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课堂意外伤害事故的成因及预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意外伤害事故的成因及预防策略

杨滔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  442000

1研究目的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常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学生出现意外伤害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伤害,也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对小学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相关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够减少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小学体育课堂

2.2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的成因分析

3.1.1学校方面的因素

学校对体育教学和活动的管理,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器材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不能定期保养和修理,造成活动场地、器械存在安全隐患,这是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

(2)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活动时没有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方案和措施。如:大课间活动时没有科学地制订出入教室、运动场地的路线,活动内容安排不合理;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没有明确划分各年级学生活动场地、活动内容,教师未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阳光体育活动,学生长时间进行简单机械的运动就会对室外体育活动失去兴趣;教师未对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机制。这些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了隐患。

(3)学校缺少校医。缺乏对体育教师的安全事故应急培训;体育教学或活动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意外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地保护与处理等。这些都不能将运动伤害和损失率降到最低。

3.1.2教师的因素

3.1.2.1教学活动不规范。

教学内容超过了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教师没有充分的预设课堂上的特殊情况。有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训练方法不科学,违反教学大纲要求,活动强度和难度都超过有关规定,导致训练中发生意外。如:障碍跑中,设置的障碍高度不合理,导致学生绊倒或摔伤等;耐力跑教学中,规定的距离和时间过长等;直线跑教学中,让学生头顶装满水的小水桶等等。

3.1.2.2教师对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够科学。

教学中教师对危险性较大的教学内容,如:体操动作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在投掷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疏忽,学生对面站立,之间距离不够,造成学生被器材砸伤的伤害事故;在两人三足游戏教学中,有些教师图省事,让学生直接将两个同学的鞋带绑在一起,鞋带死结后导致学生摔伤并连带其他同学一起受伤;另外,由于课的准备部分时间不够或流于形式,没有使学生承担主要练习的身体部位得到有效的活动,都容易导致学生在后续活动中发生意外。

3.1.2.3体育活动器材设施不当,场地安排不当,教师没有尽到有效管理的责任。

考虑到体育活动的特殊性质,教师在课前和上课时应当仔细检查并妥善安排各项活动和设施,以免因设施不当的原因造成意外伤害。还要针对特殊学生采取特殊练习(如有先天性疾病,外伤等)。例如:急性阑尾炎,学生在活动中突然间说肚子疼,应该立即让学生在一旁休息,并观察其面部表情等状况,不得让学生坚持参与活动,对其置之不理,否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险到学生的生命安全。

3.1.2.4纯属意外的原因。

体育课有些事故的确很难追究是谁的责任,可以说谁都没有过错,完全是因为活动性质所定。如:在下课时,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回教室途中,学生摔伤、崴脚等;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学生突然间腿抽筋导致摔伤等。

3.2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3.2.1加强体育安全教育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就个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他们缺乏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或者是发生意外安全事故。体育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体育安全常识,分析活动要旨以及对伤害事故的规避,增强小学生的预防能力,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牛

3.2.2教师科学组织体育活动

3.2.2.1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2.2.2课的内容要科学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及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使教学内容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就一堂课而言,也应尽可能使内容全面些,有上肢活动也有下肢活动,有速度练习也有力量性练习等,避免一堂课全是一个内容,甚至几次课连续上一个内容,使学生局部肢体负担过重,也不利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练习内容手段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年龄特征,如过重负重练习在年龄小的学生就不适宜。同时也要兼顾体弱多病学生,安排一些合适的,安全的练习,不要让他们丧失运动的兴趣;课堂上的器械与场地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负荷,杜绝安全事故。

3.2.2.3备课时要有预见性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安全要有所预见,对于哪些练习易出危险,要提前做好分析,从而合理选择组织教法。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择有实效的准备活动,以保证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中还要健全各种安全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的作用,帮助其他学生做好各种防护工作。

3.2.2.4注意做好准奋活动和整理活动

正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教学锻练前,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预先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提高神经系统指挥协调能力,加速血液循环及提高肌肉温度,使得正式锻炼时身体容易适应,是提高课的效果,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准备活动要有一般活动内容,也要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一些专门性练习,提倡自己设计徒手操。课结束前的整理活动,对加速疲劳的消除,促进体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做好。

3.2.2.5运动量要合理

如果课的运动量太小,锻炼后对身体各器官影响太轻微,这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如果运动量过大,学生过分疲劳,一方面影响健康,另外也使恢复过程延长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运动量一定要合理,当然还要根据不同项目而有所差别。

3.2.2.6注意课的组织

课组织得好。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如投掷时组织不好就易出伤害事故。在分组练习时一定要在老师看得到的范围内,以便及时的给予指导。 

3.2.2.7注意衣着鞋袜

上体育课衣服要合体,不要穿塑料底鞋或硬底鞋,衣袋中不要装钥匙、铅笔刀等硬物,以免意外。

3.2.3加大学校对体育的经费投入

此外,学校要保证体育经费的专款专用,要重视对体育场地和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场地和器材在教学中的正常使用,避免因场地设施的原因而造成伤害事故。

3.2.4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有一次,我在体育课教学中,在做准备活动时,出现一位女学生突然晕倒的情况通过及时的救治脱离了危险,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血糖特别低。就小学生而言,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特异体质的学生,即使知道,他们也不确定自己能否参加学校的某项活动,甚至有的学生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隐瞒老师。为此,学校要及时地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清楚地掌握学生是否有隐形的疾病、是否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某项活动,以使教师在教学时合理区别对待。

4结论与建议

总之,造成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伤害事故,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和保险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落实安全措施,用正确 、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进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