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医院管理中心;邮编:404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后与异常妊娠子宫出血采用放射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对照组(n=35)与放射介入治疗观察组(n=3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4.29%vs71.43%,P<0.05);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8.57%vs37.14%,P<0.05)。结论:对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者予放射介入治疗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风险更低。
关键词:产后出血;异常妊娠出血;放射介入;宫腔水囊压迫
产后出血、异常妊娠出血均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生与宫缩乏力、胎盘残留、瘢痕妊娠等相关,病情进展迅速,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出血量明显增加,进而可威胁患者生命[1]。对该类疾病,临床多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可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但止血效果仍不理想,不良反应风险高[2]。近年来,放射介入治疗在出血性疾病中也有了较多应用,故研究选择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者70例,通过随机对照,探讨了放射介入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择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者70例,时间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纳入标准:(1)满足疾病诊断标准;(2)保守治疗无效;(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手术禁忌症。该70例患者年龄20~41(32.15±2.95)岁;体重41~74(58.94±4.77)kg;出血原因包括:产后出血32例,人工流产出血25例,妊娠中期引产9例,宫颈妊娠4例。随机将患者分组,分组后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宫腔水囊压迫,将乳胶手套手指结扎后翻转,并置入16号橡胶导管,结扎固定,以纱垫包裹手套外部,制成水囊后,送入宫腔底部,根据宫腔大小注入氯化钠注射液,后结扎末端,另在宫腔内填塞浸甲硝唑溶液的纱布,固定水囊。观察组则予放射介入治疗,术前留置尿管,术中仰卧,维持下肢伸展外旋,垫高大腿后,在腹股沟韧带下中部找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位置,进行Selding’s穿刺,血管造影下置入血管鞘和5FCobra导管,采用血管造影确定子宫与盆腔动脉出口,置入导丝、导管,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并注入适量抗生素抗感染。术后对穿刺肢体制动,时间为12h,并对穿刺位置进行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效:治疗后3d内出血停止,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3d内出血量控制,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无效:治疗3d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进展。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体温升高、腹痛腹胀、再出血等。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35 | 13(37.14) | 12(34.29) | 10(28.57) | 25(71.43) |
观察组 | 35 | 19(54.29) | 14(40.00) | 2(5.71) | 33(94.29) |
X2 | - | - | - | - | 6.437 |
P值 | - | - | - | - | 0.011 |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n(%)]
组别 | 例数 | 体温升高 | 腹痛腹胀 | 再出血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35 | 5(14.29) | 6(17.14) | 2(5.71) | 13(37.14) |
观察组 | 35 | 1(2.86) | 2(5.71) | 0(0.00) | 3(8.57) |
X2 | - | - | - | - | 8.102 |
P值 | - | - | - | - | 0.004 |
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者的起病急且进展很快,出血量大,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可引发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生命有严重威胁。对该类患者,常规多予对症止血、使用缩宫素、补充血容量等,但在常规治疗无明显效果时,则应该考虑予手术治疗[3]。髂内动脉结扎以及子宫切除等均能有效止血,但创伤严重,操作复杂,故不推荐优先使用。采用宫腔水囊压迫治疗能够通过压迫血窦,起到止血作用,操作简单,但止血效果并不理想,故有必要探讨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案。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放射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治疗中已经有了较多应用[4]。该治疗模式可利用影像学设备辅助,通过穿刺置入导管,在子宫动脉、盆腔动脉注入栓塞剂,进而可阻断血供,控制出血。在影像学造影辅助下,穿刺操作准确,有利于准确判定子宫、盆腔动脉的出口位置,栓塞准确性高。而本次栓塞使用的明胶海绵颗粒质地很轻,且多孔,可吸收性好,在置入出血位置血管出口后,能够迅速吸收血液,并在海绵框架内填满红细胞,进而实现机械性栓塞,能促使纤维蛋白、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进而起到止血作用。且该材料能够吸收,2~3周后即可实现吸收降解,子宫动脉能重新恢复血供,对患者影响小。此外,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无需在宫腔内植入异物,感染风险低,且发生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的风险也很低,短期栓塞止血效果牢靠,也能降低再出血率
[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予放射介入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该方案能提高止血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则提示该方案治疗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对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者采用放射介入治疗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海燕. 放射介入治疗对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J]. 系统医学,2020,5(9):16-18.
[2]许彪,邹博. 放射介入治疗对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65-66.
[3]邓江北,雷胜,刘诗义,等. 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4):47-49.
[4]杨晓杰,范凌霞,宋俊霞. 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5):61-63.
[5]潘虹,张雅静,魏春梅. 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 当代医学,2017,23(2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