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

陈戈楠

河南师范大学 453000

摘要:“情感派”的教学特点是:熏陶感染塑心灵。于漪老师作为情感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这块园地,孜孜以求,著述等身,甘洒热血五十余载,将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语文情感教育思想体系和“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体系,对我国当下的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于漪;情感派;语文教育思想

一、情感派的教育思想

情感派是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一种教学派别。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于漪,欧阳代娜和程翔,主要教育思想为熏陶感染塑心灵。主张教师对待语文教育,要富有激情,要“倾情”;对待学生要做到“丹心一片”,这样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方面,主张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要“教之以情,授之于趣”。

二、“情感派”于漪的教学艺术

于漪老师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界泰斗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中,于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与反思,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一)兴趣观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在语文教育中,于漪老师把兴趣培养放在第一位,主要有四点经验:

1.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于漪把每堂课的导入看的十分重要。有的课文用悬念式导语,引起兴趣;有的课文用激情式导语,做到声情并茂;有的课文用怀旧式导语,温习旧知。例如在讲授《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课时,在深入研读部分,引用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此一来,学生对课文中岩洞中的冰壶洞中的飞瀑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也将学生的兴致推入高潮。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思绪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

2.趣

于漪主张上课要上出情趣。为此,她不仅仅追求课堂上的“趣”,还追求课外的“趣”。于漪老师会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博物馆,组织学生听音乐演唱会,还会请专业的演员来给学生作表演示范,请作家和记者给学生们讲授自己的写作经验等等。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漪老师大力的鼓励学生去读古今中外名著,组织学生听音乐、看画展。载于漪老师所教的班级里各种兴趣小组,例如读书小组、书评小组、朗诵小组、影评小组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为了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于漪老师时常引用中外学者鼓励人读书的名言警句和生动事例鼓励和激发学生。

3.情

于漪老师有“情感大师”之称,她认为,首先教师心中要有一把火,要让自己燃烧起来,批文入情,走进文章,体会其中语言、思想和情操,只有如此,才能真切地把文章所蕴含的情愫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先燃烧自己,然后撒播感情的火种给学生。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苗。教师的情是作者的情与学生的情之间的桥梁,只有将三者融合为一体,才能使学生迸出情感的火花。情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4.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于漪老师在教学上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教授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引导学生体悟,体验到获得新知识、学会新技能的的喜悦。因此,于漪善于把握知识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思维劳动的快乐。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力求知识的密度;力求知识的广度;力求知识的时代感。

(二)情感观

学习,是情感活动,要调动学习者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情感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情感大师于漪,为学生建构了“披文入情”、“以情激情”和“情景交融”的情感课堂。

1.披文入情,发掘文章蕴含的情愫

好的文章必然是文质兼美,是作者言溢于表,情动于衷的产物。语文老师必须做到“披文以入情”,用心研究教材,品味文章语句和词藻含义,深入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作者的深刻感情和文章内涵,或用丰富的想象或展开联想,再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平时经验,真正把作品所寄予的思想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燃起自己心中的一把火,之后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营造的至真至美的文学世界,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感染。

2.以情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

于漪老师善于以情激情。在课堂上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都像是一根指挥着学生情感的指挥棒,去掀动着学生情感的潮汐,从而达到“课文—教师—学生”之间和谐的情感共振关系,跟她一起进入文章佳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了解作者的情感思绪,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格和意志情操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3.情感交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情感

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做到教师情、学生情和教材情三者的合而为一,如此才能真正的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做到熏陶感染素心灵,要把握好自己的感情。首先,教师作为一个多个社会角色合为一体的社会个体,在教学时要克服自己的不愉快因素,做到以纯净心理进入语文课堂进行教学。教师要克服情感冷漠的心理,因为教材和教学内容都是固定的,长时间在作品所描写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情绪难免会冷淡,教师要努力克服这种情感定势,时刻以全新的认识、亢奋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三、于漪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发掘文本中的美好情感,教师自身首先要进入课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

一篇好的课文必然包含作者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词藻和敏捷的思维,是作者情动于衷,情溢于言的产物。所以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对广大教师的启示:教师应该首先心中拥有一把火,自己先动情,才能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苗。教师只有自己先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体悟作者的情感,才能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对文章进行再创造,对课文中描写的形象进行丰富和补充,真切的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以课文之情, 激学生之情, 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与课文水乳交融的姿态

于漪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善于把教师情、教材情和学生情,三者合而为一。于漪老师善于以情激情,在课堂上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像一根指挥棒,指挥着学生情感的起伏与迸发,形成教师课文和学生之间和谐的情感共振,渐入课文中的情感佳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艺术给语文教师的启示是:在讲授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行动其中,使课文中的语句和文字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变得有血有肉有生命。教师要深入挖掘文章背后蕴含的情感因素,带着情感去教学,滋润学生的心田,以情激情,以教师本身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他们心灵的震颤。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教案选-特级教师教案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4]于漪:《我和语文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于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人民教育》,2004年第7期。

[6]武玉鹏:《于漪语文教育思想述要》,《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