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有效策略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有效策略要点研究

王培林

合浦县土地房屋征收服务中心  536100

摘要: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土地资源利用是实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当前土地资源“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本文在此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出发,对如何有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几个重要策略。

关键词:土地;现状;集约利用;策略

前言: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是满足我国国土规划的,也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关键构成,为了更有效地确保土地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及利用,一定要对其引起高度关注,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从而有效推动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要求人们节约、集中、高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获得更高效益。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存在多样性,对土地的利用效率不能仅仅用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衡量,而是要从经济、生态和生活等多维度综合衡量。因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较为复杂。而落实好土地利用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基础,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它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开始以较快的速度转变,尤其是城市全面推进城市更新(“三旧”改造)项目,带动产业提升和城市转型,土地利用程度正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农业用地面积急剧下降,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部分因荒废而变成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结构逐渐不合理。另外,城市的重复规划建设可能会直接造成城市土地利用资源的浪费,根本原因可能就是由于城市的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建设没有展开有效的沟通交流,造成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因素。而且由于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民经济各部门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建设用地扩张迅速。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不走节约和集约用地之路,不立足于深挖城镇存量土地的内涵,使得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城镇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三、有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几个重要策略

1、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控制

  立足“适度扩增量,重点放流量,集中挖存量”,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划空间和计划指标,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对各类、各业用地进行科学合理布局,统筹规划,严格管理。所有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内,不得擅自突破、越权修改和调整规划。各类开发区用地,必须纳入所在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努力提高开发区生产性项目用地比例。

2、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

    各地方领导干部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城镇化理念,深刻认识到土地的稀缺性,及时从片面追求GDP的误区走出来,树立科学发展观。将粗放型、重数量发展转变为集约型、重质量发展,致力于提升发展潜力;要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民生;要将传统的依靠人力和投资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和优化结构。各地方政府要把土地的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负责、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同时各界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宣传和报道,利用“世界地球日”和“全国土地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普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知识,增强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并实时监督浪费土地资源行为。

3、做好建设用地布局

建设用地布局主要是城镇体系布局,在规划中,从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的空间均衡理念出发,使人口、经济、城镇的分布与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要考虑那些地方适合扩大城市规模,适合进一步聚集人口,那些地方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建设,而是需要进行保护和恢复,甚至疏散人口,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发展规划的空间引导和约束功能来予以解决。

4、实施土地置换

为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挖掘土地结构性潜力,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菏泽市的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区位条件优越而综合效益差的产业进行产业置换,采用经济杠杆和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法,为其它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土地资源。优化土地个结构,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功能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5、合理设置土地用途分区

作为土地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途分区和管制方面应进行合理引导,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土地置换、土地周转等政策,建议 划中设立村镇建设控制区、城乡建设土地置换区、城镇建设土地周转区,并相应制定用途管制细则,深化土地置换、土地周转政策和可操作性。这些土地用途区,主要作用是鼓励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集镇、城镇集中,引导土地集约利用。

6、强化建设用地管理

   政府应提高对建设用地管理的重视程度,确保耕地面积在土地利用中的比重。健全建设用地审批程序,有计划地划分、使用建设用地。在规划的时候,应尽可能少占用耕地或者不占用耕地,可以多占用一些劣地、荒地以及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实行奖励机制,对努力开垦荒地的农民进行奖励,激发群众开垦荒地的积极性。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不一定要开辟新区域,可以将现有的乡镇土地进行翻新。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土地,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老乡镇经济发展。使用建设用地时,要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建造商按照规范使用土地,应收回并重新安排使用项目资金难以落实、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开发建设的土地。

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政府部门要采取综合措施,如产权制度创新和各种经济诱导机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土地长期投入,治理土壤退化,改选中低产田;利用经济机制,引导农户对现有25度以上坡耕地有计划的改梯田或退耕还林、还牧、实现小流域治理,防治土壤侵蚀。对荒漠、半荒漠化草原、现有退化草场进行科学改良,提高单位土壤载牧能力和产出率。对林业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林、果、牧结合,不断提高林产品蓄积量和林、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及生态经济效益。

8、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土地利用管理

  利用气候、植被、空间、土壤以及社会经济相关数据,来研究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会对土地变化造成的影响,依靠大数据技术来掌握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而为土地资源管理与城市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比如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城市土地种类模型进行辨识,城市规划者利用此模型能够对城市土地实现动态化监测,且深入研究评估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影响。

四、结语

   综上,土地属于不可持续再生资源,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实践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性解决,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土地置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城乡土地综合规划与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杜素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17(17).

  【2】宋婉静.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J].世界农业,2017(10):128-13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