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课堂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3

“知行”课堂教学模式

邓海燕

邹平市长山镇范公小学 山东邹平 256206

一、提出的背景

1.国家政策的要求。“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了学校做到量减质不减,使命不减的重要举措。

2.新时代育人的需求。新时代的教育是把尊重带进课堂的教育,是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教育,必须要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逐步实现课程育人、课堂育人、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3.现实状况亟待解决。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主渠道。但是纵观目前我校的课堂教学实况,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上发展缓慢,继续一个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要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化,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构建将是不同的。

“知行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创设适切的课堂生态环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建构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内化,互交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诸因素的首位,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新课程观,新课程的学生观也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知行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和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建构,应用等,实现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

3.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建立起来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都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还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从而使学习更有合作性。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策略。

“知行课堂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落实小组合作策略,依据教学内容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合作成果的评价标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实现互教互学、共同提升。

4.王阳明的知行观。王阳明的知行观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

“知行课堂教学模式”以王阳明的知行观为指导,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行统一、重在实践的过程。课堂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修身、修心的过程。

三、发展历程

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动态的,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实践,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回忆“知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更体现着我们对这一高效教学模式深入实施和理解,也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四、教学流程

“知行课堂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流程分为导-学-知-行-评五个环节。该模式把“学”放在首位,是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生生、师生共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更高达成度的一种教学活动规范形式。

1.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好的导课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产生学习动机,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思想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学生与老师的心声,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导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1)在导课环节,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问题导学,明确目标。教师除了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景外,还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尽早抛出本节课要和学生解决的主要问题,清晰而明确的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考评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教师来描述,也可以用PPT来呈现,也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还可以写在学生的学案上。不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给学生恰当的时间认真阅读和理解,准确把握。学习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学习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降低,也不能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

2)在导课环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目标引领,个体自学。学生要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师通过何种方式和对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甚至可以包括要用怎样的情绪还展开学习,主动的围绕目标进行学习。学生认真阅读并记住、领会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案提示进行个体自学,自然进入课堂的“学”的环节。自学阶段,学生先依据学案提示独立看书、思考。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又不能时间过短,学生必须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一定要讲究实效。

2.

学指的是依案自学。学案是“知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载体。学案的基本方式是问题式或者任务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无论是预习新知、探究学习、巩固练习、总结提升,还是拓展延伸、知行合一,“问题”主导着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一个不断递进的小问题或者小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解决或者合作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锻炼了能力。

1)本环节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适度点拨,启发思维。教师利用学案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明确四个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这一环节在课堂上的展示看似风轻云淡,其实学案的设计浸透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

2)本环节学生活动是:同伴互学,交流探究。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的效果以及总结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等。同伴互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依据学案组内检查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内部做评价,解决内部学习问题,汇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同伴互学环节,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评价合作效率,学习效果,积极态度,全员参与等等,给他们导向性的评价以明确努力方向。教师要随时关注各组合作的情况,要有针对性,尤其要关注平时不外参与的同学和背小组忽略的学生。

3.

“知”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同伴互学,在学案的指导下,整体了解、内化本课知识的环节,也可以看做是课堂的小结,教师通过巡视学生的自学和互学,及时掌握学生学得不够好,理解不够透的知识,或者易混易错,易漏掉的知识,及时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方法或者态度进行纠偏,帮助学生梳理完善本课知识点,逐渐形成概念,为下一环节的操练、练习做好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环节是师生、生生共生,达成共识,形成概念的重要一环。

1)本环节教师的活动是:归纳纠偏,总结提升。教师通过安排各小组汇报、质疑等内容,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或暴露出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纠偏,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本课的知识,并关注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2)本环节学生的活动是:梳理完善,达成共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解决各项困难,逐步梳理清晰本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树,进一步形成概念。

4.

“行”指的是在任务或者问题的驱动下,将所学、所知、所悟进行操练、练习、运用并形成能力的过程。所有的学习最终都应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致知于行,知行合一是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重要品质。所以在“知行”教学模式中,我们将“行”的环节单列并突出,意在重视给学生创设情境或者机会去验证自己获得,不断体验成功,厚植学习的内驱力和行动力。

1)本环节教师的活动是:分层训练,强化指导。教师可以采用听写、默写、口头汇报、板演、表演等不同的学生指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围绕本课所学设计的任务或者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的任务或者问题要比自学或者互学阶段的问题更有深度,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的指导要到位,比如活动的目的、要求、评价方式都要让学生明晰,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活动时针对性和目的行强,以求活动的实效。

2)本环节学生的活动是:致知于行,实践运用。在明确教师提出的任务或问题的要求后,学生依据学案进行知识的运用,或是独立思考并完成,或者是小组合作完成,或者是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具体的活动形式要根据学科知识所学章节的特点灵活运用。无论哪种形式,都要体现知识运用的进阶性、小步走、扎实走。

5.

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完整的教学闭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更要让学生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才会使学习更有实效,知识和能力才能在日常的课堂上日积月累,直到厚积薄发。在“知行”课堂教学模式中“评”的环节可以是贯穿整个课堂始终的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当堂测验形式的结果评价。采取的方式也是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思考精心的设计的。当堂测评,其实是对学生学习的巩固,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的确定必须紧密结合学习目标,不能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最好针对不同学生分出层次。在形式上要灵活一些,可以采取口头回答,板书,抽测,全部参与测试等等,教师必须做到对课堂训练的结果有全面的把握。

1)本环节教师的活动是:以评促知,检验效果。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设计评价形式和内容,用评价倒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们的反馈结果直接反应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能清楚的看到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更有利于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课后反思,为改进课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本环节学生的活动是:当堂测评,检验收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由浅入深当堂检验自己的收获,有助于明确自己的得与失,并进行总结反思,这是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回顾所学知识的和方法,对所学知识归纳建构的过程,同时还需反思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同伴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等等。

任何模式的运用,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实践,在实践中认真反思,总结,逐步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更重要的是需要每一位老师的坚持,只有不懈的坚持,才会得到应有的进步,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

参考文献:

[1]孟东.“行-知-行”教学逻辑与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报告[J].生活教育,2021(01):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