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3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劳玉军

崇左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城镇化的建设脚步逐渐加快,这就导致建筑垃圾的整体数量不断增多,严重危害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因此,建筑垃圾的二次利用已然成为了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基准。基于此,本文主要说明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并给予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资源化利用

引言:现如今,建筑垃圾的日益增多不仅导致自然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还会阻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因此,应重视垃圾处理技术的作用价值,积极学习更加先进的处理理念,引进处理效率更高的处理技术,从而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

1.1建筑垃圾处理现状以及资源化利用现状

现如今,我国每年大约会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再加上部分城市设施严重缺乏以及利用情况较差等各类状况,致使最终显现的资源利用率难以达到预期标准。通过相关数据得知,我国建筑废物资源转化率大约为只有整体的5%,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内容。

其一,建筑垃圾处理政策尚未完善。目前,我国有关垃圾处理政策较少,大部分侧重点在于建筑垃圾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等相关内容,并没有重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工作,再加上部分相关条文都以导向性为主,致使最终显现显现的强制性难以达到预期标准。除此之外,有关建筑垃圾处置政策严重缺乏整体性,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体系,资源化利用作业也会因此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1]

其二,缺乏更加权威的管控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仔细明确相应的管控职责,导致各个处理流程以及分工状况较为杂乱,严重时,还会发生无人管控状况。此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垃圾处理责任主体,对于违法违规现状惩罚力度较弱,致使违法违规状况频繁发生。

其三,再生产品并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近些年来,我国实施的垃圾处理方式通常以堆山以及填埋等相关处理方式为主要手段,再加上经过二次处理的商品并没有在市场环境中形成更为优秀的商业模式,即便有着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理对策,最终显现的资源化利用率也普遍低于80%,致使这类企业只能依靠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

1.2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起步较晚,再加上我国实施的处理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先进程度较弱,致使最终显现的处理效率难以达到预期标准。通常情况下,垃圾生产再生制品处理流程主要以除杂、捣碎以及筛分等各种重要流程,然后加入相应介质(再生混凝土、砂浆等各类材料),最终形成再生制品。虽然我国已然有着一套较为成熟的工艺处理流程以及相应的垃圾处理工厂,但仍然无法充分满足各类需求,再加上部分设备来自其他国家,并且国内自主品牌极易发生故障以及处理效率较差等各类原因,促使相关人员在不断探索一种全新的处理工艺,虽然取得了不少的突破,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建筑垃圾在进行破碎作业时,只能运用两级破碎处理流程,此项处理流程不仅极其杂乱,处理效率也难以达到预期标准;其二,较轻质量的建筑垃圾通常以水洗分离为主要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极易导致水源发生二次污染状况,还会提升垃圾的处理难度;其三,照搬矿石破碎处理作业,难以充分适应周边环境,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开展相应工作;其四,部分装机的整体容量过小,严重导致最终显现的处理效率难以达到预期标准;其五,我国建筑垃圾在堆放前,并没有开展详细筛选作业,致使不同种类的垃圾集中在一起,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垃圾源头进行仔细分类,将构成成分复杂的垃圾集中在一起,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除杂工艺,通过处理效率更高的处理措施,实时管控再生骨料的构成成分,促使二次形成的建筑材料能够充分运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2]

2.建筑垃圾处理对策

2.1合理运用BIM技术,从源头实时管控建筑垃圾

BIM作为一种极其先进的建筑技术,现如今,已然成为了建筑行业极其重要的施工技术。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实际开展设计作业应在第一时间内对工程施工流程实施模拟作业,从最终创设的三维模型中发现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状况,并及时实施优化作业,防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工程变更状况,建筑垃圾的整体产量也在逐渐变少。除此之外,还能够减少工程的建设成本,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增加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建筑垃圾也会持续变少。

2.2优化建材的利用程度,提升施工质量

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各类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土块以及砖石)进行破碎处理作业后能够获得相应的粗细骨料,而这类粗细骨料能够二次应用在地基加固以及道路垫层等相关工作中去,如终骨料最终显现的精细程度达到预期标准时,能够代替水泥以及沙子等原材料作为混凝土配置工作的主要材料之一。除此之外,从事施工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施工进度,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抢工期状况,导致工程项目出现极其严重的质量风险,如若建筑整体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标准,就会形成更多的建筑垃圾。

2.3资源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建筑垃圾其中包含的渣土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方式二次制作成渣土转等相关材料,与此同时,当建筑垃圾通过磨碎作业处理后还应该添加相应的介质,最终才能形成相应的轻质砖料,确保各类建筑废物能够实现二次利用,建筑工程耗费的成本也会不断降低。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施工人员能够重视建筑废物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例如,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相应的资金补助,促使企业能够重视建筑垃圾所产生的危害,积极鼓励各类企业主动加入到建筑垃圾处理作业中去,避免建筑垃圾破坏自然环境[3]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策

3.1重视源头管控,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

要想充分降低建筑垃圾产生的概率,应从问题根本角度出发,从源头上合理管控建筑垃圾,并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优化资源化利用效率,防止生态环境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从另一种角度而言,要想从源头上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实时管控,应始终遵守以下几点内容:其一,优化管控工作,其中包括工程设计、材料选取以及施工流程等相关内容,防止工程项目出现极其严重的变更状况,避免运用质量较差的材料充当优质材料,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较多建筑垃圾;其二,运用效率更高的现金施工技术,重视绿色材料的应用价值,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完善质量管控作业,确保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以及使用寿命达到预期标准,在短期内不要出现重复建设作业,建筑垃圾的整体产量才会逐渐降低;其三,在实际施工工作中,对于出现的各类边角料,应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处理作业二次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去,确保最终显现的资源利用率达到预期标准。

3.2面向市场,始终坚持产业化发展道路

近些年来,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大约为15亿吨,要想促使建筑垃圾所显现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预期标准,应实现产业化,不仅能够收获更为优秀的环境效益,还能够为绿色经济效益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倘若将所有的建筑垃圾都能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转变成绿色生态建材,就可以大约创造出近万亿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我国处理建筑垃圾的企业较少,显现的回收利用率只达到整体的5%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显现的回收率能够达到整体的97%左右,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拥有着更加优秀的垃圾处理技术,还能将这类建筑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充分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优势,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创造出一条只属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要想充分实现这项目标,应始终遵守以下几点内容:其一,合理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化,从多方面、多角度确保最终显现的发展水平达到预期标准,合理借助市场经济环境的各类优势,促使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化面向市场,充分调动相关企业的积极性,着重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着主动参与到建筑垃圾产业化经营中去;其二,相关政府部门也要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相关政策,在政府积极引导下,促使建筑垃圾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政府部门在各类工程项目开展施工作业时,对建筑垃圾进行二次加工,并且合理运用的相关工程中去,在日常行动中真正支持建筑垃圾企业,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意识到建筑垃圾的应用价值,以此确保最终显现的经济收益能够达到预期标准,促使更多的投资者主动参与到相关工作中去,从而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3.3自主创新垃圾处理方式,优化产业发展速率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作业明显起步较晚,再加上处理作业有着相应的差异,这就导致垃圾处理效率难以达到预期标准。从另一种角度而言,要想确保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工作的优势,积极引进全新的处理理念,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自主创造出一条只符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处理方式,自主研发处理效率更高的设备,从而为垃圾资源化利用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应敢于发挥自主创新的能力,并不只是单纯的一味借鉴其他国家的处理技术以及设备,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处理效率更高的技术,确保最终形成的建筑材料能够充分运用在实际工程中去,从各个方面、角度减少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促使最终形成的产业化发展速率能够达到预期标准。

结束语:总而言之,要想促使各种类型的建筑垃圾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并实现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应重视垃圾处理技术以及资源化运用技术的作用价值,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处理优势,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创设出处理效率更高的解决对策,促使最终显现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预期标准。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通力合作,大力宣传各类建筑垃圾的危害,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垃圾处理技术的重要意义,主动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浩.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利用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 2021(12):2.

[2]赵有仓, 薛斌, 古贵陆,等.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利用研究[J].  2022(5).

[3]徐俊虎, 缪巍, 毛俊,等. 静脉产业模式下北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实践[J]. 环境卫生工程, 2020, 28(1):4.

[4]于丽娜, 滕婧杰, 段华波,等. "无废城市"理念下的建筑垃圾"全处理"对策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 46(3):6.

[5]付冰冰.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绿色科技, 2021, 23(14):3.

作者简介劳玉军(1989-),男,壮族,广西崇左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职称,研究方向: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