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思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思路分析

于德清

大庆市第四医院急诊科 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目的 探究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8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手术时间不同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时间为自主呼吸研究开始前,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干预时间为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首次成功拔管例数以及24h内再插管例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4;P<0.05);实验组患者首次拔管成功率为93.93%,24h内再次插管率为3.03%,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会因机械通气脱机不同时期的护理而产生不同效果,在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前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效果更佳,首次成功拔管成功率更高,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癌手术;机械通气脱机;不同时机;护理干预

近年来,我国医疗研究更加深入,手术禁忌症范围明显缩小,但就肺癌手术而言,总体手术难度有所增加,术后多数患者仍需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人次明显高于从前。术后患者意识清晰后能否脱离呼吸机属于肺部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判断依据[1]。研究发现,给予患者科学适时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早日脱离呼吸机,然而现阶段临床治疗并未对脱机自主呼吸实验相关事宜进行规定,受护理人员经验、专业能力等因素影响,脱机效果存在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8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手术时间不同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3,年龄在45~61岁之间,平均年龄(56.25±6.12)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5,年龄在48~65岁之间,平均年龄(56.85±6.72)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且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1.2.1脱机方法

待手术结束后,患者进入监护室仍需要继续使用机械通气,呼吸模式全部设置为同步间隙指令性通气+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模式,护理人员要切关注患者精神状态,待清醒后,根据医嘱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患者呼吸肌群运作开始逐渐替代呼吸机,若患者各项指标符合自主呼吸实验标准,护理人员要辅助医生护理使用T管方式撤离呼吸机,时长控制在30min,另外,要求呼吸机处于备用状态,保证患者气管插管位置能够连续吸入氧气,氧流量控制在5L/min,患者处于自主呼吸状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若患者能够完成30min的自主呼吸实验,应对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报告结果,及时将气管插管改为鼻导管给氧,若患者不满足自主呼吸实验相关标准,应重新启用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同时宣布脱机失败[2]

1.2.2自主呼吸实验评判标准

评判标准具体包括如下几点:(1)可行性指标:患者意识清晰、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不存在电解质紊乱问题,能够自主配合完成实验。(2)失败标准:开展自主呼吸时,患者存在明显呼吸困难;心率高于140次/min或者心率增加高于20%,或心率下降高于20%;收缩压高于180mmHg或收缩压低于90mmHg,即高血压和低血压;患者出现焦虑等情绪。(3)实验时及实验后,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观状态良好,各项监测指标稳定;通过行动脉血气分析未发现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等问题,此时可以考虑拔出气管插管[3]

1.2.3 护理干预

两组护理干预相同点:(1)向患者讲述机械通气使用目的,告知患者手术后,若患者自身条件允许,能够有效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查及治疗,便可撤离呼吸机,告知患者脱机的重要性及可靠性,舒缓患者情绪。(2)通过相关康复标准指导患者加强呼吸训练,保持缓慢、有效地深呼吸,利用数数的方法自主调节呼吸频率、深度以及呼吸比等。(3)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应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式语言,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两组护理干预差异:对照组患者需要将呼吸机参数调到低水平状态,开展自主呼吸实验,并在自主呼吸实验开始前完成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是在开始实施计划性脱机方案时给予护理干预,当呼吸机参数调到低水平状态下开始自主呼吸实验。

1.3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4.0,以[n(%)]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著有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3

7(21.21)

17(51.51)

9(27.27)

24(72.72)

实验组

33

18(54.54)

14(42.42)

1(3.03)

32(96.96)

χ2

7.54

P

<0.05

2.2 首次成功拔管及24h内再插管

表2 两组患者首次成功拔管及24h内再插管情况[n(%)]

组别

例数

首次成功拔管

24h内再插管

对照组

33

23(69.69)

3(9.09)

实验组

33

31(93.93)

1(3.03)

χ2

6.51

1.06

P

<0.05

>0.05

3 讨论

要想保证肺癌手术患者能够成功脱离危险,必须采用科学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意识状态,保证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脱离呼吸机。研究显示,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要求所有患者均要在自主呼吸实验开始前完成机械通气脱机护理,并通过自主呼吸实验观察患者是否达到自主呼吸标准,要求脱机实验时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指标完成判断及评估[4]

参考文献:

[1]王素红.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2):152,154.

[2]王君慧,杜立敏,易绚丽,等.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22):48-50.

[3]姜平秀,姜文波,杨睿,等.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7):133.

[4]张爱珍,李静.肺癌手术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前不同时机护理干预的效果[J].大医生,2018(Z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