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3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徐路溪、 祖一曼

辽宁工业大学 121000

摘要: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兴起对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构金融教学体系和内容,引入互动教学和在线评价,打造专业的金融学人才培养。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适应国际竞争的金融人才,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标准,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金融学知识和素质结构。因此,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目标,打造强大的课程,改革传统的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打造教育评价体系,全面开启金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确保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与互联网有着一定的联系。金融业作为经济的重要部分,以智能手机以及网络支付成为背景,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行业人才需求。因此,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分析人才需求现状,基于以学生为导向的研究,提出了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1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

在现代化高等教育水平相对提高的情况下,如果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仍然是培养管理人才,将与实际的社会相背离。多年来的教学改革促进了金融教育的快速发展,然而,就人才对高校的影响而言,金融学院向社会输送毕业生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需要,合格的金融人才仍是发展的战略需求。同时,开设金融专业的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非常不平衡。在培养学术人才技术技能方面,不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尽管很多金融机构、企业或认为优秀的金融人才太稀缺,但仍有一部分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

1.2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于金融发展

在传统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大部分院校按照金融类教学标准开设课程,在个性化发展中培训。在课程开发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管理等关课程的开发。对于证券、保险、衍生品等领域的培训减少。同时,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缺乏,阻碍了金融人才的全面发展。虽然部分高校推出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等课程,但新老课程之间存在重叠,定位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并且存在课程体系不够清晰。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通常每2-4年修订,课程设置复杂,无法跟上金融的快速发展,学生无法完全满足金融业的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中,一些金融专业只关注金融学人才培养是否符合教育部的要求,而忽视了学校和区域特色的培养模式。为不失学科而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相矛盾。

1.3金融教学体系不合理

经过持续教育改革,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在不断进行优化。加强基础课及其辅助课的整合,需要鼓励以核心课程为基础,根据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学习目标和模式,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扩大选修课,增加人文教育课程。但大多数高校实施的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专业课程的缺乏系统的考虑,课程缺乏必要的衔接,容易导致知识结构不完整。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不足,经常以新课程为主。学生对于金融学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没有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培训中感到枯燥。由于公共课程占比较大,在开设典型专业课程和具有特色的金融专业也存在实际困难。在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发展结构中,金融已成为经济的核心,金融不再是行业问题、区域问题和产业问题。在现代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化趋势明显。因此,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不完善,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1.4校企合作不深入

目前,大部分院校将沿用传统金融专业的模式,采取“理论+计算机”的培养形式。理论时间超过70%,计算机软件模拟股票、期权交易及商业银行业务,实训方式简单。在缺乏持续的财政支持下,一些院校的实验室未完成,硬件维护不及时,软件更新延迟,多个专业的共用一个实验室,金融实践流于形式,大大降低了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学生缺乏金融行业需求的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缺乏团队合作和商业实践的经验。受限于行业性质,金融机构重视业务信息和投资资金的安全。大部分院校没有灵活的学分制,造成课程设置与金融机构的时间发生冲突,无法在实践上实现灵活的教学。

1.5教师综合能力的缺乏

提高金融专业教学质量的最大瓶颈之一是缺乏该领域经验的教师。大多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教育为主,没有业务经验或金融领域的经验。虽然具有出色的理论能力,但缺乏实践技能。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形象地向学生传授该领域的知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一些高校聘请行业专家和金融人士,希望打造一支互帮互助的团队。然而外部专家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外部专家团队无法实现长期稳定的教学过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专业教授实践不足的问题。

2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2.1改革金融专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基于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针对具体的课程和目标,限于课程的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循。确定教学方法从金融专业课程向启发式教学转变。长期以来,金融课程大多在课堂上进行,这种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使用。为了加强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学习。根据教育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从“完全阅读”走向师生互动。确定教学方式转变方向,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特长和业务技能,学生只能被动感知,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以此来达到更好的金融学专业教学效果。

2.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学习金融学专业课程,学生可以胜任金融机构工作,具备扎实的知识、较强的市场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能否实现的依据,金融职业转型势在必行,对于落后课程亟待淘汰。基于市场驱动课程,学校需要强强联合,成为新经济的新金融职业。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着力加强金融教育课程建设和结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新课程下开设基础专业课和必修专业课。结合学校在地方经济层面的定位,进一步拓展模块化课程和基于金融业务的新课程。选修与考试相关的课程,如金融风险管理、特许金融分析、期货或证券评级证书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获得行业证书的机会。提出系统开设跨学科课程,构建文理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可以适当增加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在审核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金融机构或企业参与,在课程实践培训、师资培训方面开展深度合作[1]

2.3为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确定适当的目标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关系到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在明确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改革方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金融教育是运用高等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获取金融学科的知识,以及培养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的全过程。对于这一阶段的培养,不把本基础训练过分分解,重点在专业的训练上,加强对理论基础和其他知识的整合学习。为适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金融专业改革势在必行。为满足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金融专业体系的内部整合应增设市场理论相关课程。我国金融体系已从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体系向银行与资本市场并重的体系转变。资本市场理论相当迅速,市场理论及行为金融理论、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型。鉴于变化,资本市场理论必须在金融发展中得到扩展。资本市场理论增加有效市场理论、金融学、经济学等课程。在资本市场应用方面,应增设金融工程、公司金融、衍生金融等课程。长期以来,金融理论学习和金融课程都侧重于宏观理论和分析,获得的知识不能用于实践,降低了金融学专业人才的素质。因此,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金融理论的微观趋势,培养适应需求的现代化人才[2]

2.4紧跟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在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中,传统金融业转型,以缓解互联网的影响。商业银行加快网点改造,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导致商业银行数量整体减少,这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必然,也引起了专业人士的担忧。对于打入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行业,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向社会提供服务,需要具备领域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综合技能。不仅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包括创新和团队合作能等。社会能力要求专业人士能够将洞察力转化为生产力,及时发现或预测问题并采取对策。只有强大的综合能力,金融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3]

2.5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实践型人才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技能,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要重构金融实践教学的教育体系,根据业务模拟、证券投资实践和期权等方面考虑。课程分为项目模块,每个项目模块分为若干课程。借助单独的课程,教学顺序被合理地组织,并且消除了跨课程内容。要加大金融投入,建设金融学专业建模课堂,使用金融业务建模软件。基于类似在金融机构效果,学生可以在业务技能、职业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技能提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促进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技能。高校和企业可定期组织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实践搭建平台。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加挑战赛。在比赛中,学生可以掌握最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抓住建设新业务机遇,培养金融专业人才要顺势而为,融入新时代,培养具有较强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确保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同时符合经济建设储备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也为社会精准培养人才。为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实现金融人才的发展,为构建学校和社会共赢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佳.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5):157-160.

[2]黄萍.新时代下基于“四元耦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江苏海洋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103-105.

[3]任梦,荆新瑜.移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分析[J].市场论坛,2020(07):89-95.

[4]曾梦玲.“校行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4):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