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苷类药物采取中药炮制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含苷类药物采取中药炮制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邹凤琴

遵义市市中医院 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含苷类药物采取中药炮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2-2020.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接受中药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为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未炮制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经规范中药炮制处理后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经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毒副反应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含苷类药物,需要通过规范的中药炮制处理,处理后不仅仅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服用期间的毒副反应。

关键词:含苷类药物;中药炮制;应用效果;安全性

所谓中药炮制,是指以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在符合辨证施治理论的前提下对相关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对药物部分作用进行加强或削弱,从而使得药物更符合中医临床治疗上的要求,提升药物的临床疗效。分析中药炮制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进步[1-2]。鉴于此,现将我院2019.2-2020.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接受中药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探究含苷类药物采取中药炮制的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2-2020.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接受中药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为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20,年龄为22~59岁,平均年龄为(30.24±5.13)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22,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为(30.19±5.20)岁。两组间一般资料等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未经中药规范炮制的含苷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经中药规范炮制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①对含苷类药物的药效理论进行明确,根据其药性确定临床剂量,并规范称取, 选择合理炮制方式,如醋制、热炒、清蒸等;②煎药前,需先用清水对药物进行浸泡,浸泡时长一般情况为半个小时,随后用武火对药物进行煎煮,煎煮至沸腾后用文火进行慢煎,慢煎时间为半小时;③煎煮完毕后将药渣过滤干净,只取其药液。在过滤的药渣中再加入清水继续煎煮,如此反复煎煮3次,收集约400ml的药液,告知患者分早晚两次进行温服。两组治疗疗程为两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两周后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未见有任何毒副作用;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未见有明显毒副作用;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能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出现毒副作用。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常见毒副作用主要为: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躯体发热及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0

20

12

8

32(80.00)

观察组

40

29

11

0

40(100.00)

x2

8.889

P

0.001

2.2 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对比

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毒副反应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组别

例数

变态反应

胃肠道反应

躯体发热

呼吸困难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1

2

2

3

8(20.00)

观察组

40

0

1

0

0

1(2.50)

x2

8.889

P

0.002

3 讨论

3.1 利用中药炮制可有效保护植物中的苷类物质

科学研究发现,苷类成分主要是分布在植物的根茎、花朵及果实中,因此在炮制的过程中就应顺应植物的性质,为其选择最科学、合适的炮制法,确保植物中的苷类不会流失掉,保证药物的品质。在植物中,不仅仅含有苷类物质,还含有各种各样的酶,这些酶与苷类物质虽然同在一个组织中却不在同一细胞内,因此在炮制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实现只灭活酶,而不损失苷的目的,比如可以对植物进行炒、蒸及煮等。例如,黄芩中含有含黄芩苷与黄芩苷,如果用冷水对其进行切制,那么黄芩酶将对苷类物质进行水解,生成汉黄芩素与黄芩素等,而且黄芩酶还将继续对其进行氧化,使其生成一种醌类物质。如果在炮制的过程中,发现黄芩变成了绿色,那么说明药物的质量已经被影响了;若是对黄芩进行蒸煮,就可以对黄芩的切片进行软化处理,破坏掉黄芩中酶物质的活性,同时保证苷含量不会减少[3-4]

3.2 中药炮制可改变药物中的含苷量,对药性进行改善

中药炮制的优势在于可以对药物中的苷含量产生相应的影响,改善药物的药性,例如,生地是一种寒性药物,具有止血凉血、清热滋阴的作用,而熟地则相对更为温和,有益髓补精的效果,将生地炮制后即可使其变成熟地,随机药性就发生了转变,从寒性变成了温性,而这种转变与苷含量的改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3 中药炮制可缓和药性

中药炮制可以对过于强烈的药性进行缓和,比如在实践工作中就可以应用加热法对有着强烈药性的药物进行缓和处理,其原理是利用加热来破坏药物中的一部分苷类物质,改变其要药性。例如针对大黄,就可以用酒炒来进行处理,减少药物中的酚苷成分,削弱药物泻下的效果,如果采用酒拌炖制成熟的大黄,以此来减少大黄酚苷的成分,削弱其泻下的效果[5]

3.4 中药炮制可增加药物中的苷类成分,提升药性

苷类物质是药物疗效的主要来源,而在一般情况下,提升药物中的含苷量就能提升药物的药性,比如续断中的主要成分就是皂苷,对断续进行盐灸或酒灸处理后,就可以提高药物中的皂苷含量,从而更好地提升药物的药性,增强其治疗成效,有利于促使患者康复[6]

3.5 中药炮制可减少药物中的苷类含量,削弱毒性

多数中草药中都含有一定的毒性,而为了能够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成效,就需要对药物进行炮制处理,降低药物中毒性成分,提高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患者群体的治疗工作保驾护航。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毒副反应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经过规范炮制处理后的药物,其药物的治疗成效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药物的毒副作用被抑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临床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含苷类药物,需要通过规范的中药炮制处理,处理后不仅仅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服用期间的毒副反应。

参考文献:

[1]滕雪.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3(22):4.

[2]唐琴.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功效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6):3.

[3]陈君君, 蒋志勇.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 14(4):2.

[4]李雪晶.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 15(3):4.

[5]杨宏玲, 吴振国, 张炜.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J]. 光明中医, 2021, 36(13):3.

[6]李金莲. 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疗效的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1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