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保障中心,83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体系的全面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完善和城市建设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新城市的建设与旧城区的改造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新城市的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思考与研究,也给城市发展的转型带来了新的启示。文章重点以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人、环境、文化素质内涵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旧城改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关系
引言: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随着国内的经济发展基础化建设的全面铺开,城市更新以及旧城改造也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更新所带来的社会、人文、环境、文化素质内涵等多方面的变化是显著的,另外在城市更新的同时对老旧城镇的改造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在城市更新的同时让老城区获得新生,才能够让所有的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所以在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中要坚持这三种方式:拆除重建、整改焕发新生、保护与维护城市记忆性建筑,才能得到新城与旧城的相互包容。
一、处理好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中的社会关系
国家经济都是以城市发展扩张作为主要目标,以社会经济规模来规范城市发展,这个机制从一定程度上较大地消减了人口过度集中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人口过度集中而产生的除经济以外的人文、社会、人际交往等问题。在这种增长模式的引导下,导致城市的肆意扩张,社会矛盾与自然环境问题从而不断堆砌。
(一)对城市规划进行全面评估
旧城改造绝不是简单地拆旧建新,要深入分析老城区需要保留的城市景观特色和文化遗产项目,并尽量保持需要保留其原有风格的街区原貌。当然,深入分析旧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是旧城改造的一个关键点。通过现代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赋予新时代特征,更好的突出老城区特色。
(二)更好地展现人文关怀
旧城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大力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优化人们的生活体验,推动城市生活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必须注意人文思想的引导,切实体验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规划中,要高度重视旧城改造的周边环境,包括道路设置、基础设施配置等因素,重视旧城改造的配套优化设计,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注重相关休闲娱乐设施的合理配置,确保旧城改造的全面性。
(三)从“城市增长”到“城市包容”
从城市增长性城镇化建设到城市包容性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理念上的跨越,这种跨越的实质是城市发展路上的必经之路,也是城市发展建设的本质。上一段时间的城镇化建设中通过“卖新房拆旧房”的方式抵消财政赤字,通过空间的转换方式解决新城区建设下的新增空间问题。这种方式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人口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难以实现城市建设中的聚集效益最大化。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进行阶段性发展[1]。
城市再建设是城市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包容性城市应该以城市新发展、新拓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为城市发展目标,通过对城市空间和资源的规划发展来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实现城市效益目标。实现这样的规划不能只依靠政府资源,还应该将居民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去,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建设上的城镇化和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城镇化,兼顾不同类型、不同阶级的居民,做到人人有发展,人人共幸福的包容性城市。城市发展如同一部生物进化史,城市也有其独有的起源、演变、成长和繁荣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机遇与困难。城市发展的初期总是伴随着大刀阔斧的拆建,这也导致了城市的历史感的消失,城市同质化的产生,所以包容性城市的发展也应该传承当地特色文化,拾取文化记忆,让城市居民更有归属感与记忆感,实现文化对城市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2]。
二、处理好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中的人际关系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中会出现“新市民”和“老市民”之间的人际问题,即从其他地方来城市定居的新居民与早已在城市定居的老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新旧居民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上,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社会福利等。所以在进行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同时也应当加快建设社会基础化工程的建设,如新建医院、新建学校、修建公园及其他配套设施等。只有不断将人均社会资源分配比例不断地提高,才能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导致的社会资源再分配缩减的问题[3]。
三、处理好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中的文化关系
在城市发展建设当中免不了大刀阔斧的拆除与建设,对于重点古建筑的保护以及文化价值的保护是被重点广泛关注的,做好城市新建的同时做好城市文化的传承,也是留住了一个城市的“根”,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下,城市的建设应当建立健全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对具有年代意义历史意义的实体文化建筑或物品要给予保护,对于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要给予记录与传承,申请录入地方文化遗产名录中。对优秀的地方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应组织城市艺术职业教育工作组进行考察学习,将地方文化整理创新出适合当代鉴赏模式的新的地方文化,从而将地方文化更好地融入包容性城市建设中来
[4]。
四、处理好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中的环境关系
旧城改造是新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旧城的改造与新城的更新都离不开整个城市的建设。在两者中的绿化环境如果没有提高,环境质量变差,那也将会给整个城市的公众环境带来影响。因此在进行新城更新与旧城改造的同时要构建整个城市体系的环境系统,如土壤环境、城市绿化环境、城市水体环境、城市道路与交通环境等都是该系统内不可或缺的因素,每个因素的质量都关乎城市整体居民居住环境的质量。目前,在一些旧城改造项目中老城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效益,不断的追求建筑容量与占地率,新城区的更新也在交通问题上一味地追求拓宽与开放,这无疑是在空间上削弱了对城市绿化的布局,从而也导致了城市环境缺乏活力,降低了城市环境质量。所以在进行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规划时城市环境因素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指标进行考核和研究。
五、结束语
从最初的利益冲突,到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到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考虑。城市更新不是一切,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想成功地实现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学习优秀的经验外,还要寻找合适的模式,发扬以人为本的改造精神。新城的建设与旧城改造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工作,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城市规划中,旧城改造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程。必须依托城市规划的总体框架,科学保留城市原有风貌,使城市的灵魂得以长久延续,给居民更多的归属感和更好的生活体验,真正实现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喜泉, 张伟, 韩明勇,等.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连片更新规划思路研究——以南沙区黄阁镇旧镇连片更新改造方案为例[J]. 建设科技, 2020.
[2]高若男, 李语杨. 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旧式里弄改造对周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上海市黄浦区肇周路为例[J]. 上海房地, 2020(6):8.
[3]张紫莹, 周国茂. 在城镇化建设中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基于贵阳市毛寨村城镇化建设实践的思考[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15(002):69-74.
[4]唐源琦, 周建威, 赵红红. 广州旧城微改造全要素评价分析及更新策略研究— —以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1, 3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