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河北 承德 068450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对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造林绿化能够起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作用,也能有效降低温室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造林绿化对于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常见的问题;改进措施
1造林绿化工作对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涵养水源
借助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其旺盛的根系和树木的枝干,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壤中水分的流失,这对于涵养水源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为了涵养水源,我国在很多河流的上游都专门建立了涵养水源专用林,以此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是造林绿化工作发挥出促进生态建设的价值。
1.2造林绿化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
绿化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维持水资面积的增加和植被覆盖度的提高,不仅遏制了沙尘暴蔓延、土地荒漠化加剧,而且有利于防止源平衡,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起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作用。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调节了气温,缓解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植树造林营造的森林景观呈现显著的社会效益,独特、别致的景观能吸引游客,有效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先进植树技术的应用,创造出了美景,营造出美好的自然意境,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3造林绿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实施国土绿化项目,有利于加强天然植被的保护,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显著减少风沙对农作物的危害。苗木繁育、栽植以及后期抚育管护等,都需要当地群众广泛参与。实施国土绿化项目,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对促农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1.4造林绿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体系建设,大幅提升了森林覆盖率,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进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根植人心,应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宗旨,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坚实的基础。
2林业工程技术应用原则分析
2.1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是因地制宜原则在林业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在这种原则的要求下,管理部门需要对区域性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实地调查的内容包括与树木栽培相关的土壤环境特点、气候环境特点以及影响植被生长状态的温度和湿度因素等。借助此类信息,管理部门需要将其与树木生长习性结合起来,可选择具体的树种以及具体的栽培方式。此间,管理部门也需要对区域内以往的林业工程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将此类问题与区域内树木生长的适应性问题结合起来,优化实际的工程技术应用手段。
2.2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是基础的技术应用原则,在此原则的要求下,在针对某一区域选择树种或者植被种植方式时,应根据区域内原有树种以及植物的生长情况,合理选择介入型的树种类型。此间,此类介入树种不能对原有树种和植被的长势差生影响。实际上,在新树种出现在绿化区之后,原有树种的生长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但从植被生长竞争的角度分析,良好的竞争态势其实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并且可为造林绿化空间利用率的提升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介入型树种的空间竞争态势不能被有效控制,则会导致原有树种的生长状态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区域内树种的整体生长效果。
2.3蓄水调节原则
在经济发展新时期,造林绿化的功能性需求也逐渐凸显,这种功能性需求与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求相关,即需要创造适宜居住的环境,而此类环境中的重点即为绿化环境。这种绿化环境需要具备美化环境的功能需求的同时,更需要能够起到良好的区域环境调节作用。此间,良好的蓄水调节能力可直接提升园林植物生长持续性,并且可促使此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更为有效的生长资源,并在有效的资源形式下,获得更好的生长状态。另外,从植被土壤肥力质量的角度分析,现阶段,相关管理部门在应用林业工程技术时,应对区域内的土壤土质和结构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可明确土壤肥力存在的问题,进而可对土壤环境进行针对性地调整,最终提升造林绿化工作的整体质量。
3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
3.1确定合适的栽植时间
在对苗木进行移植时,要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全面考量,优先移植萌芽时间较早的树苗,保证整体成活率,如果移栽的距离过长,还需要在移植时对树苗进行补水,避免出现脱水死亡,影响到成活率。此外,在进行移植时除了要对幼苗进行补水外,还要对移植土壤进行适当浇水,确保土层墒情足够,如果移植后遇到多雨天气,还需要及时进行林间排水,避免林间雨水大量聚集,影响到成活率,从而降低造林绿化价值。
3.2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
要保证造林绿化效果最优,还需要对林木移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保证苗木移植的科学合理,从而提高造林移植质量。在对特殊树种进行移植时,要根据其生长习性对其进行适当修剪和补水,保证移植过程中不会出现枯死。对于成活率较低的树种,在移植时可以选择带土移植的方式,保证移植时林木根部可以正常生长,而且在移植后也可以很快适应种植土壤,确保成活率,如果带土移植过程中出现问题,还可以采用根系覆土的方式来对移植方式进行优化,对于长势较差的林木树种,在进行移植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移除和补植,这样可以保证苗木在移植后健康成活。
3.3做好苗木管理和灌溉工作
首先,在苗木管理开展中,要对杂草清除和土壤翻松作为重点来抓,对于绿化周边的杂草要及时清理,避免杂草过度生长争夺苗木养分,为苗木幼苗正常生长提供保障,一般来说,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林木幼苗移植完成后需要每年按照实际进行松土处理,松土次数为每年至少三次,待幼苗长成后可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松土作业。其次,在苗木灌溉方面,要结合地区林木种植实际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保证苗木整个生长过程水分足够,常见的灌溉方式有沟灌、漫灌等,具体灌溉中还要注意合理控制灌溉量。此外,除了苗木管理和灌溉工作外,还需要对病虫害进行防控,尤其是幼苗阶段,务必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来减少病虫害危害,例如可以对树木枝干进行涂白,切段病虫害传播扩散途径,为林区树木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4加强森林管理
造林绿化工程的生态价值不言而喻,是地区改善人居环境,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要保证造林绿化作用的更大发挥,除了需要做好苗木移植工作外,还需要对森林资源加强管理,从苗木生长习性入手,通过多种措施来提高林区森林整体价值,对于林业管理人员来说,在落实森林管理的各项工作时,需要根据不同苗木的生长需求来进行长远规划,保证各种苗木树种都有合适的生长环境,同时对于苗木生长的土壤也要进行检测,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确保森林树木生长养分充足。
总之,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态环保理念逐渐加强。造林绿化作为生态环保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可以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将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工程中推广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造林绿化效果,助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荣昌.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09):59-60.
[2] 杜鹃.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1(1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