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中医疗法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胡云斌

武胜县中医医院急诊科    四川广安   638400

摘要 目的进行探索中国中医疗法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价值和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急诊患者。根据急诊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常规院前急救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并对急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例患者无死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得到有效治疗。经院前急救后,抽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中毒患者为 9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 94%。结论: 对于急诊患者,院前抢救工作过程中可以实施中医临床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挽救患者进行生命,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心理疾病转归,值得我们进一步发展推广使用。

关键词 院前急救;中医急救;效果分析

急诊科作为医院服务的窗口,院前急救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救治病人、挽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降低伤残率。最近几年, 我国卫计委对于中国中医药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中医诊断和治疗信息技术也逐渐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1]。结合实际情况, 本文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120接受中医治疗的急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中医疗法在院前急救中的实际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120急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类型:抽搐患者55例, 男40例、女15例, 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45±12.2)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 男28例、女12例, 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55±10.1)岁;食物中毒患者25例, 男11例、女14例, 年龄25.1~76岁、平均年龄(50.8±9.5)岁。排除标准:其他器官①器质性病变②感染性疾病③自身免疫性系统疾病④血液病⑤肝、肾功能不全。病人家属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1. 2 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机体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常规抢救作为一个基础,对患者可以实施中医抢救治疗。详细如下:

1.图2。抽搐时,实施针灸治疗抽搐,结合患者辨证,选择不同的穴位,方法是强刺激性宣泄。具体来说:对于咬牙切齿者:脱门、颊车、御宫;四肢抽搐:曲池、外关、阴陵泉;弓背:选择丰福、长强、成山、昆仑;如果患者并发高热,那么在此基础上,选择大椎、曲池、十宣穴针刺放血疗法。

1. 2. 2 中毒 对于中毒患者,主要有两种急救方式, 即:物理法以及药物法。物理法为催吐,刺激病患咽喉,令其呕出毒物;药物法为:使用2~3 g瓜蒂, 研成粉末, 温水冲服, 用于导泻;另可将20 g大黄粉加入到300 ml溫水中, 经胃管灌注或灌肠[2]。

1. 2. 3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 中医辨证大都为气阴两虚证, 使用100 ml参麦注射液联合250 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若患者亡阳, 可使用100 ml参附注射液联合250 ml 0.9%NS溶液静脉滴注。

1. 3 观察能力指标及评价企业标准 本实验研究使用卫计委最新发展颁布的院前急救技术标准, 对抽搐、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中毒患者的抢救工作结果可以进行一个全面分析评价, 其中:①抽搐:患者出现抽搐症状消失, 神志正常, 视为治愈;患者自己原有抽搐症状方面有所提高改善, 神志转归, 视为能够有效;患者经抢救后, 依旧抽搐不止, 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经院前抢救后, 患者收缩压(SBP)9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DBP)60 mm Hg, 既往临床症状缓解视为有效, 若未达到此标准, 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总例数×100%。③中毒:院前急诊后,呕吐或排毒有效,否则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院前急救后,抽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中毒患者为 9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 94%。

3 讨论

本文以120例急诊病人为研究对象,在院前急救中,应用中医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就细则来看, 抽搐、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中毒患者进行应用研究中医急救, 均有一个较为具有明显的特点, 具体分析如下。

图3。惊厥多见于脑炎、小儿惊厥及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癫痫”、“痉挛”范畴,或由于风、肝、肾阴虚热证、肝阳亢风内伤形成,或因内运风、阴虚血虚而引起,属于本虚实证。治疗原则应是稳定根本原因。当到达现场时,应采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治疗惊厥症状,以减少对大脑造成的损伤。但值得我们说明的是, 当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到达现场时, 患者生活往往企业已经发展处于抽搐状态, 肢体强直且痉挛, 意识进行模糊, 大汗淋漓, 牙关紧闭。检查无法适当协调,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并建立静脉通路需要时间。对于这类患者,针灸治疗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满足院前急救条件。针灸临床治疗方法能够发展起到积极疏通经络, 宣导气血的目的, 在调整虚实的基础上, 促进生制协调, 进而可以起到重要调节阴阳的目的。针灸也被称为泻下和镇惊。能抑制神经兴奋,阻断异常分泌,在短时间内疏散充血,排出多余分泌物,类似于药物治疗所达到的效果。在本次实验中, 对抽搐患者实施针灸治疗3~5 min后, 其症状显著缓解, 为后续抢救治疗, 提供了宝贵时间。

3.2中毒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毒患者不能第一次进行洗胃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腹泻和呕吐,用这种方法来防止毒素的吸收。此法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有一定影响疗效, 该类型不同患者通常病情危急, 且疾病风险发生时间地点远离市中心, 转运时间长, 需要一个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急救。文献证实,大黄灌肠治疗有机磷农药比硫酸镁更有效,并可避免阿托品治疗后肠道蠕动缓慢的缺点。

3.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右室壁和后壁梗死患者,通常伴有心源性休克、心率减慢和血容量不足。这类患者严禁服用硝酸甘油。对于此, 以往我们通常可以使用不同生理盐水补充血容量, 院前急救培训效果不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类患者属于真心痛类,综合征分化类型为气阴虚、正阳虚证,结合患者治疗的实际情况,分别用参麦、参注射液治疗,可发挥养益气、养阴、生金、复阳、逆转的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参麦参附注射液能全面改善患者脑、肝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增强抗凝血作用,增强心脏压,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 能降低心肌耗氧量,修复受损心肌细胞。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患者,在实施院前抢救过程中可以实施中医临床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挽救患者进行生命,不良行为反应少, 效果没有明确,有利于促进患者心理疾病转归,值得我们进一步发展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晓玉, 徐俊祥, 张莹, 等. 科学管理规避院前急救工作中医疗风险的体会.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1):2630-2631.

[2]蒋文钧. 中医院5828例院前急救病例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5):2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