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1503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慢病规范管理中应用远程血压监测的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2月~2021年10月入本院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给予远程血压监测,对比2组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高血压慢病规范管理中选择远程血压监测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同时改善患者对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远程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慢病规范管理;血压
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高发疾病之一,是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及早控制机体血压可预防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亦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为建立健全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城乡居民慢性病实施干预,达到预防及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目的,国家近年出台了许多支持慢性病管理的医养结合政策,并将智能血压监测系统应用于慢性病管理中,为准确评估其应用价值,本文遴选于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2020年2月~2021年10月)展开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均自2020年2月~2021年10月入本院门诊进行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每组50例)。
观察组中男/女=28/22,年龄60~82岁(均值70.25±8.25岁),病程3~10年(均值6.25±1.08年);对照组中男/女=29/21,年龄61~82岁(均值70.28±8.31岁),病程3~11年(均值6.28±1.11年),数据统计P>0.05。
纳入标准:①血压≥90/140mmHg者[2];②小学以上学历者;③年龄≥60岁者;④精神及心理状态理想者;⑤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⑥临床资料齐全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组织损伤者;②心律失常者;③听、写功能障碍者;④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⑤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管理:在患者离院前,为其发放宣教手册,并指导其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同时教会其血压监测及记录方法。
观察组在慢病规范管理中应用远程血压监测:(1)用药指导,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应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长期坚持用药,因此在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加强用药指导,使其明确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的价值,同时告知患者遵医嘱科学用药,避免出现漏服、误服等情况。(2)运动指导,适量的运动可增加机体代谢速度,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可根据其自身喜好,指导其在生活中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有氧运动,每次控制在30min。(3)心理疏导,患者长期用药极易出现烦躁情绪,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沟通及交流,同时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以积极状态面对疾病及治疗。(4)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教手册、展开教育讲座等方法为患者讲解高血压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预后效果、治疗方案等,提高其对自身疾病认知,同时在生活中合理饮食,养成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盐、低脂的原则。(5)远程血压监测,在干预期间指导患者每日手动测量自身血压变化并详细记录,血压包括晨起血压、晚间血压等,且监测结束后及时上传指导远端监测平台,以便医师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针对血压波动较大者,医务人员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指导,针对血压控制理想者每月进行1次健康指导,提高其认知程度及依从性。针对高龄、文化程度低等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不佳者,可与患者家属进行合理沟通,使其在期间进行科学及合理辅助,确保远程血压监测顺利展开。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干预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变化。
(2)参考SMS量表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值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需要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或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或Fisher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1统计两组血压变化
表1显示:干预前两组2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血压对比(±s,mmHg)
组别 | 舒张压 | 收缩压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n=50) | 142.06±11.23 | 140.22±10.24 | 88.77±7.32 | 85.88±6.31 |
观察组(n=50) | 141.57±10.24 | 133.98±9.71 | 87.54±7.17 | 82.46±6.78 |
t | 0.227 | 3.127 | 0.848 | 2.611 |
P | 0.820 | 0.002 | 0.398 | 0.010 |
2.2统计两组自我管理能力
表2显示:观察组各个维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s,分)
组别 | 运动 | 饮食 | 血压监测 |
对照组(n=50) | 73.65±4.82 | 72.82±6.82 | 73.56±4.42 |
观察组(n=50) | 88.46±4.64 | 89.34±4.99 | 88.64±4.82 |
t | 15.652 | 13.823 | 16.305 |
P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随着抗高血压药物的不断研发及血压管理方法的不断进步,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得到提升,但以生活方式为主的干预手段依旧为控制血压的基础,慢病规范管理中通过运动、饮食、认知等方式干预可提高患者认知,使其明确诱发高血压因素,同时明确日常生活管理在控制血压中重要性[4]。
结果显示,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经远程血压监测后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原因是慢性病的管理不仅依靠先进的技术,更依赖于医患之间的沟通及病情监控,远程血压监测系统的应用可确保医务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及时掌握其血压变化,同时根据其实际情况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及干预,通过增强患者对疾病认知可促使其养成主动监测血压的习惯;其次医务人员可以血压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针对性反馈、监督,提高患者对血压控制及危害的认知,从而意识到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使其有信心、能力面对疾病带来的不适感[5、6]。研究发现,高龄、文化程度低等人群对远程血压监测系统接受程度不高,为不影响本次研究的实施及远程血压监测系统的推广,可与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合理沟通,使其积极配合,避免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血压变化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门诊老年高血压慢病规范管理中应用远程血压监测系统可有效控制机体血压变化,同时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变化调整干预方案,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岳建伟,付海明,白钢,等.智能手机APP对提高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06):23-25.
[2]史云霞,张莹,赵晓莉.基于远程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的社区管理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6):2110-2114.
[3]杨静文,黄惠贤,宋丽萍,等.基于移动医疗技术的高血压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的干预效果[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09):1042-1045.
[4]安洁,刘晖,陈朔华.远程血压监测和在线健康指导预测清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3):92-96.
[5]涂燕玉. 远程健康管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自我监测依从性的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
[6]孟文文,章洁,麻玉秀,等.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及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26(07):63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