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究

张堂堂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230011

摘要:随新课改的深化,初中古诗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前提,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教育资源将课本中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素养渗透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完善个人品行,弘扬民族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要融入创新思维,以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学生的文化世界,以此带动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作用,浅析几点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以供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文、探究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在以往的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背诵上,非常容易引发学生产生对古诗文的厌烦心理。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对古诗文进行字句拆分,将流畅的古诗文分解,破坏了古诗文的韵律和意境,让古诗文教学生硬死板。因此,新时期的古诗文教学更应立足于实践,以此带动古诗文教学的有效发展。

  1.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作用

古诗文涉及知识广泛,其中含有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历史文化。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的古诗文更是流芳千年的经典,不管是诗的整体内容还是手法,都可成为绝句。将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来,不仅能丰富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还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另外,古诗文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也不可估量,一些写景色的诗词,会引发学生产生联想,进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一定程度上提升着初中生的审美品味。因此,开展初中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探究

(一)辅助多媒体技术,拓展古诗文背景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课堂上,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古诗文所处的年代、背景、政治等进行深度拓展。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历史信息模糊,很难深度了解诗词的韵味,加上古代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政治面貌等都与如今不同,教师可根据所写诗词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诗人所处的时代景象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当古诗文中的人物、事物在大屏幕中立体起来时,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望岳》一诗中,教师首先对杜甫的生平进行了讲解,告诉学生本诗是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一朝不慎获罪被贬,因此诗中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为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泰山的磅礴景象,带领学生身临其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主字眼,一个望字统摄全篇,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更容易掌握本课主旨思想,学习杜甫勇于攀登的精神。

  1. 创设诗文意境,渲染内容环境

古诗文之所以被千年传颂,不仅是因为它精炼的语句,还有其悠远的画面意境。诗人将个人感情和事物注入到诗词中,以丰富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幅优美的意象。学好古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管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以乐衬哀等等,都是诗人情感和外界的统一。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结合,很多古诗文在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下又有不同的感悟。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打开想象世界,结合诗中关键词,实现思想上的感悟突破。

例如,在学习《竹里馆》一诗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晚年隐居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主要写了诗人在安逸而幽静的月夜里,独自坐在竹林深处,时而弹琴,时而高歌的景象。诗中描写了“幽篁”“明月”,营造出了清幽的意境。教师为学生播放了《竹里馆》的朗读视频,视频中悠扬的伴奏牵动着学生的感官,让课堂呈现一种高雅的情调,教师此时让学生展开联想,将诗文中出现的景象用自己的理解描绘出来,以此深化本课主题。

  1. 开设诗词鉴赏,丰富学生情感

古诗文文化源远流长,言简意骇,强大的文化底蕴值得学生进一步去了解。诗词的写作形式具有多样性,抒情诗、写景诗、托物言志诗等等,都代表着诗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自身的人生态度,初中生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含义,很难掌握诗词的精髓所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开设古诗文鉴赏活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去进行古诗文的探讨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空间被扩大,更有利于学生去深刻体会。

例如,在学习《己亥杂诗》时,此诗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本诗运用了拟人、比喻、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所学过的诗词中与其类似的诗句,然后将李商隐的《无题》、于谦的《石灰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代入课堂教学中,以此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诗文库,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而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古诗文教学更应凸显出成效性,语文教师要融入创新理念,以多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情境教学法、实践活动等来提升课堂效率,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带动学生主动去探索国学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能够有效提升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以此带动初中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3):67-69+108.

[2]栾舒然.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J].汉字文化,2020(0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