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林语生态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风景园林和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看似关系不大,但在如今人们高速发展的精神文明生活情况下,二者通过植物的栽植形成微妙的联系。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二者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在具体实践中,风景园林的核心是植物的搭配,其次是结合水景、廊道等景观建筑;而水土保持措施中的植物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二者通过植物的栽植形成微妙的联系。对风景园林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城市生活区域,可延伸至乡村、山林、湖库等,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领域均有联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态环境恶化是全人类都要面对的发展问题,生态系统失衡、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逐年减弱等现象日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改善生态环境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必然举措,也是维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扩大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规模,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现状,进一步提高园林生态化经济效益。
1园林植物发挥生态效益的原理
首先,植物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并同时释放氧气;其次,植物也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部分碳元素,有机化合物经过食物链传递到动物体内,再通过代谢释放部分二氧化碳;最后,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和其他异养生物能够分解植物的枯枝落叶,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将部分碳元素释放到大气中。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自身保持着碳平衡状态,不考虑人类活动,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肺”,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空气中的碳数量远小于其吸收并固定的碳的数量,整体呈现为有机物的积累。当森林植被所固定的碳大于释放的碳时,称之为碳汇;而固定的碳小于释放的碳时,则为碳源。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乱砍滥伐、擅自开垦林地等行为,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碳失衡,森林绿地系统成为碳源。对此,人类应不断加以重视,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加大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力度,防止森林绿地变为碳源。
2风景园林在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2.1大力发展林业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工程
一是对林业生态环境改善进行科学规划。在实施改善举措前,需要完成林业生态环境的规划方案,明确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成果等内容,将建设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方法、周期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分析,对改善生态环境所需的成本支出进行详细记录,并评估其生态经济效益。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的战略观念,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目标,将林业经济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项目,并与园林绿化项目进行结合。园林绿化项目是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主要方式,在园林绿化中实现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在借鉴其它建设生态环境的规划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林业的现实发展需求,从优秀的工作经验中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内容,深入探索城市林业工程建设和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模式。要保障林业生态环境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经济实力所允许的范围内,不断优化林业生态环境规划方案。二是建设林业生态环境工程,通过加强建设园林绿化项目来发展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园林绿化项目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城市绿化工程和公园工程项目,它们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强建设园林绿化项目,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的生态园林绿化建设水平,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更多便利之处,有助于扩大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方向。在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举措中,要以扩大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规模为发展目标,提高发展生态化林业对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的积极作用,对维护城乡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平衡产生深远影响。其次,规划培育区与林业区,为研发先进培育技术提供实验基地;针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将其规划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域,为林木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和广阔的生长空间,制定林业生态环境长远发展的战略计划。同时将地理区域内的建筑物结构、建筑布局、建筑风格等要素作为生态环境考虑因素,规划林木种植区域和规模。重视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发展,能够保护自然环境,美化自然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关系。将改生态环境作为战略发展目标,有助于稳定社会发展秩序,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认知水平,对于积极号召人们践行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健康生活方式认识基础。
2.2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是园林建设中尤为关键的环节,要大力推行低碳理念,不断优化园林植物配置,达到碳汇要求。要以能够吸收、固定尽可能多的碳元素为首要标准来配置园林植物。如光合作用效果显著的阔叶类植物、乔灌木类植物等应作为景观营造的主要种类。因此,我们要加速对园林适宜树种的选育、应用与推广,尽可能延长发挥园林植被的光合作用时间。
2.3园林水景
由于水体的比热容较大,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加入水景建设,能够有效利用水体降低环境温度、提升空气湿度。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园林生物种类、优化园林生态环境,还能提升园林美感,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但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园林水景时,不能仅满足视觉效果而缺乏对水源条件的考虑,在水景区域的选择上,要根据自然水源所在的地形条件,结合设计灵感进行景观水体的设计,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材料及能源的消耗率,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景观的自然生态性。
2.4湿地生物展示区
该区主要布置在示范园东南部小丘岗的亲水缓坡地上,该地块地势相对较平,设计目的是增加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持山地水土和营造生物生存环境。该区水土保持示范功能以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展示为主。水土保持生态驳岸防护是在水陆交界区域设置缓坡,在缓坡上种植狗牙根或黑麦草,利用植物根部的持土力进一步保持水土,依托植物的茎秆,减缓水流速度。同时为了增强生态驳岸的稳定性,采用“柴枕法”对驳岸进行加固处理,即利用木桩或捆扎树枝向陆地方向钉入驳岸。利用石块、树木等天然材料,打造自然生态驳岸,根据季节水位变化形成水陆交界区域,保障生物栖息交流空间,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空间。在浅水区域营造生物展示区,规划一处浅滩,为人们提供亲水活动空间。滩地上布置景石小品,增加景观空间的多样性,加强人的参与性。依托滨水资源构建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岛,滨水区域根据水位变化,种植各类水生植被营造湿地景观,满足湿地观赏休憩的需求,也为各类生物营造良好的繁殖和生存空间。
结束语
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同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因此,可以大胆地推测,水保和环保工程以后的发展方向可能将艺术观赏价值纳入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程的评价范围中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参考文献
[1]孙发政.水土生态理论是重大科学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20(12):1-3+5.DOI:10.14123/j.cnki.swcc.2020.0255.
[2]肖惠.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壤塘县出入城段景观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20.DOI:10.26986/d.cnki.gcdlc.2020.000979.
[3]杨文婷.基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DOI:10.27151/d.cnki.ghnlu.2020.002035.
[4]沈妍慧.风景园林在公众生态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D].浙江农林大学,2016.
[5]冯艺佳.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北京市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