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素质的改革与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论日本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素质的改革与启示

毛婵娟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日本是世界上教师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其基础教育教师定期流动制极具特色。其中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具有政策一致性、政府主导性、流动多向性、操作公开性、流动义务性等特点,日本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素质的改革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启示


一、引言

日本的基础教育在世界素享盛名,八十年代以来的国际教育评价一再表明,日本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这给世界许多国家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八十年代中期美国联邦教育部在对日本教育做了详细考察后发表的报告中认为“通过九年义务教育,日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读、写、算、科学、音乐和艺术等基础教育方面均得到了发展,学生的质量是高的。日本学生的平均水平高于国际标准水平”。日本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对其国民素质的提高,乃至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八十年代以来,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适应所谓“成熟化社会”的需要,日本在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时,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突出地位,为此而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重要的教改目标和任务。本文将对日本教育中极具特色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做简要的介绍,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素质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的做法及特色

日本当代教育非常发达,教育均衡化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究其原因,其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功不可没。实事求是地说,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是促进校际之间师资均衡发展,进而促进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最终实现整体教育均衡发展的极为关键的途径。

1.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的做法

在日本,政府对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管理有一套完备的法规和政策,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该制度始于“二战”以后,主要在公立基础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及特殊学校)范围内实施。20世纪60年代初,该制度趋于完善并一直沿用至今。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对教师流动的人员、流动地域、流动对象、流动程序及保障措施都有明确的规定。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参与流动人员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参与流动的教师人选包括 3 类:凡在一校连续任教10年以上以及新任教师连续任教6年以上者;为解决定员超编而有必要流动者;在区、市、街道、村范围内的学校及学校之间,如教师队伍在结构上(专业、年龄、资格、男女比例等)不尽合理,有必要调整而流动者。

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必须遵循严格的实施程序。其具体操作程序为:第一步,由县一级教育委员会在每年的11月上旬,发布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要旨,内容包括地区的指定、有关原则、要求等;第二步,全体教师都要填写一份调查表,其中包括流动的意向;第三步,在充分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由校长决定人选,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核,最终由县(都道府)教育委员会教育长批准,校长则由教育长直接任命换岗,本人也可以提出申请;第四步,在来年4月新学期前,流动教师全部到岗。

日本教师的流动制度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和《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中小学教师为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属于公务员的人事流动的范畴。同时,《关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及营运法律》和《行政不服审查法》等相关的法律还规定了教师流动的义务性。

2.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的特色

日本教师流动制度实施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性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这一由政府主导、组织和实施的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其一、政策的一致性。日本各都、道、府、县在教师定期流动政策的主要方面是一致的。在关于人事调动及审批权限、基本原则及年限的规定、流向偏僻地学校的有关津贴标准等各个方面,日本各级管理部门都取得了一致性认同,从而保证了教师流动制度能够顺利推行下来。

其二、政府的主导性。日本公立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该制度由政府直接主导、参与和调控。鉴于日本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日本政府及教育部门均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动性。这一特点在日本制定教师定期流动政策、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程序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日本政府尤为鼓励教师到偏僻地区学校任教,制定了提高偏贫地区教师待遇的专项政策。

其三、流动的多向性。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具有流动的多向性。从流动学校种类来看,教师既可在同级同类学校之间流动,如从小学流向小学,从中学流向中学等,也可在不同种类学校之间流动。此外,根据每年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教师流动方针,教师需要到都市和乡村之间、偏远地和非偏远地区间进行交流,从而使教师流动能满足各地各校教师在质和量上的动态平衡。

其四、操作的公开性。日本教师流动的操作过程是透明的、规范的。它在实施过程中有明确的实施程序,由于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师流动制度,制定了教师流动的系列政策,设立了实施程序,操作上有章可循,执行起来非常规范。

上述特色鲜明的日本教师流动制度至今已实施50多年,它不仅保证了日本师资的合理布局和校际、地区间师资的均衡发展,而且对日本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在均衡校际间的师资差异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们从教育公平视野下解决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了思路。

三、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的启示

日本的实践证明,实现教师的定期流动,可以缩小甚至弥合校际间差异,改善薄弱学校状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的公正和公平,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我国实行教师轮换流动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制订相关政策与法规,保证教师流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我国要逐步推行教师定期流动制,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定期性、流动者的待遇等,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以保障教师流动的公平、公正和有效。

对于在职教师,可以依照以下程序实施:1)首先由国家制订教师定期流动的相关政策、法规,其中尤其要强调教师流动的义务性;2)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流动者的条件,包括工作年限、业务水平、身体健康程度等;3)县一级(或相当县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细则,内容包括地区的指定、有关原则、要求和待遇等;4)全体教师填写一份调查表,主要包含本人流动意向等内容;5)由校长决定人选(充分尊重教师本人意愿并与之商谈)并报上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6)实现教师轮换到岗。

第二、实施“同级同工同酬”政策,提高流入偏贫地区、薄弱学校教师的待遇

只要不同学校教师间实际收入的巨大差距依然存在,教师的定期轮换流动制就难以真正有效地实施。因此,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建立一套教师收入的平衡机制:一方面,规范各校(尤其是重点学校)教师的工资外收入,加强各校经费的收支管理和审计力度,统一配置县(区)内教育资源,逐步统一各校福利的发放标准;另一方面,针对目前重点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事实上存在的收入差距,国家和地方应设立专项基金,以补贴那些在普通学校、薄弱学校工作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汪丞,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4):59-62.

[2]李宜冰,贾朝东.日本的教育实习制度及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46-149.

作者简介:毛婵娟(1992.10-),女,浙江嘉兴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2020级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