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嘉鱼县鱼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北省 嘉鱼县 4372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法从2019年到2021年我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身体康复。
【关键字】针灸;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价值
前言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与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继发性痛经[1]。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身上,并且近年来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在组织学上为良性,但仍有增生、浸润、转移以及复发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特点,也能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降低其生活质量[2-3]。因此,为避免更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予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症治疗,本文的目的为探讨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具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运用抽样调查法从2019年到2021年我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22.37±4.01)岁;实验组患者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21.66±3.98)岁。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对研究结果无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即给予患者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生产厂家: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00656,产品规格:0.1g)进行治疗, 于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饭后口服,1次1粒,一天一次,连服5天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针灸治疗,具体如下:
针刺选取三阴交、气海、内关、中极、合谷、地机、足三里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 min;艾灸关元,采用四联灸,时间为20~30 min。于经前7天开始,治疗至月经第3天停止,隔天1次。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VA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 和t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数量分别有14例,12例和4例,在组内占比分别为46.67%,40.00%,13.33%,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数量分别有8例,10例和12例,组内占比分别为26.67%,33.33%和40.0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60.00%。对比之下,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x2=18.178,P=0.001<0.05)。
2.2实验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56.37±3.27),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56.33±3.22),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接近,无统计学意义(t=0.048,P=0.962>0.05)。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22.34±1.54),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31.64±2.41),实验组患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7.810,P=0.001<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这种疼痛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不断增加。此病通常不会造成患者死亡,但其特点仍与恶性肿瘤疾病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及时予以患者对症治疗。
在病情并不十分严重,不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情况下,临床常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西药对患者实施治疗,可对患者病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长期服药容易对患者身体造成副作用,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在中医学研究中,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黑,有块,同时还可伴有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痛甚则呕恶。舌暗,苔白,脉弦紧等症状,应用中医学原理治疗时,应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为治疗原则。因此,在治疗中针刺选取三阴交、气海、内关等穴位。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针刺三阴交可以调节冲任气血,温经通脉,活血化瘀;针刺中极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等功效;针刺气海可生发阳气;针刺合谷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作用;针刺足三里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之功效;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针刺可理气止痛
[4]。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 匡继林. 灸药结合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45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7, 23(10):2.
[2] 何佳英. 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41(2):3.
[3] 杜青禹, 黄艳辉. 温经止痛方联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 13(5):3.
[4] 高强, 杜娟, 姜北,等. 温针灸八髎穴联合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6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21, 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