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术教学趣点 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寻找美术教学趣点 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王阿为

陈仓区茗苑小学 陕西省宝鸡市 721300

摘要: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全社会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显著上升。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随着各项考试制度的改革,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使用的美术教材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作为一线美术教师,我在为这种变化欢欣鼓舞的同时,更多的则是思考如何将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有成效!

关键词:关注点转移;尝试新材料;发掘身边素材

义务教育版《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新常态下的美术教师应该用新的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作为美术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转变意识,尝试美术课堂重点由技法向精神转移。

以往的传统经验告诉我们,美术教育有特定的内容与意义。它是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通过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美术教育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画线、涂色、比例、透视关系等绘画技能和美术技法培养。但《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指出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重点是在美术教学中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艺术课程标准更是提出美术教学目标要从三维目标向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转移。

首先这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旧时美术课堂老师画,学生照着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传统美术课堂,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形式依然不变,但更多的是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要向以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单元化学习、综合学习转变。在过去强调认知、训练的基础上,以大概念引领课程学习,更强调理解、统整。

其次,是教学行为的转变。身处这个时代,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在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充斥碰撞的局面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美术更应该是孩子们表达思想,宣泄情感的工具。美术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创造思维,提高审美修养,研究教材体系,用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学习技能技法的时间可以长一点,标准可以低一些,但不能忽视对其精神的引领和培养。尤其是美术创作可以是孩子心理的自诉。孩子平时无法表露的内心矛盾可以从中得到发泄,使心理负担减轻,保持心理健康。

二、开拓眼界,挖掘尝试新型材料,使美术教学紧跟信息时代。

教师的眼界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信息时代下,多元文化流光溢彩,各种美术形式、美术材料粉墨登场。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用开放的眼光看待这一变化,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可以让师生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美。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的创作不能脱离生活。课本之外,但在生活中常见的石头、纸盘、酒瓶等成为新的美术载体,由此而生的石头画、盘子画、软陶、沙画等在教学实践中倍受学生喜爱。还有一些“变废为宝”的创作,一些蛋壳碎片、毛线、电线、铅丝等这些材料镶嵌于画面中,也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培养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搜索身边有用的材料,饮料瓶、酸奶盒、快递盒、泡沫箱等如果巧妙地运用,也会产生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过度包装盛行的时刻,一些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巧利用,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美术来源于生活,还可以服务于生活。即可以拓宽创作思路,也能使他们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以美的感受,面对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美的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当然,作为美术教师不光要发掘已有,还要敢于创新。随着明信片、团扇、风筝等传统物件逐渐走进我们视野的同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一批全新的材料,如凹凸纸、云彩纸、蜡光卡纸、垩笔等也跃然成为美术创作的新宠。因此,怎样巧妙地运用新的媒材或是如何将传统与现代更好的融合,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意空间,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思考的。

  1. 结合各类美术展览及身边的展馆,提升师生美术素养。

美术是追求美并表达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如果没有美术,世界就会变得简陋而枯燥。任何东西和事物在最原始状态下经过人为的修饰和装潢,它将变得光彩夺目,令人赏心悦目。美术展览和展馆就可以给孩子提供美的环境。孩子美的东西看多了,眼界就高,欣赏水平自然提高。

南京46中有位美术教师经常带领她的学生出入南京的各大博物馆和美术展览,了解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收获颇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很受启发。我所在的城市—宝鸡,也是历史文化非常渊博的城市。青铜器、泥塑、脸谱、皮影等等在全国有名,这些美术素材也多次出现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但我们的学生是否深入了解过?他们是否到过当地的博物馆,是否关注过专业的展览?如果他们对于这些本土美术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美术课堂和美术课本上,这是我们美术教师的失职和遗憾。我想作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美术教师,可以把学生领出校园,引进博物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文化资源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我想这些可能要比课堂的说教更有效果一些。

当地的民间美术也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广袤海洋,美术教师应该为孩子们架起一叶轻舟,引领学生尽情游览当地民间美术。走进泥塑村,在老艺人的指导下捏一个泥人;走访马勺脸谱传人,了解马勺脸谱背后的故事;请剪纸艺人来校,自己动手剪一幅作品等等要比学生在课本中学习的收获更大,也更理解艺术的价值,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四、巧用电子设备,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与时俱进。美术是一门视觉及造型艺术。四川师大陶旭泉教授在解读“新课标”时指出,教学基本要素的一大特征就是“以美术为主,跨学科融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使我们的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投影展示、多媒体音像的引进,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也更适应现代学生认知发展和身心发展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其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网络上一些名家讲座,既有课标解读又有教材分析,还有课堂实例。都是基层美术教师所急需的。教师可以在名家的远程指导下快速成长,了解前沿动态,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美术课堂教学。第三,现行的美术教材,多数都在高段加入了“摄影”和“电脑美术”,这也是与时俱进,新课程的一大特点。怎样上好这些新兴美术技能课。对美术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是极大地挑战。我们的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和了解最前沿的知识,融会贯通在美术课堂之中,在提升美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到“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一直是学习各类新知的动力,美术教学更是如此。现代化的美术课堂早已不是几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美术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理念,不停的挖掘更多的美术资源,寻找到更多的美术教学趣点,使自己成为学生乐学的同路人,才能达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