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 2 江苏力鼎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摘要:《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文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任务模块划分、一个总任务以及八个分任务的设计、具体任务的实施、成果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实施。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关键词:任务驱动;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与应用;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个任务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教学首要目标[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带着真实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2-4]。《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黑臭水体的介绍,了解水体致黑致臭机理以及黑臭水体的危害,并系统地介绍黑臭水体的整治原则,治理的基本思路以及治理技术和措施。比较适合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1.1课堂效果差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很少主动去发现、思考与分析知识点。容易造成课堂疲软,效果不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无法将零碎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培养的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足,达不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1.2重理论轻实践
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与应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虽然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但是理论基础知识点较多,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围绕对知识的讲解,偏重理论,会导致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1.3学生不容易抓住重难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多媒体快节奏演示,容易造成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且多媒体方法教学信息量大,容易造成学生忽略课程重难点。
1.4与我校应用型定位不吻合
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质量提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1],即我校主要为培养地方应用型专业人才。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与应用方面具体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重理论轻实践,且没有把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工作能力放在重心位置,培养出的人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足。
2任务驱动法实施
2.1任务模块划分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及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目标,将课程的知识体系按任务模块划分1个总任务和8个子任务,如图3所示。总任务紧紧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方案,基于黑臭水体方案内容,划分8个子任务,任务之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8个子任务都是为总任务服务。
图1 总任务和子任务知识点关联关系
2. 2任务设计
总任务:根据所给底图地块水系现状和规划情况,结合黑臭水体治理的常规思路,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对现状污染河道进行黑臭水体治理,设计水系治理方案。可以从控源截污治污,清淤疏浚,底泥处理,引水换水补水,生态措施,人工增氧,异位处理等工程措施中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适的工程措施用于本工程。选取的工程措施再结合底图进行平面布置。
子任务:子任务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任务始终围绕着同一个河湖黑臭水体治理而展开,先学会现状分析,梳理成因,再确定治理技术路线,最后再将单个技术作为子任务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当学生完成所有的任务后,设计流程及设计工艺方案即展现在学生面前,即获得了黑臭水体治理设计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详细任务描述如表1所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
表1 子任务设计一览表
子任务名称 | 任务描述 |
子任务一:黑臭水体成因,危害及存在问题 | 现状分析、问题梳理 |
子任务二:确定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与原则 | 适用性、综合性、经济型、有效性、安全性 |
子任务三:控源、截污和治污 | 截污:截污倍数的确定,截污规模截污管比选、截留工艺 面源控制:适用范围、技术要点 |
子任务四:内源处理 | 垃圾清理措施 生物残体及悬浮物清理措施 |
子任务五:清淤疏浚 | 处理原则、方案选择、适用范围、技术要点、限制因素、工艺流程 |
子任务六:综合调水与水体补水、活水 | 强调功能 |
子任务七:人工浮床与人工增氧 | 人工浮床作用; 人工增氧适用范围,限制因素。 |
子任务八:人工湿地与生物膜 | 人工湿地组成及构造; 生物膜组成及其各自特点。 |
2. 3任务实施
教师课前将学生分成n个组,每组3人,由组员推荐产生组长1名,组长负责每次任务的分工及汇总。每组最终完成一份技术方案作品。
老师在课程章节一(黒臭水体概述)结束后,发布课程任务,学生可以看到总任务和子任务,教师使用1课时用于任务讲解和地形图案例背景的讲解。后期根据现阶段学习内容,布置所对应的任务,实现教与学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提供对应的可供查询的资料,并通过学习通上传资料提供相应辅助。学生完成任务后,通过学习通平台互评,互相指对方的问题,遇到困难,可以进一步学习教材相关知识点,查阅教师之前发放的教学资料。针对学生中所遇的典型问题,由老师统一讲解,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加强讨论交流,不断修正、完善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2.4成果评价
学生完成每次设计任务后,通过学习通平台将任务成果展示出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评价,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获得感。首先,每小组推荐1个作品,让学生讲述任务完成过程情况,小组相互点评;然后,教师逐一点评并反馈作品存在问题及取得的成果;最后,教师及小组长给每个代表作打分。评价结果作为该小组每个组员的成绩,这样可以使小组内成员团结协作,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才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最终教师要对任务完成情况作总结,给予每个作品中肯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
3任务驱动法应用效果
(1)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具体任务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融和互补。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提升本科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自主探索,摆脱枯燥繁琐的知识点识记,更容易做到对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为后续集中实践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学生带着任务听课,让他们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在做任务中学,锻炼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更加符合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吴军其,刘萌.“任务驱动”法在高校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9):58-64.
李晶,袁云梅.任务驱动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0):91-93.
张志俊.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联合运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3):114-116.
王振祥.装配钳工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研究[J].科技视界,2021(31):48-49.
基金项目:滁州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驱动法在《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1jyc059);滁州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O2O”混合教学模式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应用”(2021jyz002);校企共建示范课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2021xqgj015);省级质量工程“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sx107);滁州学院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xn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