的技术指标

根据规范要求,为达到研究的日的,选取的材料应该具备以下几点性质:

1、透水性材料要有一定的孔隙率;

2、透水性材料要有一定的经济性;

3、集料本身的强度应尽可能大。

渗漏水混凝土的原料构成中细骨材所占的比重很少,几乎可忽略不计,故一般把渗漏水混凝土看成是水泥浆体覆盖了粗骨材而形成的开放的构件。在对水泥试块进行了破坏性实验之后,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中最易于被损伤的表面是由强度等级标号不高的硅酸盐混凝土和粗集料颗粒所粘结产生的,而在渗漏水混凝土中,骨料自身的强度往往要大于组成的渗漏水混凝土强度,所以在试验过程中人们所见到的破碎面通常都主要集中于混凝土与碎石的粘结层之间。从而得到了相应的判断标准,对水泥自身强度有很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水泥的化学活性、种类和质地等各种因素。为提高砂浆的本身硬度并达到工程设计要求,在透水混凝土中水泥砂浆原材的选择过程中,需选用较高标号的硅酸盐混凝土施工。在透水混凝土中,当水泥浆骨料刚好被钢筋混凝土体覆盖在表面时,这样的混凝土用量对透水混凝土效果最好,用了过量的钢筋混凝土反而会导致水泥浆过多,这样对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就会有一定的降低效果,而相关的施工成本也会提高。为了方便性,水泥试验所就地取材,使用了湖南常德南方混凝土公司制造的普通硅酸盐混凝土。

2.2路面性能测试

2.2.1抗压强度

本次测定将对透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进行测定,主要是根据了《一般水泥力学测定规范》中关于耐压性能测试的说明。对水泥试块耐压硬度的测定过程,将根据规范上所要求的时间顺序来实施。首先,将试块从养护室内拿出来后准确地进行了电抗测定,将试块接触压力和受压的两面都擦洗了一遍。其次,将试块根据仪器使用流程放到试用机的下端压板和垫块上,试块接受压的一面必须和刚成形时的项面相垂直。将试块的中央对齐下压板的中部,然后就开始启动试用机,并在试块和上压板最靠近的时候,调节球座,以使试块接触保持平稳。当进行电抗测定时,当砼的抗拉强度处于30Mpa~60Mpa左右的时候,使用机器的加荷速率约为每秒钟0.5~0.8Mpa;当砼的抗拉强度小于30Mpa的时候,使用机器的加荷速因约选取为每秒钟0.3~0.5Mpa。最后,当试块发生破裂并开始迅速变形的时候,必须立即停机并对测定试件施压,直到试块全部损坏,然后再记录损坏时的负荷。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c=F/A

式中

fcc-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F-试件破坏荷载

A-试件承压面积

2.2.2抗折强度

根据《一般水泥力学测试方法规范》中规范的抗折实验的测试方法。首先,将试块从养护室内拿出来后准确地进行了电抗测试,然后将试块接触压力与接受压力之间的面擦拭干净。第二,将试块按仪器使用流程放在测试机的下部压板的垫木上,试块所接受压力的一面必须与刚成形时的方向垂直。将试块的中央对齐下压板的中部,然后打开启动测试机,在试块与上压板很靠近的时候,调节球座,使试块接触面积保持一致。在施加荷载的过程中,应保证平衡、连续。当混凝土强度处于30Mpa到60Mpa之间的时候,加载机器的加荷速率应该在每分钟0.05~0.08Mpa之间:当实验水泥的抗拉强度小于30Mpa的时候,加荷速率应该选择在每秒0.02~0.05Mpa之间。在实验试块发生破裂并开始迅速变样的时候,当即停机对实验试件施压直到试块全部损坏。

2.2.3降温性能

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读数精确、防干扰,并便于使用。只需要对准所要检测的物品,在开机后按下检测按钮,仪表即可在约一秒钟的时限内将当前被测的表面温度呈现在屏幕上。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光感应器收到对被测物品所产生的红外光谱,并加以接收、聚焦,之后再由另外的集成电路把信息转换为读数而表示出来。

2.3透水水泥混凝土设计思路

混凝土设计的重要性就是在找到最优化的材料用量,解决现实需求的同时满足最经济性的需求。透水水泥混凝土是孔隙骨架构造,并没有一般水泥砼中的细集料粒来对缝隙加以填补,而透水水泥砼就是利用内部的缝隙来显示出透水能度,所以在透水水泥砼设计中对于骨材的自身特性和级配需要特殊考虑。考虑怎样把握骨材质量的级配范同来实现目标孔隙率,以及如何保持空隙的状况下提高混凝土强度,通常在某单一粒度范围内的级配碎岩能达到目标多孔性的要求,而强度则是利用在骨材间嵌挤得水泥凝胶的黏聚能力来达到,通常最恰当的状况下是在骨材全被混凝土体覆盖,并且基本没有混凝土流出。对于高透水水泥混凝土的研发,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者已经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国家也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常见的砂浆混凝土按配比设计的方式一般有质量法、容积法、比表面积法,基于中国国内有关研究成果和国际相关性能测试结果,本论文一般选用比体积法进行估算。利用体积分数决定好混凝土、集料颗粒、水泥、补强剂等的用量,对拌和后的水泥进行了7天、28天抗压、抗折、透水力测试实验,并利用正交分析结果总结出了最佳配制比。

2.4小结

1、本文详尽阐述了透水砂浆混凝土的材质要求与技术指标,对比剖析了四种不同的拌和工艺,最后确定选用了混凝土裹砂石法。

2、阐述了透水砂浆砼试块的成型工艺,确定同时选用同样与标养对试块进行保护。

3、阐述了透水水泥混凝土的路面的设计思想,对透水水泥砼配合比中的水灰比、骨胶比、设计孔隙率等的选值范围,以及具体选用的比值做出了详尽解释,并利用体积法对计算配合比做出了实际验证。

3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综合性能评估

在文章摘要中本文就已经介绍了透水路面的重要性,因为随着高速的城市文明建设,城市原有的自然地质地貌已经被我们人为地做出了修改,而对于城市建设当中原来是自然土质的道路在进行人为的改变之后,我们的城市用地大部分都已经被完全硬化,而原来可以自由降落的雨水也无法再顺利地流入土地当中从而参与水循环。且由于我们的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这一些原因都导致了我们城市热岛效应的加重。因此对于减轻不利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城市热岛效应,以及缓解城市内涝、干旱等问题,海绵城市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而在众多海绵设施当中,透水水泥砼道路工程也是其中相当关键的部分。

3.1参考项目

本论文所依托的主要建筑工程项目,为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城区内的第一条城市主干道——太阳大街。项目地处柳叶菜湖区渔业规划中的柳叶湖度假区,道路地处柳叶湖北侧;现状地面高度约在30~35.6m之间,道路沿线大部分是耕地、菜园、湖面、水塘和少部分民房。路线原工程设计为南至洞庭大街,向北止于朗州北路,道路全长约五千九百一十三米,道路最大路幅宽为六十米。本论文所选择的为太阳大街第一期工程项目,设计范围为S306~柳叶路,建筑设计总长1458.91m,宽度为60m。地面高度28.70~34.20m,建筑相对高度为5.5m。工地水文要求一般,由于土壤地表水大多分布于高速公路沿途的沟、湖、池等低洼地带,水量一般在一点5m以下,且积水持续时间超过20m,而大气降雨又是其重要来源,季节性改变对道路水平也有很大负面影响,同时路基稳定性和路面的基层施工能力也受土壤地表水负面影响很大,所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把土壤地表水排除干净。高速公路沿线内的地下水种类,大多是滞水和孔隙承压水。滞水赋存在填筑路基黏土、土壤有机质的高液限黏土中,并以低液限黏土作为隔水地板。孔隙承压水现场实际稳定水位埋深(水头高)1.30~7.8m左右,相当于正常标高的27.5m左右。

1透水道路与生态植草沟组合体结构图

3.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3.2.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

从结构图中可以知道,此次的试验区段的主体构造形式是透水能力道路与生态植草沟的结合体。在前面中曾经讲过透水能道路的主体构造形式是全透式与半透式,而此次试验区段就是以全透式的复合构造形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础采用级配碎石构造,两面层则采用透水能力水泥混凝土的复合构造,由两层间通过混凝土的黏结力所构成。当养护龄期到达以后,产生有力度的空隙构造,天然下降的雨水和道路径流水就能够垂直渗透到土层中,并且利用先期埋设的渗管系统和相应的生态植草沟结合,从而产生了对地面径流水和降雨的净化效果。因为采取了渗漏水的孔洞构造,道路和土路基都可直接相连通过,在晴朗天气阳光照耀的状况下,从泥土中所吸收的水分也会被挥发,在挥发过程中液体水分变成了气态也需要吸收热能,这样才能实现降温的目的。在道路、公园、商场、居民小区等地方开展了透水能力道路的铺设,利用透水能力将道路中的所需水分蒸发吸热降温,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种适宜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减轻热岛效应的一种既经济,又保护环境的举措。[9]

3.2.2生态植草沟结构分析

因为此次论文实验区段所依托的是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而在中国住建部所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中指出,低影响地区开发雨水管理系统建设途径中必须统筹各个海绵体的相互关系,透水水泥砼道路因而和生态植草沟的配合达到了指南要求。所以,这次论文的试验区段就选取了透水水泥砼路面与生态植草沟的结合。[10]生态植草沟是指种有植物的地表沟槽,可汇集、运送和排泄径流雨水,并对径流中速度水和降雨具备相应的净化功能,可作为连接各其他单向基础设施、大中城市的雨水管渠系统。

检测指标(mg/L)

初始

0min

5min

10min

15mio

20nin

SS

2560

1470

478

207

186

133

3015

2135

775

525

336

280

1693

815

505

235

145

107

2235

995

495

197

125

101

2590

1533

575

110

81

98

3230

1814

795

435

267

89

Zn

1.98

1.78

1.86

1.36

033

0.15

1.49

1.21

0.14

0.15

0.14

0.11

2.44

J .69

0.84

0.52

037

0.21

1.46

1.47

0.88

0.41

0.19

0.19

1.75

1.32

0.42

0^8

0.11

0.05

235

1.44

051

0.24

0.18

0.18

Pb

6.17

2.99

0.09

0.01

0

0

3.73

1.43

0.02

0

0

0

8.76

2.97

0.75

0.21

0.11

0

3.96

251

0.12

0.26

0.23

0

3.43

1.79

0.55

0

0.04

0

4.19

1.46

0.91

0

0

0.02

Cu

3.93

1.77

1.02

0.79

0.76

0.76

3.43

1.25

0.76

0.75

0.69

0.66

5.13

1.92

1.46

0.88

1.03

1.01

2.97

1.02

1.02

0.59

0.65

0.47

3.98

1.98

1.57

0.77

0.95

0.89

S.78

3.91

2.58

1.79

0.86

0.88

COD

21.6

13.62

13.12

5.44

1.92

135

27.6

17.37

9.73

9.41

10.6

8.9

33.5

14.81

12.91

6.88

2.27

2.25

36.1

18.46

10.91

5.65

4.12

333

31。

14.76

9.87

6.36

2.55

1.06

29.12

11.17

6.31

2.32

1.13

1.03

生态植革沟试验检测结果

3.3路面性能测试

3.3.1透水砂浆砼路面降温特性测试

关于本次降温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案与试验仪器,在第二部分中已详尽阐述了。为全面评估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的降温特性,此次试验论文方案中采用了平行对比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时间、不同道路上的表面温度,从实测数值来判断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否具有降温特性。[11]为全面评估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温特性,此次性能试验共安排了三组比较实验方法:

测试方法一,透水性路面组合件,利用测温仪直接测试表顽温度;

测试方法二,普通砂浆混凝路面,运用测温仪直接测试表面温度;

测试方法三,在普通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使用测温仪直接测试表面温度;

为尽可能减少试验误差,以单一变量作为实验基础,本次的实验方案将同步完成,以尽量减少由于均时差所形成的实验偏差。从上午六点后,就开始进行测试,每三小时监测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并记录在上午六点至下午十八点期间的气温变化趋势。[12]

不同的场地铺装材质对于土壤地表气温和热环境的影响,在夏季炎热气候当中体现得十分突出。所以,此次高温试验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而通过高温变形曲线图我们也能够很直观地发现,不同材质的砂浆对高温幅度的改变也是很具有差异性的,不过在温度变化线形上三者都是相互近似的,三者的内面层气温也都会随着高温曲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一般砂浆的平均温度都要高于透水水泥混凝土气温的30℃以下,而沥青砂浆则要高于透水水泥混凝土的13℃以下,因此可以发现透水水泥混凝土能够推迟高温的出现,并且也因为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孔隙构造,内部水的增加也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可见,透水性砂浆混凝土施工对提高城市环境的"热岛效应"效果显著。

2路面降温试验温度燹化图

3.3.2环保性能测试

(1)径流水采集时间

因为此次的论文实验主要是针对道路降雨径流进行研究,所以这次论文实验的径流收集时段为雨季期间,在降雨天气收集的各个时期道路径流水量、降雨、以及在经过透水水泥砼道路和生态植草沟等净化后的各个时期道路的径流水量。

(2)径流水的采集地点

通过比较国内外的有关文献的表述,固体颗粒物的约百分之九十都分布于距离路缘石30.5cm的区域内,而道路径流的污染大部分来自于在道路积水形成的沉积物,而沉积物在道路的分布成非均匀分布状。本试验段主要是用来试验透水水泥、砼道路与生态植草区的结合具备的一定的水净化特性,所以本次采集地点选择的是对径流中影响水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的位置,选择了开口路缘石边约30cm的地方。整体污染物的去除率[13]在前期阶段呈现出上一个升的趋势,当时间超过1 5rain后逐渐趋于稳定。说明透水性道路和生态种植草沟组合的结构,对污染物有着诤化的效果,但是净化的效果存在峰值,净化效果在后期趋于峰值稳定[14]

(3)径流水的采集方法

因为自然条件的制约,此次径流雨水的收集选用的是自制的简易设备,利用以绳索连接的矿泉水瓶从雨水井中采集样本,再利用大量杯采集道路表层的径流水和降雨,为防止实验差错,在样本收集之前所有的采集设备和留样设备均需要采用蒸馏水进行清洗。[15]

3.4小结

1、本文主要依托于实践施工经验,介绍了透水性路面与生态植草沟配合件的成型方法,并对于生态植草沟的构造与设计作出了详尽的解析。

2、重点介绍了透水砂浆砼路面现场浇筑的工艺流程,其中特别地强调了混凝土工艺的注意事项。

3、关于成形后的通风性混凝土路面和生态植草沟的组成条件,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环保特性的实验测试。关于透水水泥混凝土道路的降温特性试验,以及关于透水水泥混凝土和生态植草沟组合,关于道路径流水和雨水净化特性的测定。[16]实验结论证明了海绵城市差异主要在于不同材料的路面具有减温的特性,而透水水泥混凝土和生态植草沟组成条件针对各环境污染物都具有较强的净化功效,从而针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实验工程发现生态植草沟能够积蓄一定数量的降雨,从而降低了雨水流入城市管道沟渠的速度,而这个现象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管网的排涝压力,对大暴雨季节防止城市产生内涝的情况也是有一些意义的。

结论

1、在对于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制作原材料选取过程中,按照就近和经济性的原则,此次制作原材料的主要选用的是市场常用的普通碎石原材,以及地方混凝土厂生产的一般硅酸盐混凝土,而通过测试计算配合比后所形成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强度值都达到了20MPa的标准强度,除却个别特列渗漏水系数测试结果都能达到此标准要求,表明对于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制作原材料并没有特殊要求。

2、鉴于透水水泥混凝土的结构特点,以及新拌透水水泥砼出机至工作面距离不能大于30min规范要求,所以关于新透水水泥砼航距和时效,必须认真考察。本论文在试验过程中所采用的是路拌的方法,通过保持适当的混合料摊铺时间,就可以在对透水水泥砼进行最初搅拌之时完成全部混合料摊铺,表明了路拌方法对透水水泥砼来说是非常理想的。

3、通过对形成的透水水泥砼路面和生态植草沟的组成条件开展了相关的环保性能测试,并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透水水泥砼具有适当的降温特性,能对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有相当的积极效果。并且,在对透水水泥砼路面和生态植草沟配合物开展了水体环境试验的过程中,试验结果对水域中的污染物质具有极强的净化效应,完全符合了《海绵城市施工建设指南》中所强调的"渗、滞、净、用、排、蓄"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唐国荣.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及施工要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0):69-71,75.

[2]李耀龙.透水性混凝土及其性能[J].天津建设科技,2002(2):21.22.

[3]韩建国.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现状综述[J].混凝土世界.2014,64(10):45—53.

[4]张娜.透水混凝土堵塞机理试验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大学,2014,15.27

[5]韩建国.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现状综述[J].混凝土世界.2014,(10):46.52

[6]郑木莲,陈拴发,王秉纲.基于正交试验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0):1319—1323.

[7]李彦坤,胡晓波,陈清己等.球模型包裹法设计透水混凝土配合比[J].混凝土,2008(9):28--33.

[8]张绿水,张清萍.上海世博园区雨水生态化处理技术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7(4、:134—135

[9]Taebi A,Droste RL.pollution loads in urban runoff and sanitary wastewater[J].science of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327(1):175—184

[10]胡江,姚勇,何燕玲等.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减缓热岛效应试验研究明.绿色建筑,2017(1):69.72

[11]王柄权.运用TRIMMEAN函数速算平均值[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08(6):43.44

[12]Poleto C,Bortoluzzi E C,Charlesworth S M,et a1.Urban sediment particle size and pollutants in southem Brazul[J].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09,9 i4):317.327.

[13],Pisano WC 0’Riordan 0 C.Ayotte F J,et a1.Automated sewer and drainage flushing systems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j].JOURA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2003,129(4):260—266.

[14]Muthanna T M,Vikolander M,Blecken G,ct a1.Snowmelt pollutant removal in bioretention ares[J].WATER RESEARCH,2007,41(18):4060-4075

[15]Hsieh C H,DAVIS A P.Multiple—event study of bioretention for treatment of urbanstorm runofⅡJ].WATER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5,5 1(34):1 77—1 85

[16]Lm C C,Chen S J,Huang K L,et a1.Characteristics of metals in nano/ultrafme/fme/coarse particles collected beside a heavily trafficked road[J].ENVIRONMENl,2005,39(21):81 1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