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几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浪潮。移民由江西、安徽等人口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西迁至湖北、湖南,后又汇合两湖移民一起沿长江和汉江两条水路继续西迁至今汉江上游和川蜀地区,即所谓“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始于康熙初期,直到道光、咸丰年间,持续二百余年,累计有数百万人。移民的迁徙一方面带动了迁入地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使湘楚文化流播至此,形成了今天汉江上游的湘文化区。这些地区的百姓唱花鼓戏,过端午节,湘音湘语,文化体系的方方面面至今都保留着较完整的湘楚文化元素,有别于聚居地的原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