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要:音乐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新时代高校的音乐教育,无疑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创新。因此,本文阐述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功能,分析了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对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高校音乐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育;德育;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
随着教育的发展,高校各学科之间交流与渗透也越来越明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提高。音乐教育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和德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以多种形式的音乐表达方式来实现教育功能。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使高校音乐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功能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音乐是一种调动人听觉、感觉的行为艺术,它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它在美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思想和情感的统一,是真善美的传递,能以形象、生动的演奏形式,展现出作品本身具备的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了作品的感情。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背景的解析,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的艺术情感。音乐的美育功能,能够使大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使学生学会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接受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的熏陶,抵制低俗、腐朽的音乐。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新时期肩负国家振兴重任的新生力量,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养。音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优秀的音乐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旋律慷慨激昂,歌词铿锵有力,抒发着民族不畏强权的豪迈,表达着人们的爱国热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是一部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而创作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追梦人》《富强歌》、《和谐中国》……这些充满着正能量的音乐作品,无不蕴含着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这些音乐作品能够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音乐所具备的无形的力量,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企及的作用。
二、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一)忽略了音乐自身的艺术本质
音乐自身的艺术本质,很难对其下一个定性或定量的判断。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答。我国古典乐著作中说明:音乐是内心活动的表现,音乐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音乐并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最本质的自己的体现。美学代表家苏珊朗格说:一切艺术都是为了表达人类的感情。从学校的音乐教育来看,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教学工具是音乐教材,教材是音乐家的著作。但是,目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中,缺少对音乐自身的艺术本质的体现,缺少人文视角的深入探索,很难使音乐之美达到完美。
(二)过于注重音乐表演技巧教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没有脱离理论就能完成的实践,也没有脱离实践而形成的理论。许多学生认为,高校音乐更注重演奏技术的学习,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可否认的是,演奏技术在音乐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拿巴赫的钢琴来说,许多教师都把它当作钢琴技巧训练的教科书,可是巴赫的作品中却充满了巴洛克音乐的味道。但是实际上,学生在进行巴赫的钢琴演奏时,既没有表现出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所追求的美学目标,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个人感情,仅仅只有技巧上的表现。
(三)缺乏音乐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养
目前的大学音乐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口传心授模式中,在学生看来,教师的话语就是解读作品的标准,学生只会根据“教条”来解读作品,而不会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来解读,造成了“千篇一律”的音乐表达。音乐表演是艺术的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此过程中,学生缺乏对美的认识,仅依靠别人的“硬性指示”,很难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审美。缺乏审美的音乐作品,不论是表演还是解读,都达不到合格的水平,因此,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理解力。
三、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音乐教育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表现出一种单向性、机械性的特点,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发展,因而,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有很多,如问题情境的设置,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当由学生掌握主动权,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比如在钢琴课上,无论是技巧课,还是作曲课,教师都要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的使用和美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释音乐作品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使音乐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深入挖掘音乐作品内涵
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音乐内涵,能传递出纯粹的思想情感。《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体现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童年》《时间都去哪了》让人们懂得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鲁冰花》《烛光里的妈妈》让人们明白了亲情的可贵,懂得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劳动者赞歌》《让我们把劳动者歌唱》唱出了劳动者的辛苦与伟大,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佩。这些歌曲,唱响了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声音。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人们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歌曲的形式将其中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道德上得到感染,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三)开展丰富的音乐课外活动
高校校园音乐文化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开展丰富的音乐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首先,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健康、积极向上的歌曲,可以缓解大学生学习、就业等各种压力,让他们认识美,培养他们的情感;其次,合理地运用校园网络,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为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音乐文化的传播,比如通过建立音乐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推荐优秀的音乐作品,以供学生欣赏;最后,积极组织学生成立音乐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组织一些有特色的音乐主题活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音乐教学讲座,邀请音乐领域的权威人士为学生授课,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作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培养高尚的品德。
结语
高校的音乐教育是实现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以音乐为媒介,以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道德教育功能优化途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从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曲忠坤. 浅析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 参花,2021(6):144-146.
[2] 李妍囡. 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J]. 科教导刊,2020(28):90-91.
[3] 祁萍萍. 新时代语境下审美理想构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 戏剧之家,2021(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