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以恩来精神助力“梦之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义务教育阶段以恩来精神助力“梦之队”

顾 燕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为后世树立了爱国、无私奉献、责任担当、严于律己、守正创新的“恩来精神”,值得全体青少年学习和践行。中小学思政教师要系统掌握党史,厘清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与教材之间的联系,采用穿插、专题和实践等方式将恩来精神紧密、创新、有效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也是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用恩来精神助力培育核心素养,点燃中华民族的“梦之队”,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

关键词:恩来精神;党史;融入;道德与法治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深情地回顾了周恩来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建设、为人类进步事业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如今,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教育工作者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用恩来精神铸魂育人,为党和国家培育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恩来精神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遵循

1.恩来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

长期以来,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对周恩来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恩来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无私奉献、责任担当、严于律己、守正创新等方面,他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周恩来同志“六个杰出楷模”的高度评价: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周恩来同志用极不平凡的一生为党和国家建立了丰功伟业,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召和鼓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修身立德,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激励着中华儿女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2.党史融入思政课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轨迹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一部周恩来同志的生平正是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们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生动缩影。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将恩来精神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有利于青少年了解“四史”,学好党史;而且有助于弘扬时代主旋律,用恩来精神润泽灵魂、助推学生成长,实现为国育人、为党育人的重要任务。

二、恩来精神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意蕴

1.拓展素材,丰富课程资源

教材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教学活动要基于教材但不能囿于教材。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情,结合时代背景,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如身边的乡土资源、红色资源等。推进恩来精神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渗透与融合能够帮助思政课教师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提高拓展课程资源的能力。一堂有深度、有广度的课程应当是“常教常新”,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观世界”的窗口,也是形成“世界观”的重要突破口。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能够局限于在课堂内实现预设的课程目标,而是要让孩子们眼中有星辰大海,心中有诗和远方。

2.精神补钙,培育核心素养

周恩来同志无论是从人格、学习还是工作上都堪称一代楷模,将恩来精神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崇高的政治理想,促进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化落实,为青少年系好人生最关键的第一粒扣子。13岁的周恩来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并用一生为之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周恩来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从恩来精神中汲取营养,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增强自信之源、强化责任担当,从而帮助培育中小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恩来精神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分析

1.厘清资源联系,设计紧密融合

现阶段,承载恩来精神的载体主要有红色教育基地、影视作品和相关书籍。除此之外,众多宣传恩来精神的学习平台也纷纷上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线上学习。道德与法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综合性课程,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课程内容与恩来精神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以初中学段最为典型。

2.多形式学恩来,实现创新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智慧的教师善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融学方式主要包括穿插式、专题式和实践式。首先,道德与法治课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主题学习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主题。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最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的,知之不若行之”,教师纸上谈兵不如带学生亲自实践。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给学生布置课后小组活动任务,加之活动后的交流和展示,从而实现恩来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发挥铸魂育人的实效。

3.教师先学真懂,保证有效融合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融学要求教师对周恩来的生平有全面的了解。历史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师要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有系统的掌握,给学生一碗水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有一潭“活水”。

思政课教师要做党史学习的排头兵和急先锋,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党的百年历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并且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各级教研团队和学校也应当予以支持,组织党史培训讲座、宣讲比赛、知识竞答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教师的党史学习效果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师的使命是要在中小学生的内心深处点燃信仰的火种、播下梦想的种子。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将党史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更是保障青少年一代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02(002).

2.《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200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11:75



作者简介:顾燕(1990.10—),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