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泗洪县城乡建设规划中心)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是针对城市经济、社会等功能的实现而对城市区域内的土地、水资源、地理资源、历史人文等的综合协调和科学设计。建设科技先进、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既要符合政治、经济条件,又要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环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城市的公共服务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城市规划理论;城市化
引言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城市规划部门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伸应用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其中,为塑造良好城市生态形象,推进城市生态友好型社会稳定发展,市政规划部门联合相关企业针对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延伸应用问题进行了大量实践。当前,海绵城市理念已经渗透于城市规划各领域中,如湿地工程建设规划、给排水系统设计、道路设计规划等,在应用效果方面表现良好,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目前,为深入推进海绵城市理念发展进程,城市规划工作应注重海绵城市理念创新应用与前瞻性发展,以便助推可持续发展进程,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
1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将重点放在环境、生态、容量等方面,从而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规划需要将社会平等、经济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规划体系,为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需要合理规划重点要素,体现影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价值因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预防出现环境破坏问题。传统城市规划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政策分析上,整体忽视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无法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在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时,可以将城市看作生态体系,充分考虑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通过管理自身活动,满足大众环境利益需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优势在于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环境发展需求,在依靠环境保护政策的情况下,进行绿色发展。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在落实中依然会遇到巨大挑战,若想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深入了解潜在的影响因素,最终解决问题。职能部门和行政体系需要适应环境发展需求,将城市规划重点放在关键环节,从而展现城市发展战略的优势,明确城市未来发展路径,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及未来趋势研究
2.1重视新城建设中的老城保护,实现同步化发展
历史古建是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这些建筑具有极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老城越来越少,一些珍贵的建筑工艺已经濒临失传,部分历史遗迹破坏严重,造成城市文化资源的较大损失。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将古建筑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要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对于老城区尽量以局部改造和功能升级来代替推倒重建。在建设新城时,尽量避免破坏老城区中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者应对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利用,一方面要保护好其原有风貌,留下历史印记;另一方面要围绕这些建筑开发建设系列资源,可以将其规划为城市旅游景点,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为城市规划建设增光添彩。总之,在城市建筑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将新城的发展和对古城的保护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绝对不要以牺牲历史文化资源为代价来发展新城。
2.2规划设计不能被动接受指标约束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找出城市发展关键控制点,明确资源环境的基本承载能力,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过程中,将不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底线。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规划不能被动接受环境限制和经济限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有所变化,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强,城市发展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城市规划制定中,需要明确各项资源控制指标,不能将破坏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应保证经济和资源良性互动、和谐发展,全方位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2.3生态型的城市规划理论
在当今世界上,城市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特色,由于政治和文化原因,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建立起来。但是,经济功能无疑是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其中大部分是该地区的工业中心、商品交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考虑到城市经济功能与生态的结合,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必须满足生态要求,以“绿色GDP”发展方向,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单方面关注经济指标的增长已造成地球灾难性的灾难。由于过度放牧造成了土地退化;由于森林砍伐造成了内陆降水不足;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而导致了全球变暖严重影响了人们发展。所以需要进行GDP绿色化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同时土地集约利用也是未来城市规划理论的重点。城市土地有限而缺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离不开土地利用和开发。合理和密集地利用每片现有的城市土地,对于遏制城市扩张、提高城市单位产出和效率、保护城市周围的绿色和农业土地具有重要意义。
2.4优化城市主体功能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者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现状,以互联网为共享中心,替代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规划设计信息平台。基于此,对城市主体功能进行优化,形成系统化的、有序的、有规划的设计体系。其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区级共享。社区是现代城市最为基础的构成单位,与每一个市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利用综合化的信息平台,对社区医疗、养老、教育资源进行细分,为社区居民提供可靠的家政服务、就业创业等资源支持,是整个城市民生工程的基础。其二,城际共享。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不再是独立性的工作,而是要全面拓展目光,形成区域性、全国性的规划发展机制。其中,需要联合周边城市,将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学校等资源进行共享,形成系统化的、覆盖更大区域的资源体系。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两大重要城市,重庆和成都在多个领域加强了信息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成渝经济圈的建设奠定了可靠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产业园部署、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以及高新科技的研究,不仅实现了两大城市的协同发展,还带动了周边一系列城市的产业转型及经济发展。其三,国际共享。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或国内,而是要具备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我国很多城市都肩负着重要责任。
结语
总之,在城市规划中要时刻运用各种城市规划理论,而在分析城市建设、发展和未来的趋势演进中,理论都属于基础研究的内容,城市的发展变化都有理论的基础。现在有许多新的理论不断产生,这些理论中可以看到之前的理论的缩影,它们是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并且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研究现代城市规划形成和发展就是为了与当今城市规划发展接轨,并且从中找到城市发展的规律,以便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更好地运用和优化城市规划理论,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旺锋,赵威.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实践失效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27-32.
[2]张睿智.西方思潮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21.
[3]解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可行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4.
[4]王凤梅.简论城市化及其对中国发展的意义[J].学理论,2011(2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