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风险原因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3

金融会计风险原因及对策分析

杨觉晓

滕州信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滕州 277599

摘要:我国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金融问题逐步显现。金融会计风险是指因企业管理不善或人员业务素质有限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等。企业的金融会计业务发展中,会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要充分重视风险的防范措施实施。在当前多元化经济制度并存的环境下,加强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实施研究对策,对金融企业的发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因此,本文立足新金融环境背景,主要从当前金融会计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建议。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因素;防范对策,原因分析;

引言:金融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障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奠基。而金融会计形成的风险原因,可以细化为制度因素、体制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以及人员因素等。尤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建立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是夯实金融会计工作的有效方法,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当前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的现状

金融环境是我国金融体制下各项影响经济体制活动的因素的集合体,近几年来,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股票、金融债券等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小型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国总体的金融大环境是值得期待的,但是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诚信问题、政府监管缺位等导致的“金融乱象”,便无形间会辐射至财会领域,影响金融会计信息质量。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新鲜事物不断地涌入我们的视野,因此,在金融业,我国政府应当规范金融市场,动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法规。此外,就金融机构而言,应当规范其下属的会计从业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约束,定期组织会计从业人员培训,让他们汲取新知识、新业务,懂实事、追踪实事,提高执业技能与素质,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守牢底线思维,从而为金融业带来新的气象。

2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发生金融危机等风险正不断上升,因而科学的规避风险成为重中之重的研究课题,金融本身也面临着改革的特点。由于金融本身就具有风险大的特点,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金融会计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制度因素
  长期以来,金融会计核算工作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严谨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适用的金融会计核算制度,无法体现严谨性原则。例如,企业在核算信贷资产质量的过程中,对不良贷款的类别划分标准存在偏差,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结构;而风险贷款的坏账计提准备金通常以1%的额度进行差额提取,明显低于银行债权提取比例,不能应对坏账风险。

此外,企业的贷款核销条件比较严格,资产结构不平衡,利息核算期限较长。且企业常将不确定的收入提前纳入损益项目中,可能影响账面利润与实际失和。近年来,随着国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金融相关的业务领域逐步扩张,但企业现存的会计管理制度,却远远落后于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难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核算风险。

一些外来资本不断地涌入我国资本市场,尽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但是由于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不同,外来资本的融入在一定方面上对我国金融业是存在冲击的,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危险的发生。
  2.2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体制因素
  金融行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往往隶属于领导体制下,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由管理层平行管理,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会计工作受上级部门及平行部门之间的影响,无法保证会计处理工作的独立性。金融环境下的会计也缺乏相对应的管理体制,即使颁布的新法规也并不能完全根治问题,新型金融环境的变化和法规管理不同步,导致问题与监管措施不匹配,因而,相应的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核算与监督过程中会因金融问题而出现连锁反应。尤其在“行长负责制”的应用下,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核算的能力,财务账目数据失实,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利润情况,也会出现大规模的不良资产。
  2.3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管理因素
  金融行业的会计工作监管形式较为多元化,包括人民银行监管、社会监管以及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等。但这些监督管理形式主要以事后监督为主,且检查计划往往在年初就已经制定好,年中只需要按照计划组织检查工作,这种模式化的监督无法发挥真正作用。

此外,监管的内容方面也存在重复性,检查手段尚未结合信息技术,存在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事前预测不足、事中控制乏力使会计风险防范全面性不够。此外,金融会计风险监管过程中也存在“重检查、轻处罚”的现象,使会计监管不力,更无法对违规行为追究责任。
  2.4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技术因素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与会计手段逐步配套,尤其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从近年金融行业突发的案件来看,部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盗取会计信息,极大地增加了信息风险。而目前会计系统风险防范机制较为薄弱,且企业采用的金融会计软件,也无法满足业务实际需求,因而造成一定的金融会计风险。
  2.5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人员因素
  首先,企业中存在金融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的问题,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工作,不仅风险意识较为浅薄,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违规操作现象,进一步造成一定的操作风险;其次,部分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缺陷,可能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损害企业利益,这也是商业银行近年来经济盗窃案频发的主要原因;最后,会计岗位的设置层面上还存在关键岗位职能划分不明、岗位牵制不明显的问题,甚至部分金融网点业务量与实际配备人员存在差异,混岗、兼岗等问题造成一定的操作风险。

我国很多高等学府虽然培养了很多金融方面的人才,他们都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充足的实践操作,使其进入金融行业后,并没能充分把所学技能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一些财会人员,因其思想的局限性,或缺乏创新动力,导致在从事会计行业中难以成为金融会计行业的佼佼者。再者,面对当今社会巨大利益诱惑,有些会计人员甚至在工作中没能抵制利益的诱惑,或是为保工作听命于领导的授意,在工作中出现做假账、偷税、漏税等行为。因此,在职业道德的缺失前提下,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不仅给自已人身安全带来威胁,还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1. 加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策略
      3.1优化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基于国际经济逐步开放的新形势下,金融企业应建立谨慎的会计准则,既要适应国际标准的需求,也要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

3.1.1企业要清楚核算现存的资产质量

基于国家银监会的规定对贷款质量进行类别细化,特别要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业务涉及的贷款质量实行五级分类管理,依据管理标准出具差异化的资产报告,从而能够反映出银行实际的资本结构和贷款质量。

3.1.2企业按照实际账面价值计量入账

除了债务资产以外,其他类型的资产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可以按照实际账面价值及可回收资金额度的高低等内容来合理计量入账;当然,企业也要依据风险评估报告合理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并适当放宽债务核销条件,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

3.1.3企业充分利用税前冲减政策

企业在确定资金收入回报的时间,缩短未收账目利息核算期限,充分利用税前冲减政策。特别是中小型金融企业,他们是经济市场中的金融主力军,虽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经常面临税务压力大,现金流短缺的问题,但是国家对于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逐年加大,金融企业要充分利用税前冲减政策,能够有效的稳定企业在市场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助力金融企业良性的发展。

3.1.4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要清晰财务部门工作职责,依据企业整体工作目标,制定部门的工作计划并落实执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根据行业管理办法和企业年度负债规划,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做好经营主体的融资管理工作。财务人员要做到“业财融合”,参与重大投融资项目的经营预测、效益分析及定价标准的确定工作,参与重大经济合同的会签及其项目的结算和分析工作。负责配合企业不良投融资资产及其他业务往来的清理工作。其次,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经营主体行业法规,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规、制度,按照会计制度,认真完成财务工作,正确计算收益,合理归集、结转成本费用,按行业规定计缴税费,准确核算经营利润,准确、及时出具各类报表,并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基础工作,可以有效规避金融会计风险。
  3.2健全金融会计管理体系
  其一,银行业由银行总行对各分行或直辖支行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在委派经理和财会部门的双重管理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其二,金融企业应建立会计经理委派资格制。即委派到分支机构的会计经理必须遵循会计准则,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还要保证其道德素养,经考核和审批以后委派至分支机构开展管理监督工作;

其三,分支机构承担委派责任的会计经理必须要具备会计核算权、信息审计权、业务审批权以及重大事项参与权等;

其四,规范委派会计经理的职能权限范围,树立维护单位经济利益的目标,辅佐单位领导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为各项经济决策提供数据分析;

同时,依据单位实际情况和行业会计准则制定与本单位相关的会计工作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等,并保证会计科目设置和应用的合理性。   

3.3加强对金融会计的监管
  首先,打通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不仅要在内部建立审计部门,还要充分接受社会监督,在内外部审计机构的共同作用下,有序开展对金融会计工作的实时监督,并避免重复检查问题。

其次,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基本原则出发,例如单独设置接柜岗位,客户提交的一切凭证等需要经过柜员的审查和验证,并及时分类传递到下一个业务柜组。对于一些有重大嫌疑的票据凭证则需要及时向上级审查部门报告,以便提升会计处理效率;在防范票据诈骗风险环节要加强事中监督工作,由记账员对提交的凭证进行信息审核,由复审员进行二次审核,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主管则承担重大事项的审批责任。

最后,发挥外部监管的作用,依据实际需求和会计特征健全会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包括金融会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该系统具备信息采集、分析及出具风险报告的功能,可以定期对金融机构的会计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在共享平台上公开整改意见书,督促该部门及时纠正问题,达到事后监管的目的。

此外,进一步提升金融会计的信息管理系统,积极适应会计电子化要求,建立金融会计信息采集、分析和预警系统,实现对金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

3.4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和岗位设置科学性

一个经营主体的壮大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的平稳安全运营依赖于科学的岗位设置。持续、优质的人才供给为企业带来了新鲜血液,也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让更多人才在金融企业中发挥作用,也为金融企业规避风险提供有效保障。科学设置岗位,形成岗位之间监督和制约模式,让履职人员坚守工作原则,遵守职业道德,不越法律红线,为金融行业提供更加安全透明的经营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金融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金融企业虽然无法有效避免会计风险,但也要高度重视金融会计风险体系的建立工作,找准风险因素所在,从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监管功能这几个方面入手,有效规避金融会计风险,推进我国金融行业健康、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泽翊.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7(08)

[2]顾刚.探究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当代会计,2019(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