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中“乐教”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乐记》中“乐教”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

杨嘉蕾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我国乐教思想历史悠久,最早萌芽于原始宗教信仰,经过礼乐文化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古代礼乐政治的重要内容。《乐记》作为先秦重要的音乐典籍之一,其中的乐教理论十分丰厚。其中,音乐与道德的论述是其核心内容,乐教对于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乐教;道德教育;高校

一、《乐记》中乐教的德性内涵

在中国传统的乐文化中,乐与德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至远古氏族的祭礼乐典中。《周易·豫》中提到:“先王作乐以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随着西周礼乐政治的发展,礼乐更深入到了道德伦理之中,“乐”中不断渗透道德的规范,乐教真正的发挥其用处。在乐教中,“乐德”是其核心内容,包含“中、和、祗、庸、孝、友”六个教学内容,这六德也通过乐语、乐舞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儒家从“德”性出发,进一步发展乐教。《乐记》是儒家乐论思想的大成,其中的乐教思想对人们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乐来化育人心,培养人的德性。首先,《乐记》中提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将乐视作展示正性之德性的花朵,描述了乐对于德的重要性,乐即是德,可以化育人心。其次,不同的乐,让听乐者产生不同的道德感知。《乐记》中提到不同的音乐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可以使听众产生不同的道德体验,影响人的心性。再次,德性由乐来彰显,因乐而尊,通过人们对乐的感知来促进道德的升华,提升自我人格修养,达到儒家理想人格。

二、乐教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1)乐教具有德育的价值取向

首先,“乐”的感情深切,形象明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们的道德感情。和顺的感情蓄积心里,才会产生美妙的音乐,因此乐是“不可以为伪”的。乐是来不得虚伪的,同样作用在人的道德教育上,它是人们道德情感的象征,也是一种真实的、真诚的体验。《乐记》中乐教就其德育功能看,它并不是政治说教,而是带有美学性质的教育,给予人们良好的道德体验,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从而引发正确的道德行为。

其次,要想“谓之有德”,需“礼乐皆德”。具有道德,需要懂得礼及乐理的道理,即要“知乐”。“知乐”并不仅简单意义上的能够认知了解乐,而且需要落实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之中。只有在道德行为中有所体现,才能真正达到知,达成乐教实施的效果。同时,乐教能不断促进个人良好道德人格的养成。通过乐教,君子实现人格的飞跃,小人则不断的改过错失,遵循道德规范,从而增强社会各阶层的道德力量,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际关系。在家庭教育上,乐教具有“和顺”,“和敬”的功效,促进家庭和睦。另外,对于国家来说,乐教中的庄重愤慨之乐能提升人们的爱国热情,能够“善民心”,使人民同心,众志成城,增强民族力量。

最后,正如“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所说的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是受到外物的刺激影响的。乐教则进一步强调人道德的自觉性。当人心受到外物影响,会发生真实的感情变化,并进一步用“乐”、“诗”、“舞”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乐”作为三者的结合,是人们精神的需要。乐由心生,同时乐影响人的行为。“雅颂之声”彰显德性,能够帮助人知晓善恶、辨别是非,提升道德品格。在乐教的过程中自我省察,扬长避短,产生良好行为,实现“克己复礼”。“礼”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功能。认同礼仪规范,将外在的礼仪规范内化为主体道德自觉,修身养性,塑造理想人格。

(2)乐教对人具有教化的功能

第一,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使之产生不同的情感。《乐记》中提及,不同的乐曲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例如,细小急促的乐会引人忧思;宽舒和谐的乐会使人感到康乐;庄重真诚的乐会使人肃敬;邪恶散乱的乐会使人淫乱等。音乐对人内在的情绪造成影响,影响人内在的价值观及道德观,继而影响人外在的道德行为。

第二,音乐能规范人的行为及德性。《乐记》中提到,不同德行的人,赏赐的乐有所不同。通过观看舞蹈,就可以知道他的德行。同时,由于不同的乐之间存在比较,为了得到更好的乐,人们会更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规范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三,音乐能促进人良好人格的形成。所谓“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即在乐教的过程中,对艺的追求不是最终的目的,德性的养成才是最为重要的。习艺是我们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及手段,在此过程中,要重视人格上的修养。通过引导乐的内容,制作“德音”来培育人的道德品质,使人自觉抵御邪念,克服不良习气与行为,努力追求“善与美”,达到“君子”的道德境界。

乐教思想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乐教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方面,将乐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自身作为价值观、道德观传递的显性教育,在培育学生道德品质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要想使学生真正实现知、行、意的统一,则必须加强隐性教育,深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乐教融入于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发挥其隐形教育的作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依旧存在着感染力不足、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乐教,能够为思政教育添加趣味,增强思政课堂的生动性与感染力,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

音乐影响人的情感及意志品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在思政教学中引用乐,能够促进感性教育的发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递知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另外,要注意采用合适的乐教形式来进行内容教育,根据不同的音乐在传播价值与思想上的不同,采用适当的乐,同时,要注重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及兴趣,采用以多样的音乐形式来进行道德教化。促使其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在乐教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另一方面,乐教对大学生自身的德育来说具有意义。第一,乐教能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乐教在注重音乐对道德的引导的同时,强调个人道德的自我修养。“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君子与小人通过听乐,进行自我德性的省察,从而发扬优点,弥补过失。第二,乐教能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人格。在德育中采用乐教的形式,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审美力。运用音乐去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提升自身抵御不良文化及价值观的能力,锤炼自己的人格,促进内心道德的发展,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人格。第三,乐教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主要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乐教作为传统的教化方式,从“知、情、意”各个方面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力,能够提升文化传递的感染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并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乐教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探讨,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战国)孟子等.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金妍妍.先秦儒家乐教对于高校德育的启示[J].河南教育(高教),2020(09):19-21.

[3]韦也纳.《乐记》中的乐教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民族博览,2018(06):191-192.

[4]郭佳琪,马忠.《乐记》中的音乐道德教育思想探究[J].黑河学刊,2018(02):168-171.

[5]滕士涛.传统儒家“乐教”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