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唯物史观,培养时空观念,运用史料实证,学习历史解释,培养家国情怀,实现课程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运行模式,以期给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程育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其鲜活的形式、高效的成果,在落实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中起到显著的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运行模式。
建立合作小组,培养责任意识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运行基础。
合作小组注重合理性。按照男女性格、学习优劣、思维互补等因素,以4-6人为一组进行合理搭配。为完成某一学习目标,小组内部还可细化,如同桌间互相提问、听写,就是典型的两两结对。小组成员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员,从而培养起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责任。
合作小组加强建设性。首先要选一个学习优秀、有领导能力的同学任组长,再由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和特长,分配不同的角色与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纪律委员等职务,各尽其能,共同管理小组。组员运行中采用定期轮换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体会不同角色的重要性,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做到换位思考、心中有数。
二、精心课堂设计,让学习深度发生
历史课程中的核心素养是通过一节节的课堂教学落实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所以运用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教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合作真实有效,让学习深度发生。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明朝的统治》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朱元璋在中央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然后小组派两名同学上台展示,一名同学讲解为解决相权权力膨胀,威胁皇权而采取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的决策,另一位同学使用活动用具,按照第一名同学的讲解,做演示。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总结,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朱元璋有什么其他的烦恼呢?帮助他解决一下。呈现材料:
明初一段时间曾沿袭元代行省制度,但元代行省统辖军民,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权力太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元史·百官志》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明确因地方行中书省权力过大而不利于中央集权。
根据课本内容,教师提出问题:朱元璋在地方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小组继续选派两名同学上台展示,一名同学讲解为解决地方行中书省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而采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的决策,另一位同学使用活动用具,按照第一名同学的讲解,做演示。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总结。呈现材料: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依据材料分析,“明朝皇权强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
三、引导方法学习,增强思辨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利于通学生过集体的力量进行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这个过程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缺失。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根据学习难度的不同,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小组长进行简单的培训,帮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这也算是上传统意义的兵教兵。因为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来自同龄人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师可以根据课题设置梯度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学。学生在互相提问的过程中,围绕课题,大胆地表达,积极地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上从被动地视听转变为以动手、观察、思考、讨论为主的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讨论这一环节中,能最大地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不仅真正学会了倾听,更学会了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讨论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以不同的形式尝试着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实现了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四、加强课堂调控,培养时空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整个课堂的把控者和监督者。教师可以以组员的身份参与其中,洞察组内成员的学习进展,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俯视全班,对学习中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时的帮助。同时对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析论述等多方面要有着相对应的指导,对学习效果及时作出评价。
为保证小组成员都学有所得,教师在备课时依据学习内容制定学习任务单,小组长根据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能力和意愿分配学习任务。比如在教授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下《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中科举取士制度时,教师分别设计四个层面的问题:
1.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谁创立的?2.科举制是如何进行完善的,科举制对哪些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析概括科举制的缺陷。4.分析科举制对后世的重要意义。问题1只要认真阅读教材就能明确,问题2需要结合前边学过的选官制度与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问题3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现状进行概括总结,问题4则从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乃至今天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思考。不同水平的同学都有相应的任务,在合作中如遇到不能解决的可以互相帮助,组内不能解决的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通过自学、互学、助学三步基本上解决了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
五、组织社会实践,植根家国情怀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植根家国情怀。
我校所在的山东省武城县老城镇,是一个革命历史传统的小镇。老城镇戚庄村有一座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戚夯、戚烽父子的烈士墓。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拜谒烈士墓,寻访当地群众,亲耳倾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相关的历史事迹,整理信息,形成调查报告,小组选出代表在班上汇报交流。
老城镇西边毗邻的京杭大运河,为学生探访运河发展历史提供天然的文化资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以“运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小课题研究,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需要指出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学习的目标。使用得当,事半功倍;使用不当,“劳民伤财”。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总目标,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能为使用而使用,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2] 姜海英.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弊分析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4):67-68.
[3] 马佑福. 段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2016(2):44.
[4]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总结[J].新课程(教研版),2014(12):150-151.
作者信息:王际涛,山东省武城县第一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历史备课组组长;王歆,山东省武城县弦歌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
【本文系山东省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DZYB428)研究成果之一】