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张阿龙 ,黄洪原

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江苏  南京,210000

摘要:200多年来,美军对军士人才的培养不断变革,直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军士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介绍了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体系的产生、发展与成熟,通过对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体系的梳理,展现了美军在军士培养方面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美军军士  人才培养体系  演变

美军军士被称为军中脊梁,美军之所以给予其军士如此美誉,得益于美军军士独立完备的培养体系为美军培育了大量符合作战和训练的军士人才,把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演进单独梳理出来,有助于认识美军军士培养的历史脉络,深入理解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体系产生与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体系的孕育与萌生

美国军士的历史始于1775年大陆军的诞生。1778年,乔治·华盛顿命令总司令卫队增加100人,由佛雷德里克·施托伊本负责训练,作为建立新型大陆军的示范队。为了提高部队训练效率,施托伊本允许他的副视察员在他的监督下训练其他小队,并鼓励他们使用参训队伍中的军士向训练部队传递指示,这一训练方法和效果被华盛顿认可,这也被认为是第一次专门采用封闭学校的方式对军士进行训练。

1824年,时任陆军部长约翰·卡尔霍恩创建了美军第一所专业军士院校——门罗堡炮兵学校,该校主要采用集体的教学模式,被认为是军士现代技术训练的先驱。该校教学的内容除了培训专业技术,还相继开设了地理、历史、阅读、数学和写作等课程。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拓展了军士的培训内容,也催生出了更多专业军士培训学校,如1868年,通信部队在格雷布尔堡建立了一所通信学校就是源于无线电报和电话在作战领域的广泛应用。军士学校的建立标志着军士的专业化培养观念开始萌芽,但与此同时产生的是对军士人才培养模式的的争论——军士的培养到底是院校教育还是岗位训练。院校教育支持者认为军士应该先通过院校的正规培训,以便于掌握更多战场技能,而岗位训练的支持者则坚信要想成为符合战场需要的士兵,关键还在于作战和实践的积累,在岗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两种模式争论不休。

第一次世界战争爆发后,战场上的伤亡带来了对建立军士学校的需求。到1918年初夏,陆军参谋部召回了648名退役士兵担任新兵骨干,许多负责训练的军士是从普通士兵中挑选和指定的,这样的训练导致了作战中极高的伤亡率,因此,美国陆军部发布了一项指令,要求负责士兵培训的部队挑选、组织足够数量的士兵,并对他们进行军士培训。这种培养更高水平的军士,以适应作战需求的方式得到了检验,建立专业军士学校的呼声愈发强烈。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一些军士学校开始为军士针对性地设置训练项目,但是由于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不足,这些军士的能力和经验水平却不断下降。驻军在欧洲的第88步兵师意识到这一问题,建立了一个训练营,用于训练更加专业的军士。在该营6周的培训时间要完成130多个课目的学习,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该中心共培训了大约4000名学员,但随着第88步兵师返回美国这项培训被迫终止。

二、美军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战结束后,美军许多军士学校相继成立,最具代表的是诺克斯堡装甲兵学校,该学校改革的装甲兵军士课程采用课堂授课与室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在一天时间就能完成讲授、演示、练习和评估。由于各类军士学校课程未设定统一的标准,一方面一个专业的学员可能会被安排学习另一个专业的课程,相同课程重复学习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更多的军士因为没有机会进入军士院校学习的机会,不得不继续采用在岗训练旧方。这一矛盾促使了军士学校内部的改革,陆军部于1957年颁布法规《AR350-90教育和训练:军士学校》,法规授权师级和军事基地建立军士学校,规范了陆军军士学校制度,规定了训练军士基本模式截至1959年,共有超过18万士兵进入位于美国大陆的军士学校培训。该法规还强调军士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军士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领导者,这是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将军士定义为领导者,而围绕领导力发展的研究也同步展开。

1960年之后的越南战争,给美军的军士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促使美军士课程逐步定型。越战期间,由于美军没有征召后备役部队,大量的人员伤亡使得前线指挥员严重不足,山地丛林的作战形式又对分队指挥员的能力素质产生了更高需求,很多专业军士和上等兵都不得不被补充到前线指挥作战。在这样的矛盾下,陆军开始研究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快速高效地培养出大量胜任战场作战的的军士。1967年9月,陆军开设了预备军士课程,该课程将军士训练按照个人能力提升(主要是单兵战术技能)、班排战术、实战演练的顺序划分为三个训练阶段,完成后还要继续接受更高一级的为期9~10周的领导力训练,合格后通常会被授予下士军衔,这样的训练针对性地增强了军士在越战中的作战能力,提高了他们领导士兵开展作战行动的自信。

1969年2月,陆军出台的《军士教育发展规划》在参考军官的三级教育方案的基础上,为军士也设置了三级教育体制,将军士课程划分为初级课程、高级课程和军士长课程,不同等级的军士需要学习对应等级的培训课程,至此美军军士的教育体制初步形成。1972年1月,军士高级课程实施,同年7月美国陆军军士长学校在得克萨斯州创建,1973年1月,首期军士长课程班开设,军士长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得到发展,大多数教学使用小组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模式。1975年10月,陆军出台了新的士兵管理制度,将军士的待遇等级和晋升发展与军士教育水平关联,为军士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美军军士的培养开始走向职业化发展方向。

三、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越南战争之后,美军军士教育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又不断修订和完善。1980年开始,军士课程就开始不断进行调整,美军开始注重军士领导力培养。1982年7月,初级领导力发展课程开设,着重培养和发展军士领导力,到1985年底,初级领导力发展课程在全美军范围内完成了一次培训。1986年7月之后,陆军要求晋升上士必须完成初级领导力发展课程。1987年秋天,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开展了一项领导者培养的研究,该研究小组于1988年4月设计出了以机构训练、岗位任职和自我提高三个领域协同发展的领导者培养计划,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体系开始逐步走向成熟。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优势,以极小的代价重创伊拉克军队。美军在这次作战中不仅认识到高技术武器在作战中的优势作用,也更加坚信对人才的培养是主导未来战场的关键,此后美军更加注重对军士人才的全面培养。进入21世纪后,美军军士人才培养以作战、机构、自我发展三个领域为支撑,围绕领导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强调各个领域中的教育、训练以及经历(不同培养领域侧重点又有所区别),形成了多维互联、同步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使军士培养更加精准,美军细化了军士的选拔、训练、教育的组织实施,建立了军士职业发展跟踪系统,全方位精确掌握军士的发展状况。为了促进军士职业发展,美军采取了军地联合培育的模式,采用军地学分互认等机制,拓展了军士培养发展的空间。2017年最后一个季度又提出了军士职业发展体系的概念,创建分布式领导者课程,对传统结构化自我发展进行改革,并确保军士的整个学习连续体是连续和渐进的,所有等级的军士职业教育课程都采用了陆军新的体验学习方式并试图开发以学员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得美军军事培养体系内容更加丰富。

作者简介:

张阿龙(1991),男,汉族,安徽阜阳人,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军事训练基础理论。

黄洪原(1990),男,汉族,四川成都人,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军事训练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